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次点评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

分类:微生物    下载:4    浏览:263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临床真菌检验(王家俊)

分类:微生物    下载:1    浏览:243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上二医学微生物学(中文讲义)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65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沈萍-微生物学

分类:微生物    下载:1    浏览:328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生物安全与生物安全柜指南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5    浏览:292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实时定量PCR技术原理

分类:分子诊断    下载:8    浏览:300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

分类:分子诊断    下载:6    浏览:233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文版)第三版

分类:检验基础    下载:5    浏览:313    时间:2024-02-14
1 次点评

试验诊断和药物干扰

分类:检验基础    下载:3    浏览:283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微生物实验室手册-英文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61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细胞培养技术英文版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65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细胞生物学实验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53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细菌生化试验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62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现代医学真菌检验手册(吴绍熙)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45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现代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分类:政策法规    下载:1    浏览:243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医学生物电化学方法

分类:检验基础    下载:3    浏览:251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医学生物制品学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0    浏览:244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医用高分子

分类:分子诊断    下载:0    浏览:174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仪器学实验教程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0    浏览:239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英汉生物学词汇

分类:检验基础    下载:3    浏览:266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诊断微生物学的先进技术-2018-英文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59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

分类:检验基础    下载:16    浏览:303    时间:2024-02-14
0 次点评

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

分类:分子诊断    下载:2    浏览:175    时间:2024-02-14
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 左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01-01 摘要:本书包括了3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系统地介绍了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及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等,旨为在本科阶段未系统学习过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专题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是依据现代生物学和现代医学的研究热点进行选择的,也是在第一部分基础上的提升;第三部分是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重点介绍了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 目录: 第一篇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5   第一章绪论 ----------------17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17   一、细胞的发现 ----------------17   二、细胞学说的确立 ----------------19   三、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 ----------------21 第二节当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23   一、细胞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平台 ----------------23   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数字化 ----------------24   三、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系统化 ----------------25   四、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应用化 ----------------27   五、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人文社会化 ----------------27 第三节历年与细胞研究有关的诺贝尔奖 ----------------27 第二章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30   第一节细胞膜和细胞表面 ----------------30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30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32   三、细胞膜的特性 ----------------35   四、细胞表面 ----------------38   第二节膜性细胞器 ----------------41   一、内质网 ----------------41   二、高尔基复合体 ----------------42   三、溶酶体 ----------------43   四、过氧化物酶体 ----------------45   第三节线粒体 ----------------46   一、线粒体的结构 ----------------46   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48   三、线粒体基因组 ----------------48   第四节核糖体 ----------------48   一、核糖体的形态、大小 ----------------48   二、核糖体的化学组成 ----------------49   三、核糖体的结构 ----------------49   第五节细胞骨架 ----------------50   一、微管 ----------------51   二、微丝 ----------------54   三、中间丝 ----------------55   第六节细胞核 ----------------55   一、核膜 ----------------56   二、染色质与染色体 ----------------57   三、核仁 ----------------60   四、核基质 ----------------61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 ----------------63   第一节细胞的遗传 ----------------63   一、DNA复制 ----------------63   二、有丝分裂 ----------------64   三、减数分裂和生殖细胞的发生 ----------------65   四、基因变异和突变 ----------------67   第二节物质的跨细胞膜转运 ----------------67   一、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 ----------------67   二、大分子和颗粒的膜泡运输 ----------------72   第三节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与转运 ----------------74   第四节细胞的信号转导 ----------------74   一、受体 ----------------75   二、G蛋白 ----------------75   三、第二信使与蛋白激酶 ----------------75   第五节细胞的能量转换 ----------------77   一、细胞能量的获得与转换 ----------------77   二、细胞内能量的转移 ----------------77   三、细胞能量转换的机制 ----------------78   第六节细胞的运动 ----------------79   一、细胞运动的形式 ----------------79   二、细胞运动的机制 ----------------80   第七节遗传信息的流动 ----------------84   一、基因的结构与遗传密码 ----------------84   二、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86   三、翻译 ----------------88   第八节细胞的增殖 ----------------90   一、细胞增殖的方式 ----------------90   二、细胞增殖周期 ----------------90   三、细胞增殖的调控因素 ----------------92   四、再生 ----------------93   第九节细胞的分化 ----------------93   第十节细胞衰老与死亡 ----------------94   一、细胞的衰老 ----------------94   二、细胞的死亡 ----------------94 第四章细胞与医学 ----------------95   第一节细胞研究是医学研究的基础 ----------------95   一、生殖细胞生物学 ----------------95   二、神经细胞生物学 ----------------95   三、细胞的信号转导 ----------------96   四、细胞分化 ----------------97   五、细胞衰老 ----------------97   六、细胞死亡 ----------------97   七、细胞工程 ----------------97   第二节医学在细胞水平的研究 ----------------98   一、疾病的发病机制 ----------------98   二、疾病的诊断 ----------------99   三、疾病的治疗 ----------------100 第二篇医学细胞生物学专论 ----------------103 第五章细胞的信号转导 ----------------105   第一节胞外信号 ----------------105   第二节受体 ----------------106   一、受体的基本概念 ----------------106   二、膜受体与胞内受体 ----------------107   第三节G蛋白 ----------------111   一、G蛋白的组成和类型 ----------------112   二、G蛋白亚单位的聚合和解聚 ----------------113   第四节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下游信号体系 ----------------114   一、G蛋白耦联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 ----------------114   二、G蛋白耦联受体与离子通道 ----------------116   三、G蛋白耦联受体与蛋白激酶C ----------------118   四、G蛋白耦联受体与基因转录 ----------------121   第五节信号转导引起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124   一、引起细胞的运动 ----------------124   二、增殖细胞新生蛋白质的合成 ----------------124   三、细胞物质代谢的调节 ----------------124   四、决定细胞分化的方向 ----------------125   五、激发细胞凋亡 ----------------125   第六节信号转导途径的共同特点 ----------------126   一、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126   二、信号转导过程中的级联式反应 ----------------126   三、信号转导途径的通用性与特异性 ----------------127   