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 2003尿沉渣计数系统的应用探讨 周建山 孟立辉 丛玉隆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方法。由于尿沉渣涂片方法不一,对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不利于尿沉渣质量控制。以什么样的方法作为尿沉渣涂片的标准化方法,是大家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应用DiaSys公司推出的R/S 2003尿沉渣计数仪进行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计数,结果稳定,操作简便易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R/S 2003尿沉渣镜检仪。 2.标本来源:门诊患者含RBC、WBC的混合尿液。 3.方法: (1) 取含RBC、WBC的混合尿液均匀分成2份,一份于10ml离心刻度管内,充分混匀,将尿沉渣计数仪的吸头垂直置于距试管底2mm处,按仪器操作规程要求操作,按吸样键将样本均匀吸入固定的计数板内,静置5分钟,在显微镜下分别计数板中RBC、WBC数,计数10个高倍视野,取其均值,再按冲洗键后进行下一样本计数。如此重复计数20次,计算各自的CV值,另一份充分混匀后用普遍滴管滴入纽巴氏计数板中,计数方法同上,计算RBC、WBC的CV值。 (2) 随机收取30份门诊患者含RBC、WBC的尿液样本。将每同一份尿样充分混匀后,分别于2支10ml刻度管中,以1500r/min,离心5分钟后,直接弃去上层清液,留取0.2ml尿沉渣一份不混匀,一份用手将沉渣摇匀,通过R/S 2003尿沉渣计数仪分别将尿沉渣吸入计数板中,计数RBC、WBC,方法同上法,记录结果。 二、 结果 (1) 同一样本在R/S 2003尿沉渣计数仪上计数RBC、WBC及在纽巴氏板上计数,其CV值分别为7.4%、6.5%、7.1%、6.8%,两种计数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见表1,表2。
(2)收集30份门诊患者尿样,同一样本均匀分成两份离心后留取尿沉渣,分为混匀与不混匀样本。在尿沉渣计数仪上的计处RBC、WBC两种处理结果,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见表3。 三、讨论 如何控制尿沉渣镜检涂片厚度是常规检验中的难点,涂片厚薄不一,沉渣分面不匀易产生计数误差,不利尿质量控制。R/S 2003尿沉渣系统包括动力装置、计数板及样本吸头三部分,它们之间是以内径约2mm的塑料管相连。实验原理为动力装置产生吸力样本通过吸头被吸入计数板中,将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即可进行尿沉渣计数,计数完毕,动力装置产生冲力带动洁净液冲洗计数池后将尿液从吸头排出,然后可重复下一样本计数。样本吸头长度可随试管深度是可调的,当吸取样本时可使液体呈螺旋状混匀吸入计数板。计数板中间有一透明密闭的计数池深度为0.127mm,池中有4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体积为0.25uL,可进行尿沉渣定量分析,其结构如图。有关文献报道尿沉渣定量分析将成为国际通用的镜检方法。由于纽巴氏板法是传统的细胞计数方法,本文应用R/S 2003尿沉渣计数仪对同一样本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与纽巴氏计数板法比较CV值分别为7.4%、6.5%、7.1%、6.8%。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说明尿沉渣计算仪计数的准确度及精确度都是高的。其计数池是重复使用所有尿沉渣的同一计数池中的稳定条件下计数,克服了传统涂片之间不均的差异。 收集30份尿样,每份尿样均匀分成2管离心后留取沉渣分为不混匀及用手摇匀两组通过沉渣计数仪计数RBC、WBC,两组差异性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由于计数仪上沉渣吸头可使沉渣螺旋状混匀进入计数池内而无须用手摇匀,使沉渣均匀分布在最佳条件下计数。综上所述,使用R/S 2003尿沉渣计数系统进行沉渣计数结果稳定,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及其自动混匀尿沉渣的特点,克服常规镜检中沉渣分布不匀的缺陷,是一种很好的尿沉渣镜检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