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次点评

应用微生物学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58    时间:2024-02-14
应用微生物学 李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09-01 摘要: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微生物特点、发展历程和显微技术、微生物鉴别技术、生长测定技术等;第二部分介绍了一些显微技术、微生物鉴别技术、生长测定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等。 目录: 理论部分 ----------------10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一节 微生物及其特点 ----------------11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15   第三节 微生物的应用 ----------------20   第四节 微生物基础技术 ----------------21 第二章 显微技术 ----------------25   第一节 显微镜的种类和用途 ----------------25   第二节 光学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 ----------------31   第三节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34 第三章 微生物鉴别技术 ----------------38   第一节 细菌 ----------------39   第二节 放线菌 ----------------54   第三节 酵母 ----------------62   第四节 霉菌 ----------------71   第五节 病毒 ----------------81   第六节 其它原核微生物简介 ----------------94   第七节 微生物鉴别技术 ----------------96 第四章 微生物生长测定技术 ----------------100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 ----------------101   第二节 微生物培养基及制备技术 ----------------112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119   第四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技术 ----------------127   第五节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34 第五章 消毒与灭菌技术 ----------------146   第一节 概述 ----------------146   第二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150   第三节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159   第四节 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因素 ----------------169 第六章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175   第一节 代谢概论 ----------------175   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76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 ----------------184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187   第五节 次级代谢及次级代谢产物 ----------------191   第六节 微生物纯种培养技术 ----------------192 第七章 微生物育种技术和菌种保藏 ----------------198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99   第二节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205   第三节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212   第四节 微生物育种 ----------------213   第五节 菌种保藏技术 ----------------220 第八章 微生物在食品及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230   第一节 工业微生物产品 ----------------230   第二节 食品的卫生要求和微生物学标准 ----------------238   第三节 制药行业卫生要求和微生物学标准 ----------------242   第四节 微生物检测 ----------------243 实验部分 ----------------249 实验Ⅰ 显微、微生物鉴别及测定技术 ----------------250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250   实验二 相差显微镜的使用 ----------------253   实验三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一) ----------------256   实验四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二) ----------------259   实验五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265   实验六 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267   实验七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269   实验八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与显微镜直接计数 ----------------270 实验Ⅱ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培养技术 ----------------276   实验九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276   实验十 无菌操作与微生物接种技术 ----------------282   实验十一 微生物的培养特征 ----------------287   实验十二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290   实验十三 稀释平板测数法 ----------------293   实验十四 稀释培养测数法(MPN法) ----------------295   实验十五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299   实验十六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04   实验十七 微生物的生化反应(一) 微生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 ----------------306   实验十八 微生物的生化反应(二) ----------------309   实验十九 微生物的生化反应(三) 微生物对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 ----------------313   实验二十 菌种保藏 ----------------316 实验Ⅲ 病毒实验技术 ----------------323   实验二十一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323   实验二十二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326   实验二十三 溶源性细菌的检查与鉴定 ----------------328 实验Ⅳ 微生物应用技术 ----------------331   实验二十四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331   实验二十五 艾姆氏试验检测诱变剂和致癌剂 ----------------336   实验二十六 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 ----------------342   实验二十七 抗生素效价测定 ----------------345   实验二十八 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 ----------------349   实验二十九 乳酸发酵与乳酸菌饮料 ----------------355   实验三十 酒精发酵及糯米甜酒的酿制 ----------------359   实验三十一 糖化曲的制备及酶活力的测定 ----------------361   实验三十二 食用菌培养 ----------------365 附录部分 ----------------374   附录一 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各种洗涤液的配制 ----------------375   附录二 常用培养基配方 ----------------377   附录三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385   附录四 常用试剂和指示剂的配制 ----------------387   附录五 最大或然数(MPN)统计表 ----------------391 参考文献 ----------------393
0 次点评

