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二节 输血
输血是指将人类本身所拥有的血液成分输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所经是和给予药物不同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段,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输血医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输血的意义也有新的变化。现代输血的内容已不仅是输入自然的血液成分,它还包括以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与血液相关的制品,如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各种造血因子等,即使是血液成分,也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再输入,而是可以根据需在,先在体外对输血进行处理后再输入,例如用紫外线照血液,分离造血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等后再输给中层得,以达到特殊的治疗目的,此外对现代输血的理解,除了给予以外,还有去除的含义,即利用某些手段将患者血中病理成分加以去除,如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格和血浆转换术等。虽然上述方法还没有完全为临床广泛应用,但输血的意义已不仅只用于失血、贫血、出血性疾患者等的治疗,而是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输血科
每个医院都应有输血科或称血库,(blood bank)血库是医院中一个重要部分部门。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及时无误、保策保量的供给患者以需在的血液,达到治疗与抢救的目的。
血库工作至少应包括:①供血者的选择与血液的采取。这一工作多年来由血库完成,但为了提高血液质量,做好公民义务献血,现已多由红十字中心血站统一管理;②做好血液的标记、记录等;③做好血液的保管与储存,注意血液有无质量变化;④做好有关输血前供者与受者的试验,如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在确认无误后才能发放血液;⑤了解患者输务血后有无不良反应的并进行复查核对,协助找出原因。
血库工作直接关系患者的安危要很好的完成血库任务,必须具备:①工作人员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②要有认真负责、救死扶伤的工作精神;③职责分明的岗位制度;④严格的操作规程及组织管理制度。
上述各项均有详细具体的内容及多专著,本书不再加以讨论,但从事血库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认真学习及执行。
二、血液的保存
最早期的输血,都是从供血者采取血液后即刻输给患者,不存在保存问题。现在一般都是输库存血,即血液在血库有一个短暂的保存期。为了输入最有效的血液。也就是说要保存细胞的生存力,使其能在输入后继续生存,能完成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设法解决在保存中可能引起的细胞损伤的各种问题,例如盛血容器、抗凝剂、保存液等问题,其中以后两者更为重要的。
(一)红细胞的储存损伤
把血液储存在液体基质中时,红细胞会发生一毓生物化学与结构上的改变,这些变化统称这为红细胞储存损伤。这些损伤是影响输血后红细胞生存与功能改变的主要原因。储存血液中发生了致死性伤害的红细胞在输入后很快被受体清除。通常衡量血液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血液输入24小时,后其存活的红细胞能否达到输入量的70%,如能达到70%即为合格。
储存损伤中重要变化之一就是红细胞中ATP的消失。ATP降解成ADP又成AMP,AMP脱胺后变成IMP,并再降解,这样下去核酸池可消耗殆尽。人红细胞缺乏合成腺嘌呤可在有5-磷酸核糖-1-焦磷酸盐存在时,在腺嘌呤磷酸核酸糖转移酶的作用下又合成AMP,并生成ATP。这就癖发人们向储存中加入腺嘌呤与磷酸,从而延长红细胞的生存期。虽然上述看法由来已久,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但近来民有报告认为ATP含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红细胞其它变化缩短了其生存期。
在储存早期,红细胞可由盘形变成球形,继之又可有膜脂质和蛋白的丢失,以及结构蛋白改变。最早期的形态与ATP的减少有关,并能因ATP含量的恢复而逆转,但严重的变形就不可逆的,并与输注后红细胞生存能力的沽少有关。
还有一些非代谢性因素可以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现用的聚氯乙烯储血袋中如含有DEPH成分,有利于防止细胞膜变形的作用,但其在血循环中的毒性作用尚有待研究。
(二)抗凝剂
1.枸橼酸盐:输血工作中所用的最重在的抗凝剂是枸橼酸盐。枸橼酸盐与所采血液中钙离子螯合,使其在凝血中反应中失去作用,在输积压后又被身体所代谢。枸橼酸盐是现在用的所有抗凝剂储存的基本抗凝物质。最常用的是枸椽三钠。除抗凝作用外,它还能阻止溶血的发生。
2.肝素:肝素可以用做抗凝液剂,但缺乏支持红细胞代谢的能力。肝素中,红细胞的ATP迅速消失,并伴有其它的储存损伤信输务血后生存能力下降,此外肝素的抗凝作用还可被肝素抑制因子及储存血液细胞释放中的凝血活酶类物质部分地中和。肝素抗涨血必须在采血后48小时内输入,这过去用肝素抗凝血主要是为了避免由枸橼酸抗凝血引起的低血钙症,以及用于新生儿换血症。目前这些问题由于应用浓缩红细胞而减少了。
(三)血液保存液
血液保存液除必须具备抗凝作用外,还应该有保护细胞生存的能力及功能的作用。针对这种要求,现在的保存液中主要成分有枸橼酸盐、葡萄糖、磷酸盐和腺嘌呤。根据配方不同分为ACD与CPD两大类,两者判别是CPD中加有腺嘌呤及磷酸盐,因此可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期达到35天,并使红细胞放氧功能增强。如只用枸橼酸盐,其有义气期仅为5天,溶液中的葡萄糖是红细胞代谢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可延长红细胞保存时间,且防止溶血;并可使细胞中的有机磷消失缓慢,防止红细胞储存的损伤。
ACD液PH较低,对保存红细胞不利,只能保存21天,且放氧能力迅速下降,这是其缺点。
由于成分输血的发展,各种成分又有各自的适应条件,例如浓缩红细胞可用晶体盐保存液或胶体红细胞保存液。还可以用低温冷冻保存方法。而血小板的最适当保存温度为22摄氏度(室温)。
三、全血输注
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各种血细胞及血浆中各种成分,还有抗凝剂及保存液。全血有保存全血及新鲜全血之分,常用的是保存4±2摄氏度的全血。新鲜全血定义难以统一规定,要依输血的目的而定,为了补充新鲜的红细胞,可用保存5天的ACD全血或10天的CPD全血;如同时还要补充血小板或白细胞,则应分别用保存1天及12小时内的全血。现地可用成分输血解决此问题。
