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 本 |
参考范围 |
临床意义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
血清(浆) |
阴性 |
感染乙肝病毒,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
血清(浆) |
阴性 |
保护性抗体,感染乙肝病毒康复后或注射疫苗后 |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
血清(浆) |
阴性 |
反映HBV的复制和判断传染性强弱,急性乙肝HbeAg短暂阳性,持续阳性提示转为慢性。 |
乙型肝炎E抗体(HbeAb) |
血清(浆) |
阴性 |
出现于急性乙肝后期、慢性HBV感染时。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
血清(浆) |
阴性 |
出现于急性乙肝急性期,恢复后仍可持续阳性数年或更长时间。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
血清(浆) |
阴性 |
阳性为丙肝病毒(HCV)感染。抗HCV阳性持续六个月以上预示转为慢性丙肝的可能性较大。 |
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 |
血清(浆) |
阴性 |
阳性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 |
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 |
血清(浆) |
阴性 |
病人感染庚型肝炎病毒(HGV)。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病人病毒血症可长期持续9年,HGV可通过输血传播。 |
肥达氏反应(Widal`s) |
血清(浆) |
TYO<1:80
TYH<1:160
PA<1:80
PB<1:80
PC<1:80 |
H及O效价均增高时可诊断为伤寒,O及A、B、C(其中之一项)效价达1:80以上时,可诊断为副伤寒甲或乙或丙,如效价随病情逐渐上升,诊断价值更大。
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后才出现肥达氏反应,第一周内阳性率为50%,第四周可达90%。
单H凝集价升高而O不高者,可能①曾接受过伤寒菌苗接种②患过伤寒③另外少数伤寒患者因O凝集价被Vi抗原影响不增高,仅H凝集价高④其他沙门氏菌感染。
曾预防接种过伤寒混合疫苗,再感染伤寒时,H 与O 凝集价上升较快,但在疾病恢复时,凝集价并不太高,因为预防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再感染时病情缓和。
过去曾接种过伤寒菌苗或患过伤寒近期又感染流感、布氏杆菌时,可产生高滴度的H 凝集素及较低的O 凝集素,此系回忆反应。
一般应取双份血清(急性期和恢复期)作对比,如呈四倍以上增长则价值更大,凝集素如明显上升,是新近感染伤寒的指征。 |
免疫球蛋白G(IgG) |
血清(浆) |
6-16g/L |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含量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儿童偏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量逐渐升高。
增高:见于IgG型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肝病、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紫癜、恶性淋巴瘤、牛皮癣、麻风病、疟疾、肾炎。
减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蛋白丢失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 |
免疫球蛋白A(IgA) |
血清(浆) |
0.76-3.9g/L |
增高:肝脏疾病、结缔组织疾病、IgA型多发性骨髓瘤、肺结核、急性肾炎等。
减低: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陷病、后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病。 |
免疫球蛋白M(IgM) |
血清(浆) |
0.4-3.45g/L |
增高:巨球蛋白血症、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梅毒、黑热病、疟疾、丝虫病、支原体肺炎、风疹等。
减低:免疫缺陷病、IgA、IgG 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先天愚型、蛋白丢失性胃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性疾病、尿毒症。 |
补体C3(C3) |
血清(浆) |
0.5-1.5g/L |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皮肌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急性风湿病、溃疡性结肠炎、组织损伤期及糖尿病等。
减低:急性和某些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种活动性自身免疫病如慢性肝病、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等。 |
补体C4(C4) |
血清(浆) |
0.44-0.66g/L |
增高: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梗、Reiter综合症和各种类型的多关节炎。
减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SLE活动期、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早期等。 |
甲胎蛋白(AFP) |
血清(浆) |
阴性 |
原发性肝癌AFP量可高出正常数十倍至数万倍,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变肝细胞再生,AFP亦可升高。 |
癌胚抗原(CEA) |
血清(浆) |
阴性 |
凡内胚层来源的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食道、胃、肝和胰腺等的癌肿患者血清中均的CEA存在,并含量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但对消化道肿瘤无早期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癌肿术后有无复发的监控指标。 |
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 |
血清(浆) |
阴性 |
感染EB病毒后,患者血清均可出现抗VCA抗体,IgA类抗体对鼻咽癌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仍需结合临床进行判断。可用于早期筛查鼻咽癌患者,判断疗效与预后。 |
冷凝集素测定(CAT) |
血清(浆) |
阴性 |
凝集价>1:64具有诊断意义,如在病程中,冷凝集素效价逐渐上升,则对诊断价值更大。支原体肺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疟疾、恶性淋巴瘤等冷凝集素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冷凝集素效价升高可在传染过程中出现,特别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支原体所致非典型性肺炎;慢性的冷凝集素升高常继发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双份血清效价有四倍增高者亦有诊断意义。 |
结核抗体(TBAB) |
血清(浆) |
阴性 |
表示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梅毒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
血清(浆) |
阴性 |
己知病史或有梅毒体症者,若本试验阳性,即证实是梅毒病人,如初次试验阴性者,可能反应素抗体尚未升高,可在2-4周后复查。
病史不详或无体征者,未治疗的早期梅毒(Ⅰ、Ⅱ期),在感染后经数周血清学试验仍阴性,反应素效价可急骤上升,一般可达1:4-1:256,如初次试验效价在1:4以上,间隔2-4周应复查,如效价上升两个滴度以上或两次试验都是高效价,可作为梅毒病的证据;潜伏期梅毒除血清学试验阳性外,可无任何梅毒体征,但随时间推移,反应素效价可逐渐下降,早期潜伏梅毒素阳性率仍为95%,晚期为72%,感染后30年未治疗的晚期梅毒病人,有50%患者的反应素效价自然下降到阴性;梅毒病人经适当治疗后,效价随即下降,治疗愈早,下降愈快。
麻风、疟疾、回归热、雅司病可出现假阳性。 |
梅毒确证试验(TPPA) |
血清(浆) |
阴性 |
特异性强,阳性可诊断为梅毒,检测抗体滴度可监测梅毒病情进展及观察疗效。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 |
血清(浆) |
阴性 |
阳性可提示诊断爱滋病(AIDS)。 |
弓形虫抗体(TOXAB) |
血清(浆) |
阴性 |
对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分析的参考价值,弓形虫可经胎盘感染胎儿脑及眼为主要受累器官,妊娠期间母亲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增加母亲妊娠并发症,隐性感染的婴儿也可于成年出现症状。
获得性弓形虫病由消化道感染,多发生于大龄儿童及成人,以淋巴腺受累最为多见。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如猫抓病亦可呈阳性。 |
类风湿因子(RF) |
血清(浆) |
0-20IU/L |
增高:类风湿关节炎(RA),IgG类RF与RA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在RA患者,高效价的RF存在并伴有严重的关节功能受限时,常提示预后不良。在非类风湿患者中,RF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这些人以后发RA者极少。 |
C-反应蛋白(CRP) |
血清(浆) |
0-8.0mg/L |
增高: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见于各种急性化脓性感染、菌血症、组织坏死、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