医用微生物学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50    时间:2024-02-14
医用微生物学 赵富玺,孟繁平,岳启安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08-01 摘要:本书系全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教材之一,全书分3篇27章,包括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对各类致病微生物的形态、结构、遗传变异、感染和免疫,以及引发人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措施作了系统介绍。在第1版的基础上本书增加了朊粒等相关内容,并于每章末附有 目录: 绪 论 ----------------17 第一篇 细菌学 ----------------21 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1 第2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 ----------------31 第3章 消毒与灭菌 ----------------40 第4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46 第5章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58 第6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70 第7章 球菌 ----------------77 第8章 肠道杆菌 ----------------91 第9章 弧菌属 ----------------102 第10章 厌氧性细菌 ----------------107 第11章 棒状杆菌属 ----------------114 第12章 分枝杆菌属 ----------------120 第13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130 第14章 动物源性细菌 ----------------133 第15章 其他致病菌 ----------------140 第16章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148 第17章 螺旋体 ----------------162 第二篇 真菌学 ----------------169 第17章 真菌 ----------------169 第三篇 病毒学 ----------------175 第19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175 第20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81 第21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187 第22章 呼吸道病毒 ----------------190 第23章 肠道病毒 ----------------195 第24章 肝炎病毒 ----------------200 第25章 虫媒病毒 ----------------211 第26章 疱疹病毒 ----------------218 第27章 其他病毒及朊粒 ----------------227
0 次点评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41    时间:2024-02-14
作  者: 陈金春,陈国强 主编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1 内容简介 微生物学是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生物系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实验,掌握微生物学的一些实验方法和技术,在大脑中形成无菌概念是学生进行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在目前高校扩招、学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学时内系统的完成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是摆在全国高校微生物学实验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们在清华大学十几年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兄弟院校和国外有关教材编写了本实验教材,力求在各个实验里安排尽量多的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和微生物学知识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和菌落形态观察,染色方法,计数,大小测量,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无菌操作,微生物检测和分离,生理生化反应,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和细菌生长曲线测定,诱变育种和实验室发酵制备啤酒和酸奶,发酵罐使用等内容。整个实验课中贯穿了显微镜使用,无菌操作,菌种筛选、鉴定、选育和发酵应用这一主线。微生物学需掌握的基本操作在实验中得到反复训练,同时加深了同学们对所学微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验设计贴近生活,可以大大提高同学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目录 微生物学实验绪论 微生物显微技术介绍 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必做基础实验 实验一 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二 微生物的大小测定与显微计数 Ⅰ酵母菌大小测定 Ⅱ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 实验四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实验五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六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七 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啤酒实验与酸奶制作 实验八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 第二部分 微生物学选做实验 实验九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实验十 化学诱变剂的诱变效应 实验十一 水中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十二 微生物常用的染色技术 方法一 革兰鉴别染色法 方法二 活体染色法 方法三 单染色法 方法四 假丝酵母负染色法 方法五 枯草芽孢杆菌的抗酸性染色 方法六 真菌的荧光染色与观察 第三部分 微生物学实验技能综合测试实验 实验十三 微生物学实验技能综合测试实验 第四部分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 实验十四 种子培养液的配制及发酵罐的准备 实验十五 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与目的产物的大量表达 实验十六 发酵数据处理及分析 附录Ⅰ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Ⅱ 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Ⅲ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介绍 附录Ⅳ 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参考文献
0 次点评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双语)

