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溶剂效应就是在进祥时柱温必须比所用溶剂的沸点低25—30℃。当不分流进样完毕之后,分流阀打开,用载气清扫汽化室中残留的溶质和溶剂,同时柱温开始升高,溶剂开始蒸发,溶质则以窄的起始谱带开始进行色谱分离的过程。这就是用溶剂效应抑制谱带加宽的过程。
所谓热浓缩的过程是这样的,即进样时柱温要比溶质的沸点低很多,以便把它们冷凝在柱头;同时柱温又要比溶剂沸点商很多,以便使溶剂保留为汽态。在此条件下不会出现溶剂效应。但是,实际上溶质浓缩常是一个溶剂浓缩和热浓缩的联合过程。如果柱温和溶质沸点之间的差别很大(>150℃),热浓缩会有效地把溶质浓缩到很窄的区带上。
另外一个谱带加宽的因素是空间性谱带加宽,这一概念是1981年由小Gorob提出,它是溶剂效应的一个直接的结果。由于溶剂效应,使溶剂浓缩到一个窄的区带液层。但是溶剂冷凝后形成一个有几厘米长的液层,由于液层太厚因而不够稳定,在载气的吹拂下向前方扩散,形成一溢流区(Flooded zone)如图1。
图 1 空间性谱带加宽示意图
由于溶剂溢流,于是溶质也遍布于整个溶剂溢流区,因此产生了谱带的加宽。如果色谱柱的固定相可被溶剂很好地湿润(例如异辛烷在二甲基硅氧烷固定液上;乙酸乙酯在聚乙二醇固定液上),则进样1μL,溢流区的长度约为20一30cm。
(Retention Gap)
空间性谱带加宽可用保留间隙(Retention Gap)进样技术来抑制,所谓保留间隙是指接在毛细管柱前的一段未涂固定液的毛细管柱。所有的溶质在此无固定液的柱中都没有保留作用,即k=0。把溶剂溢流区处于保留间隙柱中,溶质随着溶剂的前进和蒸发被浓缩和集中于涂有固定液的色谱柱起始端,因而达到克服溶剂溢流造成的谱带加宽,使溶质浓缩在色谱柱的起始段,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保留间隙柱成为毛细管色谱技术中十分有用的技术,在柱头进样以及液相色谱与毛细管气相色谱联用中发挥作用。保留间隙管的长度决定于溢流区的长度,因而保留间隙管的长度就决定于样品的体积和所用溶剂的性质。进样l-2μL样品时,保留间隙管的长度约为0.5—1m。如要进样更大的体积,保留间隙管要相应地增长。
图 2 保留间隙管
1一溶质和溶剂从溢流区的后部移向前部;2一溶质的k值大于溶剂的k值,溶质起到在固定液上的浓缩作用;3一溶质的k值大于溶剂k值一到五倍,起溶剂浓缩作用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检测器(A)—总论
研究过的气相色谱检测器有二三十种,但是在商品仪器上常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只有六种:
(一) 热导检测器 (TCD)是基于各种物质有不同的导热系数而设计的检测器。
(二)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是气相色谱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测器。它的敏感度高,线性范围宽,易于掌握,应用范围广,特别适合于毛细管气相色谱使用。
(三)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是一种用 63Ni 或氚做放射源的离子化检测器,它是气相色谱检测器中灵敏度最高的一种选择性检测器,在气相色谱仪中应用范围仅次于TCD和FID而占第三位。 (四)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是基于样品在富氢火焰中燃烧,使含硫、磷化合物经燃烧后又被氢还原,而得到特征光谱的检测器。
(五) 热离子检测器(TID)又称氮磷检测器(NPD),它是在FID的喷嘴和收集极之间放置一个含有硅酸铷的玻璃珠,适于测定氮、磷化合物的检测器。
(六)光离子化检测器(PID)是利用紫外光能激发解离电位较低(<10.2eV )的化合物,使之电离而产生信号的检测器。
各种检测器的性能比较见下表:
常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器性能比较
检测器 |
响应特性 |
噪声水平/A |
基流/A |
敏感度/g·s-1 |
线性范围 |
响应时间/s |
最小检测量/g |
TCD |
浓度型 |
0.005~0.01mV |
无 |
1×10-6~1×10-10g/mL |
1×104~1×105 |
<1 |
1×10-4~1×10-8 |
FID |
质量型 |
1~5×10 -14 |
1×10-11~1×10-12 |
<2×10-12 |
1×106~1×107 |
<0.1 |
<5×10-13 |
ECD |
一般为浓度型 |
1×10-11~1×10-12 |
3H:>1×10863Ni:1×10 -9 |
1×10-14 g/mL |
1×102~1×105与操作方式有关 |
<1 |
1×10-14 |
FPD |
测磷为质量型,测硫与浓度平方成正比 |
1×10-9~1×10-10 (与光电倍增管有关) |
1×10-8
1×10-9与光电倍增管有关 |
磷: ≤1×10-12
硫:≤5×10-11 |
磷:>1×103