四、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相互交叉 ----------------127   第七节细胞信号转导联盟及其任务 ----------------127   第八节信号转导与医学 ----------------128   一、受体的缺陷 ----------------128   二、G蛋白功能异常 ----------------129   三、蛋白激酶功能异常 ----------------129   四、多个环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 ----------------129 第六章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130   第一节线粒体的基本特征 ----------------130   一、线粒体的基本结构 ----------------131   二、线粒体的遗传体系 ----------------132   三、核编码蛋白质的线粒体转运 ----------------136   四、线粒体的起源与发生 ----------------140   第二节线粒体与细胞死亡 ----------------141   一、线粒体控制细胞死亡的证据 ----------------141   二、与细胞死亡有关的线粒体机制 ----------------142   三、线粒体控制细胞死亡的假说 ----------------144   第三节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 ----------------145   一、细胞呼吸 ----------------145   二、ATP:细胞能量的转换分子 ----------------145   第四节细胞的能量转换 ----------------145   一、葡萄糖在细胞质中进行糖酵解 ----------------146   二、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实现 ----------------147   三、氧化磷酸化耦联是能量转换的关键 ----------------148   四、电化学梯度所包含的能量转换成ATP的化学能 ----------------151   第五节线粒体与医学 ----------------152   一、疾病过程中的线粒体变化 ----------------153   二、mtDNA突变导致疾病 ----------------153   三、主要的线粒体基因病 ----------------156 第七章细胞内蛋白质的转运 ----------------161   第一节蛋白质转运概述 ----------------161   一、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的途径 ----------------161   二、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的方式 ----------------162   三、蛋白质的分选信号 ----------------162   四、分子伴侣 ----------------162   第二节蛋白质分拣与转运的信号假说 ----------------163   一、信号假说的提出 ----------------163   二、信号假说 ----------------164   三、穿膜信号 ----------------165   第三节分子伴侣 ----------------165   一、蛋白质的折叠 ----------------165   二、分子伴侣 ----------------166   第四节蛋白质的门控转运 ----------------170   一、参与门控转运的蛋白质 ----------------171   二、核定位信号 ----------------171   三、门控转运的机制 ----------------171   第五节跨膜转运 ----------------172   一、穿过线粒体膜的转运 ----------------172   二、穿过ER膜的转运 ----------------172   第六节膜泡转运 ----------------174   一、从ER到GC的膜泡转运 ----------------174   二、膜泡转运的其他形式 ----------------176 第八章中间丝的结构、功能与角蛋白疾病 ----------------177   第一节中间丝蛋白和中间丝结合蛋白 ----------------177   一、中间丝蛋白的基本结构 ----------------177   二、几种类型的中间丝蛋白 ----------------178   三、中间丝结合蛋白 ----------------180   第二节中间丝蛋白或中间丝的分类 ----------------180   一、中间丝蛋白的分类 ----------------180   二、中间丝的分子结构和组装 ----------------180   第三节角蛋白 ----------------182   一、角蛋白的特点 ----------------182   二、角蛋白突变导致的疾病 ----------------183   第四节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 ----------------184   一、掌跖角化症和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 ----------------184   二、角蛋白K9基因(KRT9)的定位、克隆及突变的鉴定 ----------------185   三、KRT9基因型与EPPK表型的关联 ----------------186   四、EPPK与DNEPPK及Unna-Thost病的关系 ----------------187 第九章干细胞生物学 ----------------189   第一节干细胞及其生物特性 ----------------189   一、干细胞的定义 ----------------189   二、干细胞的增殖特征 ----------------190   三、干细胞的分化 ----------------190   四、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微环境 ----------------191   五、干细胞的用途和应用前景 ----------------197   第二节胚胎干细胞 ----------------199   一、人ES细胞系的建立 ----------------200   二、ES细胞的来源 ----------------200   三、ES细胞系的开发和利用 ----------------201   第三节成体干细胞 ----------------202   一、HSC ----------------202   二、间充质干细胞 ----------------203   三、神经干细胞 ----------------203   四、表皮干细胞 ----------------204   五、肝干细胞 ----------------205 第十章细胞周期的调控 ----------------206   第一节常用的细胞周期调控研究体系 ----------------206   一、酵母 ----------------206   二、蛙卵 ----------------207   三、海胆卵 ----------------207   四、哺乳动物体外培养细胞 ----------------207   第二节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因子 ----------------207   一、M期促进因子的发现 ----------------207   二、周期蛋白 ----------------208   三、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208   第三节细胞周期的调控 ----------------210   一、周期蛋白与Cdk的作用 ----------------210   二、磷酸化对Cdk活性的调节 ----------------211   三、Cdk抑制蛋白对Cdk活性的调节 ----------------212   第四节细胞周期运转的调控 ----------------212   一、细胞从G_1期进入S期的调控 ----------------213   二、细胞在S期的调控 ----------------214   三、细胞进入M期的调控 ----------------214   第五节细胞周期的其他调控因素 ----------------215   一、生长因子与生长因子受体 ----------------215   二、抑制因子 ----------------216   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16   四、细胞内信号 ----------------217 第十一章细胞分化 ----------------218   第一节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 ----------------218   一、个体发育的一般过程与细胞全能性 ----------------218   二、细胞决定与分化 ----------------220   三、细胞转分化与再生 ----------------221   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 ----------------222   一、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22   二、组织特异性基因与管家基因 ----------------223   三、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的调控 ----------------223   第三节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229   一、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作用对分化的影响 ----------------229   二、细胞间相互作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230   三、位置信息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231   四、激素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233   第四节细胞分化与癌细胞 ----------------233 第十二章细胞衰老与死亡 ----------------235   第一节细胞衰老 ----------------235   一、细胞衰老的特征 ----------------235   二、细胞衰老的学说 ----------------236   第二节细胞死亡 ----------------238   一、细胞凋亡的基本概念 ----------------238   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239   第三节细胞凋亡的检测技术 ----------------242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242   二、Annexin V法 ----------------243   三、线粒体膜势能的检测 ----------------243   四、DNA梯形电泳图谱检测 ----------------243   五、TUNEL法 ----------------244   六、caspase-3活性的检测 ----------------244 第十三章细胞与组织工程 ----------------246   第一节细胞工程 ----------------246   一、细胞培养 ----------------246   二、细胞融合 ----------------248   三、细胞核移植 ----------------249   四、基因转移 ----------------250   五、细胞工程的应用 ----------------251   第二节组织工程 ----------------251   一、种子细胞 ----------------252   二、基质 ----------------253   三、组织、器官构建 ----------------254   四、体外重建人体组织的常用培养方式 ----------------256   五、组织工程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257 第十四章肿瘤细胞 ----------------258   第一节肿瘤细胞的一般特性 ----------------258   一、肿瘤概述 ----------------258   二、肿瘤细胞的主要特性 ----------------259   第二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262   一、癌基因、抑癌基因概述 ----------------262   二、癌基因活化的机制 ----------------274   三、抑癌基因的失活机制 ----------------277   四、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功能 ----------------281   第三节肿瘤发生、发展的表遗传学机制 ----------------289   一、表遗传学概述 ----------------290   二、表遗传学修饰机制 ----------------290   三、表遗传学修饰与畸胎瘤 ----------------297   第四节肿瘤发生、发展的多阶段性 ----------------298   一、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过程 ----------------298   二、肿瘤侵袭、浸润与转移的细胞分子生物学 ----------------300 第十五章神经胶质细胞 ----------------305   第一节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特征 ----------------305   一、分类、起源与分化 ----------------305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特征 ----------------306   三、电生理学特性 ----------------310   第二节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传统认识 ----------------310   一、支持作用 ----------------310   二、隔离与绝缘作用 ----------------311   三、引导发育神经元迁移 ----------------311   四、屏障作用 ----------------311   五、修复与再生作用 ----------------312   六、免疫应答 ----------------313   七、调节神经元的功能 ----------------313   第三节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新的认识 ----------------314   