分类:微生物    下载:0    浏览:265    时间:2024-02-14
作者: 刘斌波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02-01]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医药院校本、专科生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要求,遵循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启发性的原则,从实验目的、材料、方法、结果分析及思考题等方面入手,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主要包括各类病原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细菌代谢产物和致病性的检测,消毒与灭菌,变异现象等。本书在附录中列举了常见培养基、试剂、染色液和缓冲液的配制,以及菌种保藏方法等,在每一个实验的最后列出了思考题,其目的是增强读者的思维想象力。 本书可作为医学专业七年制、五年制本科、专科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医院、卫生防疫部门及从事微生物学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信息】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Safety Rules 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Experiment 1 Introduction to Microscopy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Experiment 2 Sizes,Shapes,and Arrangements of Bacteria 实验二 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 Experiment 3 Examination of the Bacterial Motility 实验三 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Experiment 4 Examination of the Morphology of Bacteria 实验四 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Experiment 5 Examination of the Bacterial Distribution 实验五 细菌的分布试验 Experiment 6 Preparation of Nutrient Media 实验六 细菌基础培养基的制备 Experiment 7 Culturing and Isolation Techniques 实验七 细菌的分离培养法 Experiment 8 Observation of Bacterial Growth 实验八 观察细菌的生长现象 Experiment 9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with Biochemical Testing 实验九 鉴定细菌常用的生化反应试验 Experiment 10 Physical Factors Affec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实验十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Experiment 11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Agents on Bacteria 实验十一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Experiment 12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实验十二 细菌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 Experiment 13 Bacteriophage 实验十三 噬菌体 Experiment 14 Bacterial Genetics and Mutations 实验十四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Experiment 15 Methods for Inoculating Animals 实验十五 动物的实验感染法 Experiment 16 Bacterial Virulence Test 实验十六 细菌的毒力试验 Experiment 17 Nucleic Acid Assay Techniques for Pathogens 实验十七 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检测技术 Experiment 18 Pathogenic Cocci 实验十八 病原性球菌 Experiment 19 Enterobacteriaceae 实验十九 肠道杆菌 Expenment 20 Vibrios 实验二十 弧菌 Expenment 21 Anaerobes 实验二十一 厌氧性细菌 Experiment 22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实验二十二 白喉杆菌 Experiment 23 Mycobacteria 实验二十三 结核杆菌 Expenment 24 Mycoplasmas、Rickettsias、Chlamydiae 实验二十四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Expenment 25 Spirochetes(Treponema,Borrelia and Leptospira) 实验二十五 病原性螺旋体 Experiment 26 Mycology 实验二十六 病原性真菌 Experiment 27 Observation of Viral Morphology 实验二十七 病毒的形态学检查 Experiment 28 Cultivation of Virusesh 实验二十八 病毒的培养技术 Expenment 29 Vires Titration、Plaque Assay and Haemagglutination Test 实验二十九 病毒的滴定、空斑技术与血凝试验 Experiment 30 Serologic Testing in Virology 实验三十 病毒的血清学试验 Appendix 附录
0 次点评

临床检验操作技术系列丛书:微生物学检验分册

分类:微生物    下载:1    浏览:301    时间:2024-02-14
临床检验操作技术系列丛书 微生物学检验分册 梁冰, 李慧, 吴振军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7-03-01 摘要:本书是临床检验操作技术系列丛书之一,介绍了临床微生物标本培养的规范化操作;临床细菌室基本染色技术,常用培养基、试剂与诊断血清;各种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各种微生物检验技术;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规范;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实验室管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等。