硫5×102(在双对数座标纸上) |
<0.1 |
<1×10-10 |
TID |
质量型 |
≤5×10-14 |
<2×10-11 |
氮 <1×10-13
磷 <1×10-14 |
1×104~105 |
<1 |
<1×10-13 |
PID |
质量型 |
1~5×10-14 |
<1×10-10 |
1×10-13 |
1×107~1×108 |
<0.1 |
<1×10-11 |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检测器(B)—FID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简称 FID) 是毛细管气相色谱使用最多的一种检测器。
1、FID的原理 FID是气相色谱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测器。其工作原理是含碳有机物在氢火焰中燃烧时, 产生化学电离,发生下列的反应
CH + O —→ CHO+ + e
CHO+ + H2O —→ H3O+ + CO
反应产生的正离子在一个电场作用下被收集到负电极上,产生微弱电流, 经放大后得到色谱信号。FID是选择性质量检测器,它的敏感度高、线性范围宽、易于掌握、应用范围广,特别适合于毛细管色谱使用。
2、FID的结构FID的结构简单, 一般用不锈钢制成,如图所示,图中12是FID的喷嘴,通过绝缘体11与本体绝缘,在喷嘴上加一极化电压,如为毛细管柱可把柱9伸到喷嘴下1~2mm处,这样可使死体积减少到最小,氢气从管7进入喷嘴,与载气混合后由喷嘴逸出进行燃烧,助燃空气由管路6进入,通过空气扩散器5均匀分布在火焰周围进行助燃, 2是信号收集极,1和3是绝缘体,补充气从喷嘴管道底部8通入 ,11是绝缘体,14是检测器的筒体。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示意图
1,3—陶瓷绝缘体; 2—收集极;4—极化极和点火线圈; 5—气体扩散器 ;6—空气入口;7—氢气入口; 8—补充气; 9—石英毛细管; 10—加热器;11—绝缘体; 12—喷嘴; 13—火焰; 14—检测器筒体.
3、FID 的性能
FID是气相色谱仪中最常用检测器的一种,因为它具有以下优良的性能:
1、对含碳有机物有很高的灵敏度。
2、线性范围宽, 达 10的7次方。
3、检测器耐用,噪声小,基线稳定性好。
4、死体积小^响应快。
5、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检测器(C)—ECD
1、ECD的原理
ECD是一种用放射源Ni63或氚放射源的离子化检测器,当载气(如N2)通过检测器时,受放射源发射出β射线的激发与电离,产生出一定数量的电子和正离子,在一定强度电场作用下形成一个背景电流,在此情况下,如载气中含有电负性强的化合物(如四氯化碳),这种电负性强的物质就会捕捉电子,如下列的反应
AB + e —→ (AB)- 或 AB + e —→ A- + B
从而使检测室中的背景电流(基流)减小, 减小的程度与样品在载气中的浓度成正比关系。ECD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气相色谱检测器, 它广泛地用于含氯、氟及硝基化合物等的检测中。
2、ECD的结构 常用ECD的结构如图1所示。检测器的池体用作阴极,圆筒内侧装有放射源(氚63Ni、85Kr),图中2是阳极,阳极和阴极之间用陶瓷或聚四氟乙烯绝缘。在阴阳极之间施加恒流或脉冲电压。微型ECD(6890微型 ECD)如图2所示。
图1 电子捕获检测器的示意图
1—放射源; 2—阳极。
图2 6890微型ECD
1—隐藏式阳极;2—扰动气体混合;3—硬填塞;4—熔融石英插管;5—毛细管色谱柱 (检测区域体积0.1.5mL)
3、ECD 的性能 ECD是一种浓度型检测器, 对填充柱色谱仪来说由于它的柱容量大,进样量大检测器的池体积可大一些(约1mL),但对毛细管色谱柱来说ECD的池体积就要小些(200~300μL 或更小一些),不过池体积小了灵敏度就要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采用同轴移位式ECD。
ECD有三种供电方式:库仑计式、恒电流式及恒频率式,它们的工作方式和性能见下表
ECD的三种工作方式和性能
方 式 |
放 射 源 |
噪声/pA |
线 性 |
检测限/ ps① |
库 仑 式 |
63Ni(15mc)
3H(500mc) |
1.5
3 |
5×102
5×102 |
0.02
0.05 |
恒频率式 |
63Ni(15mc)
3H(500mc) |
1.5
3 |
107
2×107 |
2
4 |
恒电流式 |
63Ni(15mc)
3H(250mc) |
5Hz |
105
104 |
0.1
0.05 ② |
① 用填充柱测定的结果; ② 用毛细管柱测定的结果。 |
CD在气相色谱检测器中是灵敏度最高的一种, 载气的纯度和流速对信号值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求载气的纯度在99.99%以上。检测器的温度对ECD响应值也有较大的影响。此外,进样量要注意不可超载。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检测器(D)—TID
