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血液黏度测定质量控制
李建华(蒙阴县中医院,山东蒙阴276200)
[中图分类号]R446.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5098(2003)05-461-01
血液黏度是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主要指标,临床应用也在深入发展。由于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而目前又无统一的质控物和方法进行考评,所以血液黏度测定值常见误差。现将我们
对血液黏度测定质量控制的做法,体会介绍如下。
1 测定前质量控制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仪器,测定前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 对患者的要求
1.1.1 测定前数日应停用可能影响血液黏度的一切药物。不能停服药物的患者,在结果分析时应考虑药物因素的影响。
1.1.2 测定前天晚上可正常饮食,不饮酒不食油腻食物,翌晨空腹采血。
1.1.3 夏季应避免大量汗液流失导致血液浓缩。
1.2 血液抗凝
1.2.1 以肝素抗凝血最好,用量适当。通常情况10.0~12.5IU肝素可抗凝1mL血液,测定血液黏度一般用肝素浓度为20×103IU/L的全血。
1.2.2 应制备专用加塞抗凝小瓶,加入抗凝剂后置60℃干燥备用。
1.3 血液采集与放置
1.3.1 采血时应尽快完成,当针头进入血管,即将压脉带放开。
1.3.2 采血过程要避免红细胞造成损伤,抽力不要过大,并防止气泡产生。
1.3.3 采血完毕旋下针头,将血液沿瓶壁缓慢注入抗凝瓶中。做圆周滑动或缓慢颠倒,使血液抗凝剂充分混合,严防凝血和溶血。
1.3.4 血液在室温15℃~25℃放置,4h内完成检测。
2 测定中质量控制
2.1 仪器要求
2.1.1 所用仪器必须定期的对其准确度、精密度等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标定,合格后应用。准确度评价目前尚无标准全血黏度参照物。可用国家标准的标准油代替。但标准油是牛顿流体,而血液是非牛顿流体,所以,此种方法和结果仅供参考。精密度及重复性标定,通常取同一份全血或血浆,连续重复测定10次,计算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一般认为变异系数在3%以下
,精密度好,如果在5%以上,则不宜应用于临床。
2.1.2 严防仪器带病工作,每日开机后,应对仪器运转进行检查,达到要求才能进行样品测定。2.1.3 仪器长时间工作或移动后,要重新进行标定和性能检查。
2.1.3 每日测定的质控物值,到达要求方可进行样本测定。
2.2 温度要求
2.2.1 测定温度要统一,应在37℃,波动范围控制在0.5℃以内。
2.2.2 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上,标本需置37℃预温再进行测定。
3 测定后质量控制血液黏度与其他血液流变指标有相关关系,操作人员要结合其他指标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异常应行复检,某些情况需要人工输入微机或填写报告单时要认真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