适合从事临床微生物学的医务工作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微生物检验绪论 ----------------11   第一节 微生物检验概论 ----------------11   第二节 微生物检验技术简介 ----------------13 第二章 临床微生物标本培养的规范化操作 ----------------17   第一节 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原则 ----------------17   第二节 血液培养的操作规范 ----------------20   第三节 下呼吸道标本培养的操作规范 ----------------26   第四节 尿液标本培养的操作规范 ----------------32   第五节 粪便标本培养的操作规范 ----------------36   第六节 生殖道标本培养的操作规范 ----------------43   第七节 化脓和创伤标本培养的操作规范 ----------------50   第八节 穿刺液标本培养的操作规范 ----------------54   第九节 眼、耳、鼻、咽拭子标本培养的操作规范 ----------------59   第十节 导管等标本培养的操作规范 ----------------61   第十一节 组织标本培养的操作规范 ----------------63 第三章 临床细菌室基本染色技术 ----------------67   第一节 革兰染色 ----------------69   第二节 抗酸染色 ----------------71   第三节 鞭毛染色 ----------------74   第四节 异染颗粒染色 ----------------76   第五节 墨汁荚膜染色 ----------------78 第四章 临床细菌室常用培养基、试剂与诊断血清 ----------------80   第一节 常用基本分离培养基 ----------------80   第二节 基本的生化鉴定培养基 ----------------142   第三节 常用诊断血清 ----------------184 第五章 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常规鉴定 ----------------204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鉴定 ----------------204   第二节 链球菌属鉴定 ----------------209   第三节 肠球菌属鉴定 ----------------213   第四节 奈瑟菌属鉴定 ----------------216   第五节 棒状杆菌属鉴定 ----------------219   第六节 李斯特菌属鉴定 ----------------222   第七节 奴卡菌属鉴定 ----------------225   第八节 军团菌属鉴定 ----------------228   第九节 弧菌属鉴定 ----------------230   第十节 气单胞菌属鉴定 ----------------237   第十一节 邻单胞菌属鉴定 ----------------239   第十二节 布兰汉菌亚属鉴定 ----------------240   第十三节 假单胞菌属鉴定 ----------------242   第十四节 莫拉菌属鉴定 ----------------246   第十五节 肠杆菌科鉴定 ----------------248 第六章 常见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269   第一节 概述 ----------------269   第二节 分离与鉴定 ----------------271   第三节 各类厌氧菌一般鉴定 ----------------276 第七章 分枝杆菌分离与鉴定 ----------------292   第一节 分枝杆菌分类 ----------------293   第二节 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295   第三节 其他诊断技术 ----------------301 第八章 真菌学分离与鉴定 ----------------304   第一节 标本采集 ----------------305   第二节 常规检验 ----------------305   第三节 常见真菌检验 ----------------311 第九章 常见致病性病毒检验技术 ----------------321   第一节 病毒的检测方法概述 ----------------321   第二节 常见的病毒与临床 ----------------327 第十章 其他微生物检验技术 ----------------338   第一节 支原体的实验室诊断 ----------------338   第二节 衣原体的实验室诊断 ----------------343   第三节 立克次体的实验室诊断 ----------------348   第四节 缺壁细菌(L型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356 第十一章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规范 ----------------360   第一节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概述 ----------------360   第二节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指南 ----------------365   第三节 苛养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388   第四节 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391   第五节 酵母样真菌体外药敏试验 ----------------394   第六节 联合抗菌药物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399   第七节 体内抗菌药物浓度及活性检测 ----------------401   第八节 细菌耐药性检测 ----------------402   第九节 临床经验 ----------------425 第十二章 细菌检验中的自动化技术 ----------------428   第一节 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 ----------------428   第二节 自动血培养分析仪 ----------------431 第十三章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实验室管理 ----------------437   第一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保证 ----------------437   第二节 菌株的保存与管理 ----------------455   第三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标准化操作手册的编写与执行 ----------------458 附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463 第十四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471   第一节 概述 ----------------471 第二节 分子诊断技术在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487 第三节 PCR技术的常规应用 ----------------490 第十五章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微生物学监测 ----------------495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监测 ----------------495 第二节 传染源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500 第三节 消毒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504 第四节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监测 ----------------512 第五节 医院感染暴发的实验室工作 ----------------514 第六节 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514 第十六章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与实施 ----------------518   第一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518 第二节 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 ----------------529 第三节 生物安全柜的正确应用 ----------------532 第四节 实验室安全的培训计划 ----------------540 附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544   
0 次点评