全血中主要是含有载氧能力的红细胞和维持渗透压的白蛋白,所经可应用于:①各种原因(手术、创伤等)引起的急性大量失血需要补充红细胞及血容量时;②需要进行体外循环的手术时;③换血,特别是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时。
输全血也有缺点,例如全血中所含血小板与白细胞引起的抗体,可在再输血时引起瓜;对血容量正常的人,特别是老人或儿童,易引起循环超负荷问题。因此全血输注已逐渐减少,而代之以成分输血的应用。
四、成分输血
输全血有时可能既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又全引起某些副作用,而对血液也是一种浪费。例如患血小板减少的或粒细胞减少症,输全血很难达到提高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的目的。如大量输血,又会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心脏的负担。所经,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成分输血,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成分输血的优点:①提高疗效,患者需要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特别是将血液成分提纯,浓缩而得到高将近价的制品;②减少反应,血液成分复杂,有多种抗原系统,再加上血浆中的各种特异抗体,输血更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③合理使用,将全血分离制成不同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成分,供不同的目的就应用;④经济,既可节省宝贵的血液,又可减少的经注意到负担。
开展成分输血首先在解决成分问题,分离各种细胞成分可以用塑料袋离心沉降的方法,也可用细胞单采仪器。细胞单采机可以从一个供血者采取多量的折细胞或血小板,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由多个血源而引起的输血免疫反应的机会。目前我国已普通开民兵成分血液的制备,但由于条件及仪器的不同,制备方法也有差异。
(一)红细胞输注
临床需要输积压的患者约80%以上是需要补充红细胞,所以红细胞制晶的种类很多。
1.少浆血:从全血中移出部分血浆,使红细胞压积约为50%。
2.浓缩红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红细胞制品,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红细胞压积为70-90%,红细胞压积在80%以上者输注时应加生理盐水调节。
3.代浆血或品体盐红细胞悬液:移去大部血浆用代血浆或晶体盐溶液保存,其优点为既可补充红细胞与血容量,又可因除除血浆而减少不良反应,血浆亦可移做它用。
4.洗涤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红细胞3-6次,使其血浆蛋白含量极少,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同时由于除去绝大数的抗A、抗B抗体。因此在必要时,把洗涤O型红细胞输给其它血型患者则比较安全。
5.少白细胞的红细胞:除去白细胞可减少由白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现在有专门除去白细胞的滤器,可在输积压时应用。
6.其它:尚有冰冻红细胞、年青红细胞等。
输红细胞适应于:①恢复带氧活力,任何原因的慢性贫血均可输注浓缩的红细胞,因对血容量影响较少而不会引起心功能不全或肺水促;②急性失血如无全血时,可输入代浆血;③洗涤红细胞最常用于因输血而发生严重过敏的患者;④如果输后有反复发热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可输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二)粒细胞输注
临床上输注白细胞主要指粒细胞,浓缩白细胞现在多用血细胞单采机分离而得。这种方法一次可处理几升血液,可获得高至(1.5-3.0)×1010粒细胞,供患者一次输注,同时还可对同一供血者多次有计划的采集,而减少患者发生HLA致敏的机会。
应用浓缩白细胞应十分慎重,因为它也可引起输血的副作用。临床上输注白细胞主要适应证有:①用于治疗:当患者白细胞少于0.5×109/L,有严重细菌感染而经抗生素治疗24-48小时,无效时,治疗时应给输注大剂量的白细胞,并至少连续输数天,才可能有效;②用于预防:当治疗白血病或骨髓移植后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时,输白细胞可能降低合并严重感染的危险,但引起副作用的弊病可能更大,故除非在严密观察下,不宜采取这种预防措施;③新生儿败血病,特别是早产儿,由于粒细胞的趋化性、杀伤力均较弱,故易发生感染,而严重感染又导致粒细胞的减少,这种病例给予粒细胞输注,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
输粒细胞时,除一般的输血的不良反应外,尚有其特有的不良反应:①畏寒、发热、严重的可有血压下降,呼吸紧迫;②肺部合并症可有肺炎,俩水肿由于白细胞聚集而形成微小栓子等;③粒细胞输注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比输其它血制品时更为多见;④同种免疫较为常见。
输粒细胞时必须用与患者ABO 和RH同型的血液,若能HLA血型相配则更为有益。
输注粒细胞后,临床疗效的观察主在是看感染是否被控制、体温地否下降、而不是观察粒细胞数量增加与否。因为粒细胞在输入后很快离开血循环而在体内重新分布,且常移至炎症部分,所以不能以外周血粒细胞数做为疗效评价标准。
(三)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制品有:①富含血小板血浆,约右获得全血中70%以上血小板;②浓缩血小板,将富血小板血浆再离心浓缩,分出部分血浆后而得;③少白细胞血小板。
输血啵板的适应证:①血小板减少:决定于血小板数与出血程度,一般血小板数<20×109/L并合并出血时应给输血小板;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药物或肝肾功能引起的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患者。
影响血小板输入的疗效因素有:①脾大,正常有约有1/3血小板在脾破坏,脾肿大时可增加工厂破坏量;②严重感染,可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③DIC时大量消耗血小板。所以,在有上述原因而又需要输血小板时需加大输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