热离子检测器 TID(Thermionic Detector,简称TID)
1、TID的原理 TID又称氮磷检测器(NPD),它是在FID的喷嘴和收集极之间放置一个含有硅酸铷的玻璃珠。这样含氮磷化合物受热分解在铷珠的作用下会产生多量电子, 使信号值比没有铷珠时大大增加,因而提高了检测器的灵敏度。这种检测器多用于微量氮磷化合物的分析中。
2、TID的结构 TID早期也称为碱焰离子化检测器(AFID),也有人叫做氮磷检测器(NPD),其结构示意图见下图所示。它与FID极为近似,不同之处只在火焰喷嘴上方有一个含碱金属盐的陶瓷珠,所用碱金属有Na、Rb和Cs。
热离子检测器的示意图
1—绝缘体; 2—信号收集极; 3—碱金属加热极; 4—毛细管柱末端;5—空气;6—氢气; 7—补充气; 8—毛细管柱; 9—检测气加热块;10—火焰喷嘴;11—微焰; 12—玻璃/陶瓷珠加热线圈;13—检测器筒体。
3、TID的性能
(1)、TID本质上是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火焰上加碱金属盐, 使之产生微弱的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火焰的温度有关,火焰的温度又与氢气的流量有关,所以必须很好地选择和控制氢气的流量。厂家对TID所用氢气的流量有严格的规定,据有人研究氢气变化0.05%将使TID的离子流改变1%。
(2)、TID的灵敏度和基流还决定于空气和载气的流量,一般来讲它们的流量增加灵敏度要降低。载气的种类也对灵敏度有一定的影响,用氮做载气要比氦做载气提高灵敏度10%。其原因是用氦时使碱金属盐过冷,造成样品分解不完全。 (3)、极间电压与FID一样,在300V左右时才能有效地收集正负电荷,与FID不同的是TID的收集极必须是负极,其位置必须进行优化调整。
(4)、碱金属盐的种类对检测器的可靠性和灵敏度有影响,一般讲对可靠性的优劣次序是K>Rb>Cs,对N的灵敏度为Rb>K>Cs。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检测器(E)—FPD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简称FPD)
1、FPD的原理 FPD的原理是基于样品在富氢火焰中燃烧,使含硫、磷的化合物经燃烧后又被氢还原, 产生激发态的S2*(S2的激发态)和 HPO*(HPO的激发态),这两种受激物质反回到基态时幅射出400nm和550nm左右的光谱,用光电倍增管测量这一光谱的强度,光强与样品的质量流速成正比关系。FPD是灵敏度很高的选择性检测器,广泛地用于含硫、磷化合物的分析。
2、FPD的结构 FPD是把FID和光度计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开始为单火焰FPD,1978年后为了弥补单火焰FPD的缺点, 开发出双火焰的FPD, 其结构见下图。它有两个相互分开的空气~氢气火焰,下边的火焰把样品分子转化成燃烧产物, 其中含有相对简单的分子, 如S2和HPO;上面的火焰产生可发光的激发态碎片,如S2*和HPO*,对准上面火焰有一个视窗,用光电倍增管检测化学发光的强度,视窗用硬质玻璃制成,火焰喷口用不锈钢制成。
火焰光度检测器的示意图
(a) 双焰火焰光度检测器 1—滤光片;2—透镜;3—光电倍增管;4—检测器底座;5—空气 1;6—氢气;7—空气2; 8—火焰1;9—火焰 2;10—点火器。11—窗口。
(b) 双火焰喷嘴 1—空气1+色谱流出物;2—氢气;3—空气2;4—火焰喷嘴1;5—火焰1;6—火焰喷嘴2;7—火焰2;8—检测器筒;9—窗口
3、FPD的性能 FPD是用于测定含硫、磷化合物的选择性检测器,其火焰是富氢焰,空气的供量只够与70%氢的燃烧反应,所以火焰温度较低以便生成激发态的硫、磷化合物碎片。
载气、氢气和空气的流速对FPD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气体流量控制要很稳定。对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火焰温度宜在390℃左右,可生成激发态的S2*;对含磷化合物的测定氢和氧的比例价应在2~5之间,根据样品不同要改变氢氧比,还要把载气和补充气量进行适当调节,以便获得好的信噪比。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检测器(F)—单丝热导检测器
毛细管气相色谱要和TCD配合使用,必须要使用微型热导池,而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的单丝热导检测器可以很好地配合毛细管气相色谱柱使用。即单丝流路调制式TCD。一般TCD载气在池腔中的流动都是按一定方向,连续匀速通过参考池和测量池。而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的单丝流路调制式TCD,其载气通过池腔是按一定的周期改变方向、间断通过热丝的,如图所示。
单丝流路调制式TCD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