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T原始数据的应用 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室 刘启泽,刘国瑞 CT原始数据是指CT扫描时探测器收到的透过人体后衰减的X线信号经放大与模拟数字转换后所得的数据(raw data)。将原始数据输入CT计算机进行重建处理后,就可形成能显示出图像的显示数据(display data),这也就是CT成像的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常用到的是大量的CT图像,也即是显示数据,至于原始数据一般很少用到。因此许多CT设备的磁盘上绝大多数的区域用于显示数据的储存,而用于储存原始数据的区域极少,所以,扫描结束后原始数据一般没有被储存下来,存在磁盘上的主要是显示数据,然而,显示数据虽说应用较少,但在某些情况下它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年来,笔者通过我院做了将近一万例病人,对其中肺部、肝脏、肾脏、腰椎、鼻咽、内耳等部位的扫描以及在诊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原始数据的应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现将笔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应用原始数据可以改善CT图像的质量 当我们对CT图像质量不很满意时,我们可以利用原始数据按诊断的不同要求进行高对比或低对比等的各种在重建处理来改善图像质量以满足诊断上的需要。如,在扫描脊柱椎间盘或急诊扫描头颅时,由于摆位不正确或病人头不自主偏移,使图像出现在扫描视野外,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原始数据,改变FOV的大小行重建。再如,由于临庆医师对病灶定位不准确,在扫描过程中,却发现邻近部位有病变,但由于滤过函数不一样,窗宽、窗位不一致,影响了诊断,我们可以利用原始数据,改变滤过函数,再重建高对比的图像。在扫描鼻咽部时,却发现颅底有病变,由于滤过函数不一致,颅底和鼻咽的窗宽窗位不一样,使颅底的窗宽太大,层次多,但细节不够清晰,影响诊断质量,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原始数据,改变滤过函数,再进行图像重建,这样,就可以避免重扫病人,提高球管的利用率。 2 利用原始数据可进行骨骼的放大重建处理 当我们诊断上需要观察骨质的微细结构或怀疑骨质的细微破坏等病变时就可应用原始数据进行骨的放大重建来改善图像的分辨率,从而利用骨骼细微结构的观察与细微病变的诊断。 3 原始数据在放大扫描(靶扫描)中的应用 所谓放大扫描就是指在扫描过程中CT计算机只对扫描部位某一个感兴趣的区域内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处理,从而只显示出这一感兴趣区域的CT图像的一种扫描方法。由于放大扫描可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因此,较小部位进行扫描时都采用放大扫描。如脊柱、鼻咽、内耳及小病灶等部位都采用放大扫描技术。在放大扫描中特别是脊柱的放大扫描中,原始数据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利用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组 利用计算机将各个不同的象素重新排列的技术对病人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无间隔的薄层扫描后,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显示三维的主体图像和任意断面的图像以及斜面或任意曲面的图像。如,由于膝关节的韧带,肌腱,半月板的位置,大小关系,我们可以利用三维重组技术组成冠状面、矢状面,这样就能更好的了解半月板、韧带的损伤情况。此外,还可以利用造影技术进行CTA重组。 5 利用原始数据进行重建有助于鉴别诊断 我们对一些体积小以及与周围结构关系不明显的病灶进行高分辨薄层(层厚1~2mm)放大重建,可以发现对诊断更有意义的信息。如,在肺部扫描中,可以对小的病灶进行高分辨薄层放大重建,可以更加清楚的发现肿块是否有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是否狭窄、截断,肿块是否有钙化、空洞、坏死以及周围是否有分叶、毛刺等,而这些特征正是肿块是否是恶性的有力证据。再如,在扫描肾脏时,发现有一圆形低密度灶,测其密度CT值相当于水和软组织之间,有时由于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测CT值不准确,这时我们利用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测定该病灶是否有脂肪密度的CT值,这有助于鉴别血管瘤、囊肿、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小肾癌等。 我们可以利用存储的原始数据重建出包括感兴趣区域以外的整个断面的图像,这样就可以发现感兴趣区域外的各种病变。 在日常工作中,保存原始数据很有必要,我们可以根据诊断上的不同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同的重建处理可以改善图像的质量,获得更多诊断信息,从而提高诊断效果。 载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TY6):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