一、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的调节作用 ----------------314   二、保证神经元的正常发育和生存 ----------------319   三、胶质细胞与神经再生 ----------------319   四、胶质细胞与神经系统疾病 ----------------320 第十六章生殖细胞 ----------------321   第一节精子 ----------------321   一、精子的发生与调控 ----------------321   二、附睾精子成熟与调控 ----------------324   三、精子结构 ----------------329   四、精子运行与获能 ----------------330   第二节卵子 ----------------332   一、卵子发生与调控 ----------------332   二、卵子的结构 ----------------334   三、透明带 ----------------335   四、排卵及卵细胞的运输 ----------------338   第三节受精 ----------------339   一、精子-卵子识别 ----------------339   二、顶体反应 ----------------340   三、精子穿越ZP ----------------343   四、精子膜与卵子膜融合 ----------------343   五、卵子活化 ----------------344   六、精卵核融合 ----------------346   第四节卵裂及胚泡形成 ----------------347   第五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348   一、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348   二、单精子胞质内注射 ----------------349   三、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 ----------------349   四、精子和卵子的冷冻保存 ----------------350 第十七章肌细胞 ----------------352   第一节骨骼肌细胞 ----------------352   一、骨骼肌细胞的结构 ----------------352   二、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及调控 ----------------356   三、骨骼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359   四、骨骼肌细胞的生长发育 ----------------360   五、肌肉疾病 ----------------360   第二节心肌细胞 ----------------364   一、心肌细胞的结构 ----------------364   二、心肌纤维的分类 ----------------365   三、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及特性 ----------------365   四、心肌疾病 ----------------366   五、心肌组织工程 ----------------368   第三节平滑肌细胞 ----------------370   一、平滑肌细胞的结构特点 ----------------371   二、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及调控 ----------------371   三、平滑肌疾病 ----------------372 第三篇细胞生物学技术 ----------------373   第十八章细胞形态研究技术 ----------------375   第一节光学显微镜技术 ----------------375   一、普通光镜技术 ----------------375   二、相差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技术 ----------------376   三、荧光显微镜技术 ----------------376   四、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 ----------------377   第二节电子显微镜技术 ----------------378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 ----------------378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 ----------------380   第三节扫描隧道显微镜 ----------------381 第十九章细胞和细胞器及间质的分离 ----------------383   第一节细胞的分离 ----------------383   一、基本原理 ----------------383   二、操作方法 ----------------383   第二节亚细胞成分的分离 ----------------384   一、细胞核的分离 ----------------384   二、膜蛋白的分离 ----------------385   三、层粘连蛋白的分离 ----------------388   四、弹性蛋白的分离 ----------------388   五、胶原蛋白的分离 ----------------389   六、线粒体的分离 ----------------389   七、溶酶体的分离 ----------------390   八、微粒体的分离 ----------------390   九、细胞及亚细胞组分的分离 ----------------390   十、微粒体酶的制备 ----------------392   十一、染色体的分离 ----------------392   十二、染色质小分子多肽的提取 ----------------393   十三、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393   十四、线粒体DNA的快速制备 ----------------395 第二十章细胞培养 ----------------396   第一节细胞培养概述 ----------------396   一、细胞培养的历史沿革 ----------------396   二、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 ----------------396   三、体外培养细胞的条件模拟 ----------------397   第二节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401   一、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型 ----------------401   二、体外培养细胞与体内细胞的差异 ----------------402   三、培养细胞的生长特点 ----------------402   四、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 ----------------402   第三节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 ----------------404   一、原代培养 ----------------404   二、细胞传代培养 ----------------405   三、培养液的配制 ----------------406   第四节细胞系或细胞株的建立、鉴定、管理 ----------------406   一、细胞建系的一般程序 ----------------407   二、对已建立细胞系的鉴定、管理 ----------------407   第五节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检查 ----------------408   一、培养细胞的常规观察 ----------------408   二、细胞活力测定 ----------------409   三、细胞的分裂指数 ----------------410   四、集落形成实验 ----------------411   五、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 ----------------412   六、细胞周期的测定 ----------------412   第六节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413   一、细胞的冻存 ----------------414   二、细胞的复苏 ----------------414 第二十一章核酸杂交技术 ----------------416   第一节核酸探针 ----------------417   一、核酸探针的概念 ----------------417   二、探针的种类及选择 ----------------417   三、探针的标记 ----------------417   四、探针的纯化 ----------------427   第二节Southern杂交技术 ----------------428   一、Southern杂交的概念 ----------------428   二、Southern杂交的一般程序 ----------------428   三、Southern杂交的实验步骤 ----------------429   四、注意事项 ----------------435   第三节Northern杂交技术 ----------------436   一、Northern杂交的概念 ----------------436   二、Northern杂交的一般程序 ----------------436   三、Northern杂交的实验步骤 ----------------436   第四节斑点杂交和狭线杂交技术 ----------------440   一、斑点杂交和狭线杂交的概念 ----------------440   二、杂交的一般程序 ----------------440   三、杂交的实验步骤 ----------------441   第五节荧光原位杂交 ----------------441   一、荧光原位杂交的概念及其发展史 ----------------441   二、FISH类型 ----------------442   三、FISH的一般程序 ----------------444   四、FISH的应用 ----------------445   五、FISH实验教学实例 ----------------445 第二十二章基于抗体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448   第一节概述 ----------------448   一、抗体标记的直接法与间接法 ----------------448   二、标记物的选择 ----------------448   第二节免疫组织细胞染色技术 ----------------449   一、基本概念 ----------------449   二、组织细胞标本的制备 ----------------450   三、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 ----------------450   四、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 ----------------453   五、亲合组织化学 ----------------455   第三节免疫沉淀与免疫共沉淀 ----------------456   一、基本概念 ----------------456   二、抗体的选择 ----------------456   三、免疫沉淀方法 ----------------457   第四节染色质免疫沉淀 ----------------458   一、基本概念 ----------------458   二、方法学 ----------------459   第五节免疫印迹 ----------------461   一、概述 ----------------461   二、方法学 ----------------461   第六节流式细胞术 ----------------463   一、流式细胞仪的细胞分析原理 ----------------463   二、流式细胞仪的细胞分离原理 ----------------464   三、免疫荧光标记样品的流式细胞分析 ----------------464   第七节抗体芯片 ----------------465   一、蛋白质芯片与抗体芯片 ----------------465   二、常规抗体芯片制作与检测流程 ----------------466 第二十三章基因及其表达谱研究分析技术 ----------------468   第一节基因研究方法 ----------------468   一、PCR技术 ----------------468   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473   第二节基因表达谱研究技术 ----------------474   一、基因表达的系列分析技术 ----------------475   二、差异显示技术 ----------------478   三、基因芯片技术 ----------------480 第二十四章模式生物在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485   第一节酵母 ----------------485   一、概述 ----------------485   二、酵母与细胞周期研究 ----------------487   三、酵母双杂交系统 ----------------487   四、酵母与基因功能研究 ----------------489   五、与酵母研究有关的网站 ----------------489   第二节果蝇 ----------------490   一、概述 ----------------490   二、模式生物果蝇的应用 ----------------490   三、与模式生物果蝇研究有关的网站 ----------------491   第三节小鼠 ----------------492   一、概述 ----------------492   二、小鼠成为模式生物的历程 ----------------492   三、模式生物小鼠的应用 ----------------494   四、与模式生物小鼠研究有关的网站 ----------------495   第四节斑马鱼 ----------------495   一、概述 ----------------495   二、斑马鱼成为模式生物的历史 ----------------495   三、模式生物斑马鱼的应用 ----------------496   四、与斑马鱼研究有关的网站 ----------------497   第五节模式生物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498   一、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与比较基因组学 ----------------498   二、模式生物研究的趋势 ----------------499 参考书目 ----------------501 参考文献 ----------------502 索引 ----------------504
0 次点评

