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患者用EDTA-2K抗凝剂抽血后,血小板出现聚集现象。在仪器上血小板计数为78×10^9/L,改用拘橼酸钠抗凝剂后,血小板升至226×10^9/L。结果提高了很多。这是聚集的血小板经过草酸氨稀释液稀释后,在计数板上呈现的聚集情形,无法计数血小板。改用抗凝剂后,这个现象消失了,血小板在计数板上散在布。可以正常计数。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文章发表在杂志上,可惜当时没被允许配照片。放在这里可作适当补充。
跟贴:
各位有没有发现过类似病例? 跟贴:
我们也发现过这种病例,还差点发生医疗纠纷,请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跟贴:
不懂,为什么?simiz能解释一下么?EDTA为什么不适合,课本上都是说EDTA适合做PLT的计数的,但是不适合做功能实 验,会影响PLT聚集,???? 跟贴:
我也不懂了。可以请假吗。用拘橼酸钠抗凝剂抗凝浓度用多大呢,不是说这样更影响计数吗。EDTA抗凝后为什么出现凝集,可以说一下原理吗?
跟贴:
使用凝血检查专用的试管,其抗凝的比例是1:9.
用这种管子抽血主要是防止血小板偶然出现的聚集问题。实际测定后的血小板结果可×1。1的系数就可以了。其他指标用EDTA没问 题, 仍可按EDTA抗凝测定的实际结果出报告,仅仅修改发生聚集的血小板结果就可以了。
现在EDTA的真空管已经不是液体抗凝剂了(如BD的产品),是雾化后喷在管壁上的,不会造成稀释血液的问题。
血细胞形态仍然是用推好的血片,瑞士染色后观察形态最好。图谱上都是这个标准的图。所谓释片是某个公司推出的某种具有特殊放大倍 数的“显微镜”,这个可能是厂家的宣传,目前还不被专业人士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