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一部分 血流变发展简史
与研究意义
l 血流变发展简史:
1.1628年William Harvey发现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2.1675年Leeuwenhok报道了红细胞通过毛细管时发生变形的现象。
3.1951年正式提出血液流变学专有名词。
4.1966年第一界国际血流变会议在冰岛召开。
5.70年代中期,上海医科大学梁子钧教授在国内开展血液流变学临床工作。
6.80年代,我国血液流变学发展迅速,成立了血液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翻译并编写了一批有关血流变学的专著,血液流变学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而且研制、开发了一批与血液流变相关的检测仪,为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90年代初至今,血液流变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从而推动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应用不仅普及县市各大医院,而且乡镇卫生院、工矿、企事业单位也开展血流变指标的检测。
l 血液流变学研究意义
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血液流变学研究的生理意义:
血液的流变特性对于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血液流变性质的改变,直接关系着人体组织血液供应状态,从而影响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及代谢。 血液流变学研究的病理意义:
事实上,即使在心脏、血管和血容量都正常的情况下,仅仅由于血液流变特性的改变,即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并且还可以引起其他器官系统功能和代谢的变化。当人体患某些疾病时或在某些疾病发生之前,血液流变性质会发生改变,导致所谓“血液粘滞异常综合症”。这种综合症可以是多种病理过程的病因或者为中间过程,提示疾病发生的可能或发展程度。因此,血液流变学研究是疾病诊断和预防的辅助手段之一,也是疾病预防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第二部分 血流变的临床应用
与应用举例
一 血流变临床应用
1.阐明血液流变学异常在某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现已证明高血压、冠心病、脑栓塞、糖尿病、休克、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有血流变学因素参与。
2.根据血液流变学变化预测某些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及某些疾病的预告
如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恶性肿瘤的转移。
3.血液流变学参数可做为某些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可根据血液粘度鉴别脑卒中类型,测红细胞变形能力,鉴别急性心肌梗塞与心绞痛。
4.观察药物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评价药物的疗效,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高粘滞血症治疗的疗效评价;
评价血管扩张剂、a阻滞剂、抗凝剂、抗脂药疗效等。
5.为某些疾病的防治提供手段
大量临床证明,采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方法是防止某些心脑血管疾病、休克、周围性血管病、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有效的措施。
二 血流变临床应用举例
1. 病人与健康人的比较,帮助分析发病机制上的原因,提供诊断依据
2. 做为中、老年人健康体检的指标,预测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性。 3. 恶性肿瘤患者通过降低血液粘度,可减小恶性肿瘤转移
的可能性及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
4. 观察治疗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治疗原理和效果:
(1)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
(2)稀释疗法和减粘治疗,
(3)光量子、激光以及光电理疗, 5. 筛选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