临床输血学

分类:输血设备    下载:1    浏览:234    时间:2024-02-14
临床输血学 席惠君, 叶萍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09-01 摘要:本书包括全血和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血浆和血浆蛋白制品的临床应用、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内外妇儿科输血、自身输血、器官移植的输血、输血不良反应及替代液与红细胞代用品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4   一、临床输血的范畴 ----------------14   二、临床输血学的学习方法 ----------------15   三、输血发展简史 ----------------16   四、输血医学展望 ----------------20 第二章 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21   第一节 概述 ----------------21   一、成分输血的意义 ----------------21   二、临床合理用血 ----------------22   三、临床输血技术 ----------------24   第二节 全血输血 ----------------28   一、血液的功能 ----------------28   二、全血的临床应用 ----------------29   第三节 红细胞输血 ----------------31   一、红细胞的生理与功能 ----------------31   二、红细胞制品的种类与适应证 ----------------32   三、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 ----------------35   第四节 粒细胞输血 ----------------37   一、中性粒细胞的生理与功能 ----------------37   二、粒细胞制品的适应证 ----------------38   三、粒细胞输注的剂量和方法 ----------------39   四、注意事项 ----------------39   五、粒细胞输注的不良反应 ----------------39   第五节 血小板输血 ----------------40   一、血小板的生理与功能 ----------------40   二、血小板制品的临床应用 ----------------41   第六节 辐照血输血 ----------------44   一、γ射线辐照血 ----------------44   二、紫外线辐射血液疗法 ----------------48 第三章 血浆及血浆蛋白制品的临床应用 ----------------55   第一节 血浆的临床应用 ----------------56   一、血浆的理化性质 ----------------56   二、血浆的成分和生理功能 ----------------56   三、血浆的临床应用 ----------------57   四、血浆输注的剂量和方法 ----------------59   五、输注血浆的副作用 ----------------59   六、血浆的不同型输注 ----------------60   第二节 白蛋白和血浆蛋白溶液的临床应用 ----------------60   一、理化性质 ----------------60   二、生理功能 ----------------61   三、制备 ----------------61   四、临床应用 ----------------62   五、血浆蛋白溶液 ----------------64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64   一、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 ----------------64   二、免疫球蛋白制品的种类和保存 ----------------65   三、临床应用 ----------------66   第四节 凝血因子制剂的临床应用 ----------------68   一、纤维蛋白原浓缩剂 ----------------68   二、冷沉淀 ----------------69   三、第Ⅷ因子浓缩剂 ----------------71   四、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第Ⅸ因子浓缩剂 ----------------72   五、纤维蛋白胶 ----------------73   六、α2巨球蛋白 ----------------74   七、抗凝血酶Ⅲ浓缩剂 ----------------74   八、其他血液制品 ----------------74 第四章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 ----------------75   第一节 概 述 ----------------75   第二节 技术与方法 ----------------76   一、单采和置换方法 ----------------76   二、静脉通路 ----------------79   三、抗凝剂 ----------------81   四、置换液 ----------------83   五、置换量和频度 ----------------84   第三节 临床应用 ----------------86   一、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 ----------------86   二、血浆置换术 ----------------89   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94 第五章 内科输血 ----------------98   第一节 急性贫血的输血 ----------------98   一、急性贫血的原因 ----------------98   二、急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99   三、急性贫血的输血原则和抢救措施 ----------------100   第二节 慢性贫血的输血 ----------------102   一、慢性贫血的病理生理 ----------------102   二、慢性贫血的原因 ----------------102   三、慢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103   四、慢性贫血的输血原则和指征 ----------------104   五、慢性贫血的输血方法和注意事项 ----------------104   第三节 红细胞疾病的输血 ----------------105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输血 ----------------105   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的输血 ----------------106   三、地中海贫血的输血 ----------------106   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 ----------------108   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输血 ----------------111   六、镰状细胞性贫血的输血 ----------------112   七、内科系统疾病的输血 ----------------112   第四节 白细胞疾病的输血 ----------------113   一、白血病的输血 ----------------113   二、其他白细胞疾病的输血 ----------------116   第五节 出血性疾病的输血 ----------------116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输血 ----------------117   二、血友病的输血 ----------------117   三、血管性血友病的输血 ----------------120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输血 ----------------120   五、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输血 ----------------121   六、其他内科疾病并发出血的输血 ----------------121 第六章 外科输血 ----------------123   第一节 外科手术的输血 ----------------123   一、患者的选择和准备 ----------------125   二、减少手术失血的措施 ----------------126   三、液体的补充和输血 ----------------127   四、术后处理 ----------------131   第二节 失血性休克的输血治疗 ----------------131   一、休克的分类 ----------------132   二、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132   三、休克的临床表现 ----------------134   四、休克的诊断 ----------------135   五、休克的监测 ----------------135   六、休克的治疗 ----------------135   第三节 特殊情况的外科用血 ----------------139   一、体外循环 ----------------139   二、烧伤 ----------------142 第七章 产科输血 ----------------145   第一节 产科输血概述 ----------------145   一、妊娠期生理特点 ----------------145   二、妊娠期输血的适应证 ----------------147   三、输血和妊娠间的相互影响 ----------------148   四、妊娠期输血的注意事项 ----------------149   第二节 病理妊娠及其并发症的输血 ----------------150   一、产科出血和休克 ----------------150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52   三、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55   四、习惯性流产 ----------------158   第三节 妊娠合并症的输血 ----------------160   一、妊娠期重症肝病 ----------------160   二、妊娠合并贫血 ----------------164   三、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68   四、妊娠合并白血病 ----------------169 第八章 儿科输血 ----------------171   第一节 儿科输血概述 ----------------171   一、小儿造血及血液的生理学特征 ----------------171   二、儿科输血的适应证 ----------------173   三、儿科输血量和输血速度 ----------------174   四、儿科输血的注意事项 ----------------174   第二节 新生儿疾病的输血 ----------------174   一、新生儿输血相关问题 ----------------175   二、新生儿溶血病 ----------------177   三、新生儿贫血 ----------------177   四、早产儿贫血 ----------------177   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 ----------------178   六、新生儿粒细胞减少症 ----------------180   七、新生儿出血症 ----------------181   第三节 儿科疾病的输血 ----------------182   一、小儿贫血原因 ----------------182   二、小儿贫血的临床特征 ----------------183   三、小儿贫血的预防 ----------------184   四、小儿贫血的治疗 ----------------185   第四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输血治疗 ----------------186   一、妊娠前的准备工作 ----------------186   二、妊娠期内的治疗 ----------------186   三、分娩时的处理与观察 ----------------190   四、分娩后产妇的治疗 ----------------190   五、分娩后新生儿的治疗 ----------------190 第九章 自身输血 ----------------195   第一节 概述 ----------------195   一、简史 ----------------195   二、自身输血的分类 ----------------196   三、自身输血的优点 ----------------197   四、自身输血的不良影响 ----------------197   五、供血部门的工作 ----------------198   第二节 贮存式自身输血 ----------------198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99   二、病例选择标准 ----------------200   三、采血前的准备 ----------------200   四、采血时间与采血量 ----------------200   五、采血方法 ----------------201   六、贮存方法 ----------------201   七、取血与回输 ----------------202   八、不良反应 ----------------202   第三节 稀释式自身输血 ----------------203   一、血液稀释的生理变化 ----------------203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204   三、病例选择标准 ----------------204   四、血液稀释的界限 ----------------204   五、稀释式自身输血的优点 ----------------204   六、血液稀释和采血的实施 ----------------205   七、不良反应 ----------------206   八、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稀释式自身输血 ----------------206   第四节 回收式自身输血 ----------------207   一、回收血液的血液学特性 ----------------207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208   三、自身血液回收方法 ----------------209   四、并发症 ----------------210 第十章 器官移植的输血 ----------------211   第一节 输血对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影响 ----------------212   一、器官移植中的血型抗原和抗体 ----------------212   二、致敏反应 ----------------213   三、输血的免疫抑制及诱导免疫耐受作用 ----------------214   四、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14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输血 ----------------215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支持输血 ----------------215   二、输血与移植物排斥 ----------------216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的特殊问题 ----------------216   四、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217   第三节 肾移植与输血 ----------------220   一、肾移植的特点 ----------------220   二、HLA配型与输血效果的关系 ----------------221   三、血液成分的选择 ----------------221   第四节 肝移植与输血 ----------------221   一、肝移植的免疫特惠性 ----------------221   二、肝移植受体的凝血功能 ----------------222   三、肝移植血液制品的应用 ----------------222   四、肝移植大量输血时注意事项 ----------------223   五、肝移植中的红细胞同种免疫 ----------------224 第十一章 输血不良反应 ----------------225   第一节 输血不良反应概述 ----------------225   一、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225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26   第二节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227   一、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227   二、过敏性输血反应 ----------------230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 ----------------231   第三节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37   一、TA-GVHD的发生机制 ----------------237   二、TA-GVHD的发生率 ----------------238   三、TA-GVHD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38   四、TA-GVHD的治疗与预防 ----------------239   第四节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239   一、TRALI的发病机制 ----------------239   二、TRALI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40   三、TRALI的治疗与预防 ----------------240   第五节 输血后紫癜 ----------------241   一、PTP的发病机制 ----------------241   二、PTP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41   三、PTP的治疗和预防 ----------------242   第六节 血小板输注无效 ----------------242   一、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242   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242   三、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表现 ----------------243   四、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诊断 ----------------243   五、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治疗和预防 ----------------244   第七节 细菌性输血反应 ----------------245   一、细菌污染血液的途径和机制 ----------------246   二、细菌性输血反应发生率 ----------------246   三、细菌性输血反应临床表现 ----------------247   四、细菌性输血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248   五、细菌性输血反应的预防措施 ----------------249   第八节 其他输血不良反应 ----------------251   一、大量快速输血副作用 ----------------251   二、肺微血管栓塞 ----------------252   三、输血和恶性肿瘤复发的关系 ----------------253   四、白细胞和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253 第十二章 替代液与红细胞代用品 ----------------254   第一节 晶体液及临床应用 ----------------254   一、概述 ----------------254   二、晶体替代液的临床应用 ----------------255   第二节 血浆代用品及其临床应用 ----------------256   一、概述 ----------------256   二、右旋糖酐 ----------------257   三、羟乙基淀粉 ----------------259   四、明胶制剂 ----------------261   第三节 红细胞代用品及其应用 ----------------262   一、血红蛋白类红细胞代用品 ----------------263   二、氟碳化合物乳剂 ----------------265
0 次点评

