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北京协和医院自八十年代开始了血流变临床意义的研究,在郭赛珊、钱自奋两位流变专家的领导下,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二十年的临床研究表明:低剪切的应用在血流变的检测与治疗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两位教授认为:低剪切数据(切变率1s-1~3s-1范围)是血液流变学测定中最为重要的数据。无低剪切的血液流变学报告,往往是病情已经达到一定严重程度,临床症状已较明显时才能反映,低剪切血液流变学报告,能更准确的判断各类疾病,分析病因、病程、对于临床上难以识别的各类早期病人,也能提供准确的依据,大大减少了临床的漏诊、误诊,避免病人重症的发生。因此该测定还可用于体检及正常人群的疾病预防,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定期检查。对于治疗中的病人,该测定还可用于药物观察及疗效分析。下面是北京协和医院关于低剪切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低剪切在高粘滞血症中的应用 观察对象:采用198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祝谌予教授的糖尿病辩证分型标准,在糖尿病专科门诊选择气阴两虚2型糖尿病患者60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给药前停用一切中药3周,保持原来的饮食控制及降糖西药的用法及用量,分别于第2、3周末测定空腹血糖、血粘度指标,取均值为治疗前的水平。然后予以降糖中药片(太子参、生黄芪、知 母、当归等16味中药),每次10g,每日3次;疗程2个月,疗程结束复查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采用中国悬丝式无摩擦血液流变仪、日本BRL-500型旋转式流变仪,分别测定3.83s-1、38.8s-1、192s-1下的全血粘度。 结果:(1)60例患者全血粘度的低切变率17.97±2.74高于健康人(男12.1±1.5,女10.8±1.2cp),有显 著性差异(P<0.01);(2)治疗后低切下的全血粘度值显著下降(P<0.01)。
低剪切在高粘滞血症中的应用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3.83s-1 38.8s-1 192s-1 疗 前 17.97±2.74 6.58±0.91 5.02±0.73 1.76±0.19 疗 后 14.19±2.42* 5.38±0.89 4.92±0.70 1.67±0.52 注:*P<0.01 讨论:高粘滞血症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我们曾观察到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低剪切下血液粘度升高显著。本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全血粘度的低切变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经治疗后全血粘度低切变率显著降低,而中高切变率变化不大。说明在检测高粘滞血症的治疗中,低剪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糖尿病患者血液粘度低剪切的观察
临床资料 一、 健康对照组:选择经体检筛选后无心、肺、肝、肾等器官疾患,无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病史的正常人30名。男13名,女17名。
二、 糖尿病组:根据1982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在糖尿病专科门诊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53例,男12例,女41例。
观察方法:采用中国悬丝式无摩擦血液流变仪、日本BRL-500型旋转式流变仪,分别测定3.83s-1、38.8s-1、192s-1下的全血粘度。 结果:糖尿病患者在3.83s-1下的全血粘度均显著升高,与正常人比较P<0.01 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与正常人比较 3.83s-1 38.8s-1 192s-1 正常人 13.78±1.6 6.12±1.61 4.24±0.55 糖尿病患者 16.18±2.87* 6.73±0.88 5.01±0.68 注:与正常对照组前比较,*P<0.01 讨论:糖尿病患者在低切变率下变化明显,中高切无明显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