现代成分输血

分类:输血设备    下载:2    浏览:259    时间:2024-02-14
现代成分输血 【作者】方振羊,王明元 编著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1 【简介】 成分输血,是近10多年来输血领域中最富有成果的一项技术革命。所谓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分离出来,分别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供其所需的血液输注方法。它具有纯净、效果好,便于运输和保存等特点,同时一血多用,合理地使用了血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成分输血还可以大大减少输注全血引起各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不良反应。成分输血因其有多种独特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国际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目前我国的临床医师对成分输血这一新事物尚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足够的认识。为了适应当前的形势,满足广大医务人员的需要,笔者参考了国内外的大量医学文献,撰写了《现代成分输血》一书,以供临床医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本书内容实用,重点介绍了一些成分血的制备和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文字力求深入浅出,通晓易懂,使广大医务工作者用得上,从中得到有益的尝试. 【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血液的生理、生化基础  第一节 血液的基本组成与理化特征  第二节 血细胞和血浆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 血型 第二章 血液的成分输注  第一节 成分输血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全血输血 第三章 成分输血的意义及国内外进展概况  第一节 成分输血的意义  第二节 成分输血的国外进展简况  第三节 成分输血的国内进展简况 第四章 常见成分血的制备技术  第一节 浓缩红细胞  第二节 添加剂红细胞(悬浮红细胞)  第三节 代浆血  第四节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第五节 洗涤红细胞  第六节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第七节 浓缩白细胞  第八节 浓缩血小板(白膜法制备)  第九节 新鲜冰冻血浆  第十节 普通冰冻血浆  第十一节 冷沉淀  第十二节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第十三节 病毒灭活血浆  第十四节 机采血小板悬液  第十五节 年轻红细胞  第十六节 辐照红细胞 第五章 全血及成分血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及保存法  第一节 质量标准(国家标准)  第二节 质量检测方法  第三节 常见几种成分血保存法  第四节  制作成分血所需全血的质量要求 第六章 血细胞制品在临床中的应用技术  第一节 全血输注法  第二节 悬浮红细胞输注法  第三节 代浆血输注法  第四节 浓缩红细胞输注法  第五节 少白细胞红细胞输注法   第六节 洗涤红细胞输注法   第七节 冰冻红细胞输注法   第八节 辐照红细胞输注法   第九节 年轻红细胞输注法   第十节 浓缩白细胞输注法   第十一节 浓缩血小板输注法   第十二节 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法 第七章 成分血临床输注剂量和计算   第一节 全血及红细胞   第二节 浓缩血小板   第三节 浓缩白(粒)细胞   第四节 血浆   第五节 冷沉淀 第八章 成分血临床应用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一节 红细胞   第二节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第三节 洗涤红细胞   第四节 冰冻红细胞   第五节 少浆全血   第六节 血小板   第七节 浓缩白细胞(粒细胞)   第八节 血浆   第九节 冷沉淀 第九章 血浆及蛋白制品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新鲜冰冻血浆   第三节 普通冰冻血浆   第四节 新鲜液体血浆   第五节 冷沉淀   第六节 白蛋白制剂   第七节 免疫球蛋白制剂   第八节 凝血酶原复合物   第九节 Ⅷ因子浓缩剂   第十节 Ⅸ因子浓缩剂   第十一节 抗凝血酶一Ⅲ(AT一Ⅲ)   第十二节 纤维蛋白原   第十三节 其他蛋白制剂 第十章 血浆和血液代用品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一节 右旋糖酐   第二节 羟乙基淀粉   第三节 其他静脉营养液及液体治疗   第四节 明胶代血浆   第五节 血液代用品 第十一章 输血的不良反应和防治   第一节 发热反应   第二节 过敏反应   第三节 溶血反应   第四节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第五节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第六节 输血后紫癜   第七节 血小板无效性输注   第八节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第九节 循环负荷过重   第十节 枸橼酸盐蓄积中毒 第十二章 血源性传染病   第一节 艾滋病   第二节 输血后肝炎   第三节 血源性梅毒   第四节 其他血源性传播疾病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 附录3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附录4 关于下发《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附录5 成分输血指南
0 次点评

汉英对照医学真菌学

分类:检验基础    下载:0    浏览:143    时间:2024-02-14
汉英对照医学真菌学 (加) 巴尔莫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08-01 摘要:本书共分10章,前七章介绍真菌的一般知识及各种真菌病,每章中附有大量幻灯片,这些幻灯片也可在本书所附光盘中看到,可作为教学的参考。此外,光盘内每章幻灯的最后均附有自测题和答案。第八章为总复习,提供一系列幻灯片和问题,以测试对本书内容的掌握程度。第九章主要介绍各种真菌病的治疗以及所有的较为重要的抗真菌药物。本书附录部分的内容有:真菌培养、真菌鉴别方法、培养基的制备、染色及技术、各种表格(帮助学生学习)、医学真菌学方面的参考文献及书籍、建立完整医学真菌实验室所需的充足资料的简介等。 目录: 医学真菌学引言. ----------------12 表浅真菌病 ----------------38 皮肤癣菌病. ----------------64 IntroductiontoMedicalMy-cology ----------------12 SuperficialMycoses. ----------------38 Dermatophytoses ----------------64 Blastomycosis,Paracoccidioido-mycosisandSporotrichosis ----------------104 CoccidioidomycosisandHis-toplasmosis. ----------------126 OpportunisticFungusDiseases. ----------------158 自测练习 ----------------250 治疗和抗真菌药物. ----------------256 医学真菌学教学课程安排 ----------------272 附录1培养、鉴定方法、培养基、染色和技术 ----------------278 MiscellaneousMycoses. ----------------206 Self-EvaluationExercise ----------------250 TherapyandAntifungalAgents. ----------------256 TeachingaMedicalMycologyCourse. ----------------272 Appendix1Culturing,Identifica-tionMethods,Media,StainsandTechniques ----------------278 条件致病性真菌病 ----------------158 其他重要的真菌病 ----------------206 附录2表格 ----------------320 附录3参考书精选 ----------------344 索引. ----------------350
0 次点评