临床医学诊疗常规丛书——检验.输血.病理诊疗常规

分类:输血设备    下载:0    浏览:264    时间:2024-02-14
临床医学诊疗常规丛书——检验.输血.病理诊疗常规 胡丽华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05-01 简介: 《检验·输血·病理诊疗常规》共分三篇。 第一篇临床检验主要包括:检验科质量管理、血液学检验、体液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及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二篇临床输血主要包括:临床输血管理、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人类自细胞抗原检测技术、人类血小板抗原检测技术、临床输血新进展。 第三篇临床病理主要包括:临床病理学的总则、常规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会诊、病理学检查资料的管理、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常用抗体标记物及其临床意义。 每个检验项目分别详细地介绍了标本采集方法、基本实验原理、试剂配制、操作方法、结果参考值、主要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等。 本书是医学检验医师、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含研究生)、医学检验专业进修生和实习生的重要参考书,同时也是各科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临床检验 第一章检验科质量管理 一、检验科的质量管理要求 二、检验质量控制 三、能力验证实验(PT)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 一、血液采集 二、白细胞及相关参数 三、红细胞及相关参数 四、血小板及相关参数 五、其他相关检查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二、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三、自身溶血及纠正试验 四、热溶血试验 五、蔗糖水溶血试验 六、酸溶血试验 七、冷溶血试验 八、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 九、血红蛋白H包涵体检查(HbH-IB) 十、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十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 十二、Hb-F碱变性试验 十三、Hb-F酸洗脱试验 十四、Hb-S溶解度试验 十五、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十六、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及HbA:测定 十七、抗人球蛋白试验 第三节 出血、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 一、主要试剂及配制 二、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功能检测 三、血小板功能测定 四、凝血因子检测 五、抗凝物质检测 六、纤溶活性检测 七、血栓前状态检验 八、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四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一、骨髓穿刺术 二、骨髓穿刺注意事项及涂片要求 三、骨髓象分析 第五节 血细胞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染色 二、苏丹黑B(SB)染色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四、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五、糖原染色(PAS法) 六、酯酶染色 七、铁染色 第三章 临床体液检查 第四章 临就生物化学检验 第五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 第六章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第七章 临床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二篇 临床输血 第八章 红细胞血因清学检测技术 第九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测技术 第十章 人类血小板抗原检测技术 第十一章 临床输血新进展 第三篇 临床病理 第十二章 总则 第十三章 常规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 第十四章 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 第十五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操作规范 第十六章 病理学会诊 第十七章 病理学检查资料的管理 第十八章 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技术 第十九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常用抗体标记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0 次点评

