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尿有形成分分析实验方法的比较
尿沉渣分析(或称尿有形成分分析、或进一步称为尿颗粒计数)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泌尿道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作用,曾被美国著名的Dahelen Free称为“体外的肾活检”。目前,国内实验室虽已认识到它的作用,但因设备和人员素质等的不同,各实验室要求及检查方法有极大差异,以下就此做些比较:
1、 传统的离心法:收到的尿标本不讲究留尿方式(晨尿、二次晨尿、随意尿、导尿……),不注明留尿时间(病房常超过3h)。在收到标本后倒入玻璃试管,离心(无固定时间,转速等要求);或不离心将尿试管在试管架上放置10分钟—60分钟,不离心弃去上清液,将试管底部尿沉渣混匀,倾倒在玻片上(不加盖片)低倍计数,高倍辨认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报告方式常用-、+、++、+++、++++。该法简便快速,但缺点为不规范尿标本质量,主观判断,随意性、变动性大,结果不统一,无可比性,报告方式不一致。因此应该被视为缺乏标准化、被淘汰的实验方法。
2、 不离心直接用血球计数池定量计数法(笔者曾在上海六院泌尿科实验室用该法对肾病变及泌尿系统病人尿液进行门诊观察,动态观察治疗效果):该法在计数板上直接计数5个大格,乘2得出每ul尿中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红细胞计数,临床医生很欢迎。对病人来说也很方便,只要留晨尿(早上8时尿)即可,但是对混浊的血尿、脓尿(离心后红细胞、白细胞成团在管底)难以计数。该法不适合过筛诊断检查,对管型而言,改良牛鲍氏计数板深度为0.1mm,远不如国外使用的Fuche-Rosenthal深度为0.2mm(总面积0.0625mm2)观察视野宽广,计数结果准确。
3、 标准镜检法:为全国尿液检验标准化委员会所制订(2002年10月)。取10 ml新鲜尿液在离心力为400g(回转半径15cm水平离心机1500rpm)条件下离心5分钟。取0.2ml沉渣混匀后,吸20ul在Kova或其他尿沉渣计数板上计数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霉菌,以XX个/ul报告。该法适合各级医疗单位。除显微镜外,购置Fast-Read-10板即可完成。操作统一,结果准确,报告一致,但速度慢,计数和辨认常受主观因素影响。
4、 尿沉渣工作站:所谓工作站就是将摄像显微镜、电脑、尿沉渣计数板组成一体,如合肥新月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Q-30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系统、DiaSys R/S工作站、美德太平洋系列、重庆天海US2020系列、朗克斯LX-3000等,整个系统可以包括标准定量流动计数室全程键盘控制、条形码识别、自动强制清洗、自动染色进样或配以16孔水平式离心机、带图象的电脑打印等,出报告时可拷贝出一个视野图片。但不管哪个厂生产的尿沉渣工作站,必须强调标准化,即在标本留量、离心力、离心时间、沉渣留取量、报告方式与标准镜检法的条件统一。此方法优点为定量出报告,缺点在于计数板的清洗、颗粒计数和辨认受主观因素影响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克服。
5、 图象自动分析系统:1980年美国IRIS推出Yellow IRIS,1990年Sysmex改进的US图象分析系统,用计算机采集,仪器自动识别图象报告。2002年IRIS推出IQ-200,其未通过染色,1分钟500张图象,计算机处理。但内存图象辨别不完善,不同颗粒间的干扰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6、 尿沉渣流式细胞分析仪:UF-100/50利用沉渣颗粒中DNA及细胞膜与两种荧光染料结合,然后在鞘流作用下通过激光照射,产生相应的荧光,从而仪器可自动分析出红细胞、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和细菌的定量参数,同时还可分析出小圆上皮细胞、酵母样菌、病理管型、结晶和精子的定性参数,以及提供红细胞信息等。经过数年应用,笔者体会到:UF提示的RBC信息对鉴别血尿有帮助,细菌、白细胞信息有助于泌尿系统感染诊断,电导率有助于了解肾功能的变化。因此,其在临床应用中颇受医生重视,由于重复性与敏感性好,可作动态及初、门诊筛选。需复检的标本可参照标准镜检法,来进一步识别尿中异常的细胞、异常的管型,识别影红细胞等。UF试剂成本每份6元(包括质控及各种试剂),其仪器价格较贵是该方法的不利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