医学细胞生物学

分类:检验基础    下载:0    浏览:171    时间:2024-02-14
医学细胞生物学 编者:王尔孚 蔡绍京 霍正浩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版本:2007年8月第1版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细胞生物学概述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 二、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三、实验细胞学阶段 四、细胞生物学的形成 第三节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一、原核细胞 二、真核细胞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第2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显微成像技术 一、光学显微镜 二、电子显微镜 第二节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一、离心技术 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三、放射自显影术 四、流式细胞术 第三节 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技术 一、细胞培养 二、细胞融合 第3章 细胞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生物小分子 一、无机化合物 二、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生物大分子 一、核酸 二、蛋白质 第4章 细胞膜和细胞表面 第一节 细胞膜化学组成 一、膜脂 二、膜蛋白 三、膜糖类 第二节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一、片层结构模型 二、单位膜模型 三、流动镶嵌模型 四、脂筏模型 第三节 细胞膜的特性 一、流动性 二、不对称性 第四节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 一、被动运输 二、主动运输 三、协同转运 四、胞吞作用 五、胞吐作用 第五节 细胞表面 一、细胞外被 二、膜下溶胶层 三、微绒毛 四、纤毛和鞭毛 第5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一节 信号分子 一、细胞间的信号分子 二、细胞内的信号分子 第二节 受体 一、受体的类型 二、受体的作用特点 第三节 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一、信号转导途径概述 二、G蛋白耦联受体及信号转导 三、酶联受体信号转导 第四节 信号转导途径的共同特点 第6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细胞连接 一、封闭连接 二、锚定连接 三、通讯连接 第二节 细胞外基质 一、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 二、胶原与弹性蛋白 三、非胶原糖蛋白 第7章 内膜系统和核糖体 第一节 核糖体 一、核糖体的组成 二、核糖体的功能 第二节 内质网 一、类型、形态与组成 二、粗面内质网的功能 三、滑面内质网的功能 第三节 高尔基复合体 一、形态、结构与组成 二、功能 第四节 溶酶体 一、形态与组成 二、类型 三、功能 四、形成 第五节 过氧化物酶体 一、形态与组成 二、功能 三、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生 第六节 膜泡与膜泡运输 一、有被小泡的类型 二、膜泡的定向运输 第8章 线粒体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形态、数目和分布 二、超微结构 三、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细胞呼吸 第三节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一、线粒体DNA 二、线粒体内蛋白质合成 三、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质及其转运 第四节 线粒体的增殖与起源 一、线粒体的增殖 二、线粒体的起源 第9章 细胞骨架 第一节 微管 一、微管的化学组成 二、微管的形态结构 三、微管的装配 四、微管结合蛋白 五、微管特异性药物 六、微管的功能 第二节 微丝 一、微丝的化学组成与形态结构 二、微丝的装配 三、微丝结合蛋白 四、微丝特异性药物 五、微丝的功能 第三节 中间纤维 一、中间纤维的类型 二、中间纤维的结构 三、中间纤维的装配 四、中间纤维结合蛋白 五、中间纤维的功能 第10章 细胞核 第一节 核被膜 一、外核膜和内核膜 二、核周隙 三、核孔及核孔复合体 四、核纤层 第二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一、染色质的化学成分 二、染色质的类型 三、染色质的包装 四、染色体 第三节 核仁 一、化学成分 二、超微结构 三、功能 四、核仁周期 第四节 核骨架 一、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 二、功能 第五节 核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 一、核遗传信息的储存 二、DNA复制 三、基因表达 四、基因袁达的调控 第11章 细胞周期 第一节 细胞分裂 一、无丝分裂 二、有丝分裂 三、减数分裂 第二节 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 一、细胞周期 二、细胞周期检验点 第三节 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 一、MPF的发现 二、周期蛋白 三、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四、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五、细胞周期的调控 第12章 细胞分化 第一节 细胞分化 一、全能性细胞与全能性细胞核 二、去分化和转分化 三、细胞分化的机制 第二节 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 一、细胞决定 二、细胞质的作用 三、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干细胞 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二、胚胎干细胞 三、成体干细胞 第四节 细胞分化与肿瘤 一、肿瘤干细胞假说 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三、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第13章 细胞衰老与凋亡 第一节 细胞衰老 一、细胞衰老的特征 二、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 第二节 细胞凋亡 一、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二、细胞凋亡的特征 三、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参考文献
0 次点评