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SIFIC常见问题释疑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0    浏览:213    时间:2024-02-14
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SIFIC常见问题释疑 胡必杰, 郭燕红, 刘荣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05-01 摘要:本书汇集了医院感染控制常见的疑难问题及其解答,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控制标准、规范、指南、诊断、消毒隔离、职业暴露与防护、手卫生、消毒药械、抗菌药物、医疗器具等31个方面,几乎涵盖了医院感染控制的所有方面。 目录: 书名页 ----------------1 前言页 ----------------11 目录页 ----------------13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规范、指南与监督 ----------------52 全面综合性监测与目标性监测 ----------------66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88 医院感染诊断及案例分析 ----------------106 传染病管理 ----------------120 医院感染暴发与处置 ----------------125 消毒技术 ----------------147 隔离技术 ----------------18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194 生物安全管理 ----------------215 手卫生 ----------------234 WHO《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常见疑问解答 ----------------256 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与器具的医院感染管理 ----------------276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管理 ----------------288 医院感染与微生物监测 ----------------313 临床微生物常规工作 ----------------329 微生物样本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 ----------------338 临床微生物实验结果解读与临床沟通 ----------------360 消毒供应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 ----------------375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 ----------------414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427 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461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470 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 ----------------485 产房、新生儿室及导管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503 人体器官移植的医院感染管理 ----------------522 医疗废物管理 ----------------531 手足口病的诊断消毒隔离防护 ----------------554 突发灾难事件后的感染控制 ----------------570 医院感染文化 ----------------580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594
0 次点评

医学微生物学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61    时间:2024-02-14
医学微生物学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   者:贾文祥 版   本:2005-1-31 内容介绍: 《医学微生物学》是我国高等医药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未来高级临床医师这一特点,对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和编排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鉴国外教材的经验,把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总论提前介绍。在前11章内,主要介绍了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基本生物学性状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则。 2.本教材为密切联系临床医学实际,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或致病特点作分类介绍。编写内容有所侧重,并对新现或再现病原微生物及其致病机制作了论述。 3.为反映学科间交叉和微生物现代化内容,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微生态学概论、肿瘤相关病毒和医院感染等章节。同时,对我国学者在微生物学领域内的成就或著作,给予充分的反映和肯定。 4.为培养七年制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本教材增加了展望或有争议问题的介绍、主要参考文献、英汉专业词汇对照以及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网址。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三章 细菌的耐药性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第五章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第六章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第七章 真菌 第八章 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一章 消毒与灭菌 第十二章 医学微生态学概论 第十三章 呼吸道传播的微生物 第十四章 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 第十五章 创伤感染的微生物 第十六章 性传播疾病的微生物 第十七章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的微生物 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微生物 第十九章 人兽共患的微生物 第二十章 肿瘤相关病毒 第二十一章 病原性真菌感染 第二十二章 医院感染 附录一 医学微生物学词汇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 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网址
0 次点评

临床输血与免疫

分类:输血设备    下载:1    浏览:258    时间:2024-02-14
临床输血与免疫 王全立, 罗卫东, 穆士杰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04-01 摘要  本书详细介绍输血与机体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治疗、与输血和血液系统关系密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保证输血安全的主要措施等,同时还介绍了输血蛋白质组学新知识。 目录: 第1章 绪论 ----------------7   第1节 血液成分的抗原性 ----------------7   第2节 输血诱导的免疫应答 ----------------8   第3节 输血不良反应和相关疾病的免疫学基础 ----------------9   第4节 输血与感染 ----------------16   第5节 输血与肿瘤复发和转移 ----------------20   第6节 输血与移植 ----------------22   第7节 输血相关疾病 ----------------24   第8节 输血反应的防治 ----------------24 第2章 输血与免疫调节 ----------------25   第1节 输血相关免疫调节研究的历史 ----------------25   第2节 输血引起的机体免疫学改变 ----------------26   第3节 输血相关免疫调节的机制 ----------------27   第4节 输血相关免疫调节的临床表现及应用 ----------------33   第5节 输血相关免疫调节改变的预防 ----------------38 附录 输血相关微嵌合体 ----------------43 第3章 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 ----------------49   第1节 概述 ----------------49   第2节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56   第3节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62   第4节 血小板输注无效 ----------------65   附录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推荐的血小板输注指征 ----------------74 第4章 输血与感染 ----------------78   第1节 输血传播疾病 ----------------78   第2节 血液的细菌污染 ----------------103   第3节 输血与术后感染 ----------------106 第5章 输血与肿瘤复发和转移 ----------------111   第1节 肿瘤与贫血 ----------------111   第2节 输血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系 ----------------112   第3节 输血引发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机制 ----------------113   第4节 肿瘤患者的输血 ----------------116 第6章 输血与移植 ----------------127   第1节 输血与器官移植 ----------------127   第2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输血 ----------------136 第7章 输血相关疾病 ----------------147   第1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47   第2节 新生儿溶血病 ----------------159   第3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73   第4节 输血后紫癜 ----------------181 第8章 输血医学新技术 ----------------185   第1节 白细胞的去除 ----------------185   第2节 血液辐照 ----------------191   第3节 病原体灭活 ----------------196   第4节 核酸检测 ----------------205 第9章 输血蛋白质组学 ----------------213
0 次点评

