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章 文,徐 刚,吴跃平 2006-4-25 22:28:18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1月 第5卷 第1期 关键词:血常 在血液常规检验中,血液标本制作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建议,1.5 mg~2.2 mg的EDTA?2K抗凝1 ml的全血可以抑制PLT聚集,而达到抗凝的目的。然而,末梢血抗凝标本要达到合适的抗凝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多数专家建议制备全血标本时使用真空的含定量EDTA盐的采血管采集静脉血。但作为儿童医院,因为孩子年龄小、采血困难以及来自家长的压力,要全部采集静脉血是非常困难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大部分门诊血常规标本均是采集的手指末梢血。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将浓度为1%、2%、3%的EDTA?2K溶液各50 μl分别加入Eppendorf管(0.5 ml下称离心管)中,为了防止漏加,在每500 ml溶液中加入1%的甲基绿2滴(约0.1 ml)。于烤箱中烤干备用,其EDTA?2K含量分别为0.5 mg、1.0 mg、1.5 mg。用不同浓度的Eppendorf管分别随机采取儿童手指血30 μl、50 μl测定并记录结果。将0.5 mg与1.0 mg、1.0 mg与1.5 mg作配对资料t检验。实验证明这几个抗凝剂浓度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同时,也将烤干温度作了试验,结果发现:温度在80 ℃ 4 h最为适宜。因为温度过高,EDTA?2K结晶太干、太硬易脱落而使血液凝固;温度太低,烘烤时间太长,不适于临床工作需要。于是我们将离心管放在专用离心管架上加上抗凝剂后去烤干后直接取出就可以编号采血了。这样即省时省力,又不易脱落。未使用的抗凝管保存于烤箱中也不易潮解,因如果离心管在室温下放置时太长,或者没有盖上盖的情况下,就易潮解。ICSH建议的抗凝浓度在临床自制抗凝管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采血过多抗凝不全而凝集的现象,给临床工作带来较大麻烦,我们采用加大抗凝剂浓度的办法(1 mg,1.5 mg),经实验证实,较高浓度抗凝剂对PLT计数影响差异无显著性,从而较好的解决了自制抗凝管的问题,提高了临床检验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但是,当EDTA的浓度达到甚至超过2.5 mg/ml时,会出现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同时过剩的EDTA?2K能诱导抗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发血小板聚集,某些正常人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从而影响血小板的计数,应引起重视。
(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 深圳 518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