现代临床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分类:检验基础    下载:0    浏览:148    时间:2024-02-14
现代临床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作者: 丁显平 主编 ISBN: 9787561424360 , 7561424361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7-1 内容提要 :     本书在简要介绍人类基因组与医学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医学细胞遗传学与医学分子遗传学的常用技术、新进展、新方法,并较详细地阐述了该领域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和规范,是一本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在建立和开发相关实验诊断技术的工作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好书。 本书的编者均是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和临床工作的专业人员,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该书的编排和内容尽量靠近临床,所涉及的大部分技术均有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临床应用的范围介绍,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工具书。该书适合的读者群是医学院校的师生、研究生,以及临床检验专业人员和临床医师等。 目录 : 第一章 人类基因组基本知识 第二章 医学遗传学基本知识 第三章 常用染色体制备技术 第四章 医学细胞遗传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第五章 核酸提取技术 第六章 基因体外扩增技术 第七章 核酸杂交检测技术 第八章 基因突变分析技术 第九章 基因连锁分析技术 第十章 核酸定量荧光实时检测技术 第十一章 DNA序列测定技术 第十二章 基因芯片技术 第十三章 临床分子遗传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附录一 常用试剂的配制 附录二 常用名词术语英文缩语释意 附录三 国内外部分仪器、试剂供应商名录 附录四 常用系谱符号及其含义 书摘: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医学遗传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而细胞遗传学检验是医学遗传学检验的基础,尤其是在细胞遗传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细胞一分子遗传学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n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rl,FIS}{)、染色体涂抹(chromosome painting,CP)、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primed in situ labelling,PRINS)、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I{)等均需要获得质量优良的染色体片,故而必须加强细胞遗传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胞遗传学工作的特点是研究对象为活的细胞,手工操作较多、环节多、时间长、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结果错误。要避免检验结果出现错误,必须对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细胞遗传学质量控制办法及标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关于细胞遗传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是每一个细胞遗传学工作者都应重视的问题。作者根据多年从事细胞遗传学工作的经验,结合并借鉴其他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提出了一套细胞遗传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办法,供大家参考。
0 次点评