细胞微生物学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54    时间:2024-02-14
细胞微生物学 【作  者】郭晓奎 【出 版 社】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 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细胞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全书共分14章,包括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微生物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侵袭;微生物及其毒素、致病岛和分泌系统对细胞的影响;天然和获得性免疫以及细胞微生物学的技术方法。该书简明扼要,适合中级以上微生物学、病理学、药学、细胞生物学等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与学生阅读。 目录 第一章微生物学概论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概论 第三章细胞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菌致病岛 第五章细胞的分泌系统 第六章细胞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第七章细胞与宿主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细菌蛋白酶素 第九章细菌蛋白酶素在细胞生物学及药理学中的应用 第十章微生物与细胞凋亡 第十一章天然免疫应答 第十二章toll样受体与抗感染免疫 第十三章获得性免疫应答 第十四章细胞微生物学展望
0 次点评

卫生微生物检验学, 细菌学分册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49    时间:2024-02-14
书名:卫生微生物检验学, 细菌学分册 作者:余倩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03 内容简介:本书以细菌学实验的的基本要求、各种基本技能,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等基本概念为基础,全面介绍了所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检验。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在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细菌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菌的分型及其他检测技术、细菌的分类与命名、污染物致突变性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消毒学试验技术等基本检验技术,以及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肠杆菌科、弧菌属、革兰阳性杆菌、与医学有关的其他细菌、螺旋体属、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各类细菌的检验。在实习指导部分包括了11个基本实验,由各校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开设某些具体实验。   本书汇编了参编学校和国内有关兄弟院校“细菌学检验”多年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成果,以余倩、许欣主编的《卫生微生物检验学(细菌学分册)》为主要参考书,全书按照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以及各类细菌具体检验方法的原则编写。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根据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与要求,较为系统深入地加强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介绍,同时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菌自动化鉴定技术、气相和液相色谱技术、基本技术的介绍,同时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菌自动化鉴定技术、气相和液相色谱技术、化学物质致突变性检测方法等新技术及新方法介绍到本书之中,以专门的章节作较为深入的阐述,以便读者通过《细菌学检验》的学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的目的。   二、考虑到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今后主要面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作实践需要的特点,本书所介绍的检验方法与技术尽量采用国家颁发的国家标准方法和规范化的方法与技术,也适当介绍一些成熟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三、为了学习和应用的方便,本书将实习指导、主要培养基、中英文名词对照和参考文献列于书后,供卫生检验专业的学生和其他读者学习和应用的参考。   本书作为卫生检验专业本科的规划教材,也可供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化妆品、消毒卫生用品、涉水产品、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环境卫生监测、进出口商品检验以及环境保护等单位和部门从事专业检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学习和参考之用。   本书是一部关于细菌学的医学理论专著,内容涉及细菌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菌的分型及其检测技术、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等,适合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参考学习。 目录 第一章 细菌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生物安全性及其防护要求  第二节 细菌等微生物检验操作基本要求  第三节 细菌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二章 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  第一节 样本的采集与送检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检查法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第四节 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查法  第五节 细菌的血清学检验  第六节 细菌毒素的检测  第七节 细菌数量的测定  第八节 L-型细菌检查 第三章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一节 细菌染色体DNA分析  第二节 细菌质粒DNA分析  第三节 细菌核酸体外扩增技术——聚合酶链反应 第四章 细菌的分型及其检测技术  第一节 细菌噬菌体分型技术  第二节 细菌素分型技术  第三节 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与分型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  第五节 气相色谱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  第六节 细菌的自动化鉴定技术  第七节 菌种的保藏及保管 第五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原则  第二节 细菌分类方法  第三节 细菌分类系统 第六章 化学物质致突变性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第一节 基因突变试验  第二节 DNA损伤修复试验  第三节 DNA重组试验  第四节 微生物学致突变试验与致癌物的确定 第七章 消毒学试验技术  第一节 消毒药械鉴定测试的项目  第二节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及活菌计数  第三节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  第四节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第五节 病毒灭活试验 第八章 革兰阳性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第九章 革兰阴性球菌  第一节 脑膜炎奈瑟菌  第二节 淋病奈瑟菌 第十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埃希菌属  第二节 变形杆菌属  第三节 志贺菌属  第四节 沙门菌属  第五节 耶尔森菌属 第十一章 弧菌属  第一节 霍乱弧菌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第十二章 革兰阳性杆菌  第一节 炭疽芽胞杆菌  第二节 蜡样芽胞杆菌  第三节 肉毒梭菌  第四节 白喉棒状杆菌  第五节 分枝杆菌属  第六节 放线菌属 第十三章 与医学有关的其他细菌  第一节 军团菌属  第二节 绿脓杆菌  第三节 李斯特菌  第四节 布鲁菌属  第五节 弯曲菌属  第六节 气单胞菌属  第七节 伯克霍尔德菌属  第八节 幽门螺杆菌 第十四章 螺旋体属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微生物学检查  第三节 梅毒螺旋体微生物检查  第四节 伯氏疏螺旋体微生物学检查 第十五章 立克次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立克次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三节 重要的致病性立克次体 第十六章 衣原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十七章 支原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支原体微生物学检查 细菌学检验实习指导  实验一 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  实验二 致病性肠道杆菌(沙门菌属)分离鉴定  实验三 霍乱弧菌的快速鉴定  实验四 弯曲菌的分离鉴定  实验五 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的鉴定  实验六 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鉴定  实验七 肠杆菌科的噬菌体分型  实验八 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实验九 消毒剂的定量杀菌实验  实验十 鼠伤寒沙门菌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十一 鼠伤寒沙门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 附录 主要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参考文献 英中文名词对照
推荐下载more
热门下载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