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多层螺旋CT的技术原理及影像质量
多层螺旋CT的出现是CT技术革命性进步,各厂家相继开发出了4层、8层及16层螺旋CT。与传统螺旋CT相比,多层螺旋CT在成像原理、技术特点有明显的不同,图像质量也有明显的改进,本文介绍如下。 1 多层螺旋CT原理 1.1数据采集通道 数据采集通道数是决定X线管球旋转1周所能获得的图像层数, 目前各厂家推出的机型有2通道、4通道、8通道和16通道。有关专家估计,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今后传统CT甚至单层螺旋CT将逐步被多层螺旋CT所取代,尤其是性价比有优势的双层螺旋会更加普及。 1.2 探测器 在探测器结构上,多层与单层螺旋CT最大区别是Z轴方向探测器排数,单层螺旋CT在Z轴方向为一排探测器,而多层螺旋是由多排探测器组成探测器阵列,因此有的文献将此类型CT亦称之为多排螺旋CT。探测器组从形式上可以粗略分为等宽型(对称型)及非等宽型(非对称型),目前16层CT的探测器都属于非等宽型。非等宽型的优点是利用较少的探测器单元,配合设置在探测器一侧的精密准直器,对层厚的选择有更大灵活性,能更好地适应锥形线束采集与重建方法。如在16层CT探测器的设计上,东芝公司中间为0.5mm×l6列,两侧分别为lmm×l2列,共40列,32mm宽;GE公司为中间0.625mm×l6列,两侧分别为1.25mm×4列,共24列,20mm宽;飞利浦和西门子公司为中间0.75mm×l6列,两侧分别为1.5mm×4列,共24列,24mm宽。 1.3数据插补及图像重建算法 由于探测器列数与宽度增加,锥形线束投影所造成的几何学误差会进一步增大,为此,发展了相应的多层采集锥形束扫描重建算法。如为了对应采集平面的位相而采用的倾斜成像平面采集算法;螺旋滤过伴交叉校准算法;非线性插入重建算法;一次采集16层的原始数据,然后作逐层二次重建算法等。这些新的重建算法目的在于减少锥形线束伪影,保证Z轴上的分辨力和保证采集速度。 2 多层螺旋CT的技术特点 2.1 螺距 在单层螺旋CT中,螺距(pitch)被定义为X射线管球旋转1周时扫描床移动的距离(mm)与准直器宽度的比值,这里的准直器宽度实际上就是层厚。因此,有的文献中直接定义为检查床移动速度与层厚的比值。螺距是一个无量纲单位,可由式pitch=S/W计算,式中S是检查床移动速度,W是层厚。在螺旋CT扫描中,螺距与床运行方向(z轴)扫描覆盖率及图像的纵向分辨率有关。 在多层螺旋CT中,层厚并不是准直器宽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对于多层螺旋CT,螺距的定义各厂家及一些文献中表述并不一致,主要区别在于用实际层厚还是用准直器宽度来计算螺距,对于准直宽度为4×lmm,床移动速度为每旋转一圈4mm的扫描方式,这里的实际层厚为lmm,如果用传统方法定义,则螺距为4。如果采用准直器宽度来计算,则螺距为1。目前,GE公司和Siemens公司仍然沿用床移动速度与实际层厚的比值来定义多层螺旋CT的螺距,Picker公司则采用床移动速度与准直器宽度来定义多层螺旋CT的螺距,读者在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时应注意区别。 2.2 层厚 多层螺旋CT的层厚在等宽型是由探测器排的不同组合决定,在非等宽型是由探测器和准直器宽度共同来决定。通过电子开关控制探测器工作,并通过探测器的组合完成每一层数据采集,根据探测器单元的尺寸及相邻单元组合,可实现0.5mm、1.0mm、1.25mm或5、10mm层厚选择。 2.3 纵向覆盖范围 多层螺旋CT的最大优点是一次连续扫描Z轴方向覆盖范围大,在相同的扫描时间和层厚的情况下,Z轴方向的覆盖范围是单层螺旋CT的数倍,因此特别适合大范围扫描,如各种血管成像,胸腹部联合扫描等特殊检查。覆盖范围与数据通道数、螺距、层厚、一次连续扫描所需总的时间有关。纵向覆盖范围可由式C=N×P×S×T/R来计算;式中N为数据通道数,P为螺距,S为层厚,T为总的扫描时间,R为球管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 2.4 各向同性体素扫描 它是指数据采集过程中,最小体素为一立方体,目前各厂家的多层螺旋CT均可实现各向同性扫描。要实现各向同性扫描和重建除了和扫描层面的厚度有关外,还和扫描的FOV有关-如采用512×512矩阵,在FOV为25cm时,东芝公司的16层螺旋CT的扫描体素约为0.5mm×0.5mm×0.5mm;在FOV为32cm时,GE公司的16层螺旋CT的扫描体素约为0.625mm×0.625mm×0.625mm;在FOV为38cm时,飞利浦和西门子公司的16层螺旋CT的各向同性体素约为0.75mm×0.75mm×0.75mm。 3 影像质量 3.1 时间分辨率及Z轴空间分辨率 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时间短等优点,但就单层螺旋CT而言,某些运动的器官,特别是一些随机运动的器官,仍然可能出现运动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多层螺旋CT球管旋转1圈时间更短,如果层厚不变,覆盖范围更大,完成同一器官扫描时间更短,病人更容易配合,很少出现主动运动和随机运动伪影,时间分辨率明显提高。另外,多层螺旋CT在相同的覆盖范围,可采用较薄的层厚,极大地改善了Z轴空间分辨率,减小了部分容积效应,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三维重建的图像质量也达到了目前最高水平。 3.2 影像噪声 在单层螺旋CT扫描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扫描范围较长时(如主动脉血管成像),由于连续扫描时间较长,受球管热容量的限制,一个扫描计划未完成时,机器会自动停止扫描,使整个扫描计划前功尽弃。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必须降低管电流,由于管电流降低,势必导致信号噪声增加,影像质量下降。而对多层螺旋CT,球管每旋转1圈射线覆盖范围较大,也就是说检查同一部位,扫描时间可明显缩短。因此,在设定扫描参数时,可适当提高管电流(或保持常规条件),而管电流增加使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的信号强度增加,从而改善了影像质量,特别是扫描范围大或体型肥胖的患者。 近年来,多层螺旋CT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扩展了CT的临床应用范围,如心功能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脑灌注成像、人体各部位的三维重建等。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生产成本降低,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多层螺旋CT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尤志军 王喜林 漆家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