医用电子显微学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2    浏览:391    时间:2024-02-14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电子显微镜、电镜样品制备、细胞超微结构和超微病理改变、骨骼肌细胞、血细胞的超微病理、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超微病理、电镜在肿瘤及病毒诊断中的应用,共十三章。各院校在使用本书时,可根据学时和教学条件等具本情况进行取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电镜基本技术操作,而且能将生物学、组织学和病理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拓宽知识面,为学习临床医学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本书力求文字精练、深入浅出、层次分明,便于初学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电子显微镜 第一节 概述 一、电子显微镜的发展简史 二、电子显微镜的与光学显微镜的比较 三、电子显微镜的分类 第二节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一、透射电镜的基本结构 二、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 三、透射电镜的使用 第三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一、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 二、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 三、扫描电镜的操作 第四节 分析电子显微镜 一、波谱仪 二、能谱仪 三、应用 第二章 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的制备 第一节 超薄切片法 一、组织处理 二、半薄切片 三、超薄切片 四、染色 五、标本转制技术 六、培养细胞及其它生物游离细胞样品的制备 第二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 一、扫描电镜生物样品的制备原则 二、标本的初步处理 三、样品的干燥 四、样品表面导电处理 五、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样品内部结构的技术 第三节 负染色技术 一、负染色剂 二、样品染色前制备 三、染色方法 四、染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样品制备中的冷冻技术概要 一、快速冷冻固定 二、冷冻固定样品的进一步处理 第三章 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与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第一节 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 一、电镜酶细胞化学的基本原理 二、电镜酶细胞化学反应的主要方法 三、电镜酶细胞化学关键性技术步骤 四、细胞器的标志酶 第二节 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一、免疫电镜技术基础 二、过氧化物酶标记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三、胶体金标记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四、铁蛋白标记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五、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标本处理原则 第四章 细胞超微结构与病理改变 第一节 细胞膜及其特化物 一、细胞膜 二、细胞游离面特化物 三、细胞连接 四、细胞基底面特化物 第二节 细胞器与包含物 一、细胞器 二、包含物 第三节 细胞核 一、核膜 二、染色质 三、核仁 四、核基质 第四节 常见病态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 一、急性致死损伤及坏死 二、缺氧性损伤 三、病毒性损伤 四、肥大、萎缩和老化的细胞 五、免疫性损伤 六、不分化细胞 七、凋亡细胞 第五章 骨骼肌超微病理改变 第六章 血细胞和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和超微病理 第七章 胃、肠和肝脏疾病超微病理变化 第八章 呼吸道超微病理变化 第九章 肾及膀胱的超微病理 第十章 生殖系统肿瘤超微病理变化 第十一章 内分泌腺肿瘤超微病理 第十二章 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第十三章 病毒的超微结构
0 次点评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分类:检验基础    下载:2    浏览:155    时间:2024-02-14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内容简介: 本书从实验目的、材料、方法、结果分析及思想题等方面入手,较为系统和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主要包括各类病原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方法,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等。 作者: 饶邦忠(1)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02-01] 前言 -------------------------------------------------------------------------------- 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 实验二 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 -------------------------------------------------------------------------------- 实验三 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 实验四 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 实验五 细菌的分布试验 -------------------------------------------------------------------------------- 实验六 细菌基础培养基的制备 -------------------------------------------------------------------------------- 实验七 细菌的分离培养法 -------------------------------------------------------------------------------- 实验八 观察细菌的生长现象 -------------------------------------------------------------------------------- 实验九 鉴定细菌常用的生化反应实验 -------------------------------------------------------------------------------- 实验十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实验十一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实验十二 细菌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 -------------------------------------------------------------------------------- 实验十三 噬菌体 -------------------------------------------------------------------------------- 实验十四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实验十五 动物的实验感染法 -------------------------------------------------------------------------------- 实验十六 细菌的毒力试验 -------------------------------------------------------------------------------- 实验十七 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检测技术 -------------------------------------------------------------------------------- 实验十八 病原性球菌 -------------------------------------------------------------------------------- 实验十九 肠道杆菌 -------------------------------------------------------------------------------- 实验二十 弧菌 -------------------------------------------------------------------------------- 实验二十一 厌氧性细菌 -------------------------------------------------------------------------------- 实验二十二 白喉杆菌 -------------------------------------------------------------------------------- 实验二十三 结核杆菌 -------------------------------------------------------------------------------- 实验二十四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 实验二十五 病原性螺旋体 -------------------------------------------------------------------------------- 实验二十六 病原性真菌 -------------------------------------------------------------------------------- 实验二十七 病毒的形态学检查 -------------------------------------------------------------------------------- 实验二十八 病毒的培养技术 -------------------------------------------------------------------------------- 实验二十九 病毒的滴定、空斑技术及血凝试验 -------------------------------------------------------------------------------- 实验三十 病毒的血清学试验 -------------------------------------------------------------------------------- 附录 -------------------------------------------------------------------------------- ·一、一般染色液的配制  ·二、特殊染色法 ·三、常用培养基配方  ·四、常用试剂、洗液及缓冲液的配制 ·五、常用菌种保藏法
0 次点评

ERBE 部分型号电刀英文操作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179    浏览:1668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B.Braun Aesculap部分型号电锯英文操作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6    浏览:241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Alcon 部分型 眼科设备英文操作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26    浏览:311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Alsa 部分型号电刀英文操作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19    浏览:285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Wolf 部分型号内窥镜英文操作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34    浏览:428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Leica 部分型号脱水/切片/染色机中英文使用说明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19    浏览:262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B.Braun 部分型号注射泵英文操作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77    浏览:335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Belimed WD230/250/290超声清洗机英文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23    浏览:368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BOWA ARC 部分电凝英文操作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15    浏览:328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Cardinal 部分型号注射泵英文操作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38    浏览:337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Covidien 部分型号电刀英文操作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18    浏览:347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CT-1000 角膜地形图仪操作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2    浏览:249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Fresenius 部分型号注射泵英文操作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58    浏览:245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Wolf 部分型号冷光源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62    浏览:385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Wolf 部分型号 CO2泵操作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23    浏览:379    时间:2024-02-13
1 次点评

GE R-500X线机中文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5    浏览:297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Getinge 46系列清洗机英文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3    浏览:275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Kendro Heraeus部分型号离心机英文操作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0    浏览:268    时间:2024-02-13
0 次点评

HAAG-STREIT OCTOPUS 101 视野英文维修手册

分类:其他类设备    下载:5    浏览:264    时间:2024-02-13
推荐下载more
热门下载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