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月到现在,很多人开始注意AU机型的反应监测里的数据显示内容,有不知道干什么用的,更多的想知道干什么用的。正好昨晚有同行发来完整的图片,借此做一下解释和分析。还有还有一例是今天发生的,非常的经典,所以拿出来分享一下。
第一例,这个问题的本质并没有找到具体的原因,主要是应用工程师不愿意动机器,怕出问题。但发来的图片有说明意义,所以这一例以说明为主。
问题:两点终点法法出现负值,而且比例很高。
这种情况首先要看反应曲线,如下:
超敏是负值,正值的曲线和校准曲线如下:
从曲线上看毫无问题,最早的时候读点都在R2之后,但曲线本身没有变化,虽然改为R2之前之后各一点,但依然负值不少。
既然反应曲线正常,就要看看数据显示了,反应监测界面里的数据显示和图形显示是可以切换的,我们常见的是图形显示,也就是有反应曲线的那个。
上面三张图是正值的反应数据,左侧是反应参数,包括项目、浓度、吸光度、搅拌参与、反应杯使用、方法、读点、试剂位、以及测量时间、试剂空白时间和光电校准时间。右侧是反应数据,包括主副波长和试剂空白的0-27点的数据。包括最大最小反应吸光度,反应吸光度和光电校准的数据,也就是该杯的水空白或者杯空白数据。
MAX OD和MIN
OD就是最大最小吸光度值,是主副波长(主副波长的差就是反应吸光度)和试剂空白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的最低的一个吸光度值,上图的MIN
OD是0点时的数值,三组数据都是最低,也应该如此。MAX
OD是三组里最大的反应吸光度值,上图中最大的吸光度主波长和反应吸光度发生在22点(单波长没有付波长的值),而试剂空白的最大值发生在11点。
React.OD是同点反应吸光度减去试剂空白的值,这里选择的是27点读点,那么就是27点的反应吸光度减去27点的试剂空白;
Photocal光电校准值是指在光电校准时,测定的所有反应杯的所有波长的吸光度值,这里用的是163号反应杯,那么就是163号反应杯的600nm波长的杯空白数据。
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一点,那就是反应吸光度的计算应该是:实际反应吸光度减去试剂空白减去杯空白,或者说试剂空白和反应吸光度已经减去了杯空白。在数据显示里,虽然列出Photocal的杯空白值,但上面的主副波长和反应吸光度以及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值试剂上已经减去了杯空白。否则再次减去的话,怎么都是负的。
依照上图为例,读点是11-27,那么11点的反应吸光度是0.8213,同点试剂空白是0.8225,二者相减结果是-12(注意这里的负值);27点的反应吸光度是0.8215。同点试剂空白是0.8130,二者相减是0.0085;27点减去10点的值是0.0097,吸光度是正值,根据浓度公式和校准曲线,就会得出正的浓度数值0.510。
这个结果虽然是正值,但在11点的时候却是负值,后点减去前点,负负得正。两点终点法都在R2之后,第一点很容易出现负值,特别是AU的机器,别的机器没有试剂空白参与结果,只用于校准计算。
再看一下负值的数据显示:
这是负值,读点修正为10-27,10点的反应吸光度为0.0033,同点试剂空白为0.0019,二者相减0.0014;27点的反应吸光度为0.8078,试剂空白为0.8160,二者相减-0.0082,27点减去10点的值为-0.0096,屏幕显示是-0.0095,这没关系,机器截取小数位,但不四舍五入,可能会造成这个原因。
那么根据浓度和校准曲线计算,浓度值得出负值。
虽然两组数据一正一负,但是可以看出仪器并不在状态。
首先超敏本身就反应微弱,本就不好检测。如果采取半量试剂参数的话,灵敏度就会不够,所以反应很微弱,容易出现负值。但这个怀疑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人家的试剂参数是全量的。
这是读点没修正前的参数,全量没错。读点修正只是将第一点的负值修正为正值,第二点依旧没有改观,反应数据与试剂空白相差无几,很容易出现波动。
