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现状 (一)大型医疗设备维修费用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正在使用的大型医疗设备都完全依靠厂家维护、维修。主动权掌握在厂家(大多是国外厂家)手中。单台设备每年的保修费用在几万到几十万,甚至更多。无论大故障还是小毛病,都得找厂家。如果没买保修,则维修一次要付的费用更高。仅工时费每小时就要几百元(有的甚至是几百美元),还是从出发开始到他们回到家为止计时,在此期间的旅差费、交通费、招待费是必不可少的。配件费用更是要多少就得给多少,因为这配件独此一家,别无卖处!有的厂家更有新做法:“免收服务费用,只收配件费”,殊不知这配件费中加了多少水分!仔细算一算,许多医疗设备几年下来,维修费用早已超过了设备的价格。医院的成本降不下来,老百姓看不起病也就再所难免了。 (二)中小型医疗设备的完好率不高
中小型医疗设备中,除部分高精设备属上一种情况外,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大一部分得不到很好的维修、维护,致使其完好率、使用率不高。许多设备坏了,维修费用太高,报废又太可惜,有的停机维修的时间比使用时间还长,有的长期修不好,最后被废弃,形成浪费,影响工作和经济效益。 二、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 (一)现代高端医疗设备的技术含量高
它们包含了多学科的新技术。如物理学、化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放射学、信息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几乎无不在医疗器械中得到应用。这是一个不容分辩的事实。要维修它们,当然不是简单的事。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在我国,有较高专业知识、有丰富经验,能够胜任医疗设备维修的高级技术人员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远不能适应要求。 (二)技术资料缺乏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医院进口的一些医疗仪器,如彩超、监护、心电图机等,除有一本使用说明外,大多还有一本维修手册。虽然是外文的,但也很有用;可到现在,厂家几乎没有给用户维修资料的!这使得维修人员修机器时,犹如瞎子摸象,真为难啊! (三)配件难寻
一些有相当水平的工程师,好不容易查出了损坏的部件,可是这部件找遍全国都没有,最后还得去找外国人。可厂家那里只提供要花天价购买的整块电路板,不卖那个部件。最终维修人员只落个什么也干不成的埋怨。几件事过后,无不心灰意冷,有的就想卷铺盖走人! (四)领导重视不够
某些领导只重视采购和使用,不重视维修工作和维修人员。他们只有在机器坏了,耽误了使用,才想到还需要维修技术人员。至于培养、晋升、调工资时,则轮不到他们。 (五)主观努力不够
医院现有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不少人对现职工作不满意、不安心。主观上也不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应付了事,无心上进。难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医疗设备维修工作。 三、改变现状的对策
(一)应把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我们应当看到每年数以亿元计的维修费用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花得很冤枉的!这直接会导致老百姓看不起病。党中央号召关心百姓生活,强调关系到人民利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何况这并不是小事!
应该严格执行已有的法律法规。早在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第二章第九条第四款就明确规定:“机器、设备、装置、仪表以及耐用消费品应有详细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内容包括:产品的技术经济参数、使用寿命、使用范围、保证期限、安装方法、维修方法和保存条件、技术保养检修期以及其他有关产品设计参数的有效数据。电器产品应附有线路图和原理图。”1998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的GB9969.1-199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凡在我国境内使用的产品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需要给出主要结构、性能、形式、规格和正确的吊运、安装、操作、维修、保养和储存等方法。在附录中又有详细规定:应提供图表,如原理图、系统图、电路图、逻辑图、示意连接图、施工图等。还强调凡在境内使用的产品,资料语言应用汉语。由此看来,我国的法规中对产品的技术资料已有明确规定,只是没有专指医疗器械并未能很好执行。
希望进一步制定针对医疗器械的法规,其中应明确规定,厂家必须提供应有的技术资料和必要的配件,否则不准在我国销售,并由有关部门监督执行。这是我们购买产品的权利,在当今买方市场的形势下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这里应提及一点:有的厂家借故“保护知识产权”来作为不提供技术资料的理由。其实,这是无稽之谈,所谓知识产权、专利权是保护发明人的特定技术成果的。在一台设备中,这种专利成果只有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是通用技术,是应该提供的。说白了,厂家这样做,就是要在买了他的设备后,牢牢地控制用户,给他不断地送钱!
(二)应建立医疗器械的维修机构 老维修人员都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几乎所有省、市都有医疗器械维修所,隶属当地卫生局。它们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还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大部分都已消失。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每个医院不会有足够的高水平的医疗器械工程师和多专业的高级测试仪器以及齐全的配件;厂家没有足够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及时的服务。但一个地区就要好得多,整合本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建立某几个专业为主的医疗器械维修机构,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已有的省市重新建立了地区的维修中心,效益是不错的。当然,其管理机制可以灵活,以应适应形势的要求。 (三)应重视医学工程人员的培养 医院是医疗设备的使用单位,如上所述,让医院建立大而全的维修机构是不现实的。但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维修组织和维修人员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对工程技术人员,希望领导能支持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进修学习、职称晋升、工资奖励等方面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应对越来高的技术需求。
(四)医疗器械维修社会化是趋势
如上所述,医院不可能有足够“专业”的工程师和品种齐全的配件,厂家不可能有足够“多”的技术人员和及时的服务。充分挖掘社会方面的潜力是本行业的当务之急。现在,在我国出现的第三方医疗器械维修公司是一支新兴力量。他们以自己在某方面的优势为医院解决了实际问题,打破了厂家的垄断,节约了资金,是一种应该提倡的服务形式。
总之,希望国家有关部门通过立法和严格执法,加强对医疗器械准人渠道的管理和监督,为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各地区、医疗单位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第三方维修公司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尽快改善医疗设备维修的状况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