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Sysmex XT-1800i血球分析仪器维修3例 钟琪,杨 炼
作者单位:415003 湖南常德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钟琪、杨炼)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TH7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3—8868(2011)05~0126一O1 血液分析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各项参数。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即可协助判断肌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日本Sysmex XT—l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运用sysmex专长的核酸荧光染色技术,配合激光流式分析系统,保证精确的白细胞五分类结果。2种方法学检测血小板。其操作简单、测定速度快、结果准确、故障率低,我院使用该型机器多年,状况一直良好。现将日常使用中出现的一些故障及检修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1 故障一 标本不分类 1.1 故障现象 Sysmex XT一1800i从休眠状态恢复到准备状态后第一个标本不分类。 1.2 分析与检修 休眠后做第一个标本不分类,怀疑是压力有问题或者存在漏气,导致压力上不来,使MV34—2、MV34—3打开不完全,分类的FFS染液试剂加入混匀池的量不足,造成不分类。查看原始正负压力是否正常.检查和分类有关的排废管路和阀门(MV16—2、MV16—3、MV16-4)是否漏气.再查看和分类有关的试剂加入情况。经过上述处理,重新开关机,等待进入休眠状态20 min后。进行标本测试,结果还是休眠后第一个标本不分类。查看维修数据,发现DIFF和BASO的数据对应不上。在仪器的分析过程中测量到FFS染液加到混匀池的量是正确的.可排除MV34—2、MV34—3故障:而管路也不存在漏气和漏液,则可判断是休眠后启动时有的阀打开不完全所致。通过替换法将与分类有关的阀一一替换.更换PV41后,故障排除。若PV41长时间不动作的话,休眠后启动仪器很容易发生夹紧不严的情况,导致混匀池内的标本流失。所以在仪器进行分类分析时,标本量太少或根本没标本,导致不分类。 2 故障二 压力故障。 2。1 故障现象 在做标本时,报“0.07 MPa压力错误”。 2.2 分析与检修 仪器有5组压力。分别是0.25、0.16、0.07、一0.07、一0.04MPa。3组正压,2组负压。0.07 MPa的作用是排空废液池、驱动隔膜泵。压力报错有2种情况:一是压力超出范嗣.压力太高或压力太低:二是压力传感器故障,无法正确反映当时的压力状况。按照平时的解决方案,只要把压力调节到0.07 MPa即可,但是在做压力调整时发现压力调节器无论怎么调,压力显示的数值变化不大,可能是压力传感器损坏导致。将0.07 MPa压力与0.16 MPa压力到传感器的气路对调后。 可排除压力传感器故障。怀疑压力调节器出现故障。将压力调节器拆开,发现内部有很多白色的结晶,结晶堵住了可以上下调节的白色塑料头.导致压力无法调节。清除结晶后,重新安装0.07 MPa的压力调节器,仪器恢复正常口。而压力调节器内部出现结晶则是由汽水分离器密封性不良造成的。将汽水分离器拆开后.清洁其内部的过滤器,发现密封圈已经变形。更换密封圈,重新安装,故障排除。 3 故障三 结果重复性差。 3.1 故障现象 红细胞总数结果偏低且重复性差。 3.2 分析与检修 红细胞检测的原理是直流电阻法.在检测过程中只需要稀释液就可以完成,因为其他项目是正常的,所以可以排除试剂原因。初步分析是吸样量不足或者是分析过程中样本量不够造成的,根据分血lij}J的构造分析,吸样不足受影响最大的是红细胞。打开仪器前盖,观察全血吸样注射器的整个运作情况,密封性良好,而且从分血阀的左侧也能看到血液在管道中.这就排除了吸样量不足这个假设。红细胞结果明显偏低,有2种可能:一是通过检测小孔的标本量不够:二是排废管路堵塞导致后面加入的标本被稀释了。打开红细胞检测部,观察管路的排废液情况,一切正常。故只可能是通过检测小孔的标本量不够导致的。打开仪器的左侧,发现红细胞鞘流注射器有泄漏.仪器底部有一滩液体。重新拧紧注射器后,故障排除。 4 总结 血球分析仪器故障多发生于管路部分.建议每个月对仪器进行管路的保养,并对出现明显漏液、漏气的地方及时处理。我们在日常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注意和改进,保持仪器以良好的状态运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测定数据。 【参考文献】 『l1 赵泽明,袁帅,孟祥湖.SysmexXT一180o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故障检修一例[J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02. 『21 魏少军,尤举铭.sysmexXT一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几例疑难故障分析与排除l J1.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2):61—62. [3] 杨富强,羊芳玲.Sysmex XT一1800i血细胞分析仪WBC计数偏低故障3例『J1.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2):l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