那么,这种与试剂空白接近的反应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除了全量设置外,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来解决。但这里不讨论这个。
其次,整个反应都是紧贴着试剂空白的曲线进行,最大也没有超过100个吸光度值。很让人怀疑样本加进去了没有。如果把标本换成水的话,连续测几次,空白也会出现正负值的情况,只能说明这种反应低值很差,低线性很差。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机器不在状态,定位不准,样本或试剂加入量不够。但这个无法验证,在场的是应用人员,并非维修人员,观察都不好观察。
如果其他项目真的没有问题的话,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修改一下参数,把END改为END1,反应吸光度不去减试剂空白,而去减杯空白。示例如下:
上图可以看出,无论怎么减去杯空白,都是正值。此图也适用Rate1和FIXED1方法。
这一个例子至今没有反馈,可能会不了了之,但提供的照片相信可以解答一些这些日子咨询过我的同行的疑问,这些数据是干什么用的。
第二例:
问题:总胆和直胆质控超过3SD,同样试剂质控和校准在别的机器上正常。这种情况还得要看图。
参数和校准都没有问题,问题在曲线上,13点上有个跳点。
发来的数据显示也证明了这一点:
注意搅拌上的显示,R1是第三组搅拌棒,S是第一组,R2是第四组。
那么既然曲线证实13点有个跳点,就要解释了。抛开跳点不说,整个反应曲线的反应度很低,几百个吸光度值而已。跳点几乎都是向上跳,而且不影响整个曲线的趋势。
当时我就说是机器问题,如果能修就好好修修,如果不能,修改一下参数糊弄一下算了。以为这位同行跟上一位一样,不碰维修呢。
不过对方的答复很坚决,不能糊弄,要修,而且以前也做过维修。那就好办了,让其进入诊断菜单,打算指导一下让其复位,看看是否机械定位有问题,顺便发一下其它项目的曲线,也要双试剂终点法的。
结果曲线发来如下:
第一图UA居然也有跳点。
那就是通病了,本想让其发一下日间质控曲线,看一下有无趋势,但这台是急诊机,平时不做质控,就这两个他们新上的项目,人家测试不过被抓住了。
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搅拌一定有问题,但并不怀疑冲洗站。因为冲洗站如果滴落的话,会影响曲线趋势的,跳点之后应该曲线变低,但这个没有,所有不考虑冲洗站和漫盘。
搅拌问题自然先考虑到破损引发的交叉污染,但无法解释13点本不该搅拌的时候出现了搅拌。反而在应该出现搅拌的10点上没有这个现象。
中午吃饭过后,想了一下,最坏的可能是反应盘旋转错位,或者搅拌站旋转错位,导致本该搅拌1号杯,却搅拌了3号杯,这样就会导致错几个点接受搅拌。而在本该接受搅拌的10点,并没有搅拌,而是依靠R2针注入时产生的冲力混匀的,所以也是反应度低的原因。
询问对方机器有无反应盘旋转故障或者搅拌站旋转上下故障?回答是没有此类报错,但搅拌棒碰杯。
这证实了两个问题,搅拌棒肯定破损了,而且位置也不对。为了进一步证实,让其进入诊断菜单复位搅拌站和反应盘,理论上二者复位后,搅拌站的1号位置位于反应盘上方,S和R1分别对应46和49号反应杯。但发来的照片让人吃惊:
竟然是4号位置,R2搅拌棒孤零零的在反应盘上方。
反复确认确实复位后,结论有了,整个搅拌站错位90度,而且还没有在反应杯正中心位置,偏的,所以碰杯。
由于错位,1号是4号,2号是3号,3号是4号。2、4都是R2搅拌,单搅拌棒,由于错误,搅拌别的杯子R2的时候,下来了2根搅拌棒,把相隔三个位置的反应杯一块搅拌了。而这个机器每圈错位1个反应杯,正好3圈之后中招。
结论有了,剩下的就是维修了。这才了解到,设备科的人整天修,搅拌站的3号位两个搅拌棒都破损。那么又证明了两个问题,错位90度是人为的,只是不理解什么故障能把搅拌头取下来修,装的时候没装好导致。两个搅拌棒破损,正好又是4号位的R2搅拌时(3号位错位),也就是跳点的原因。
差不多1个半小时后,反馈回来,搅拌站复原后,更换搅拌棒,故障排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