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血压的建立及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科48例患者行动脉穿刺置管,建立有创血压及其护理方法的经验回顾。结果 48例患者均无出血、感染、空气栓塞、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创血压监测的建立,给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直观的数据,能及时评估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 有创血压;建立;护理
有创血压是基于液路压力传递和压力传感器的直接测量方法,是目前测量血压的金标准,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连续性,能发现血压的动态变化,而且不受人工加压、减压、放气听诊的影响,准确、直观,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迅速地评估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治疗效果,还可以通过动脉置管采血行血气分析检查,避免反复穿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5年6~12月行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48例,其中高血压5例,失血性休克28例,多发伤15例,均为成人。
1.2 方法 动脉穿刺置管常选用桡动脉、足背动脉,因为其位置表浅易叩及、易定位,易于护理、固定。而股动脉、肱动脉因为位置的关系易发生感染、穿刺失败及不易固定,操作不慎可伤及股静脉及股神经,一般只用于成人桡动脉穿刺失败或小儿桡动脉过细时。
1.2.1 检查尺动脉侧支循环情况 采用Allen试验进行,具体方法:(1)抬高上肢,检查者用手指同时压迫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以阻断血流。(2)让患者放松,握拳动作数次,待静脉充分回流后将手伸展,此时手掌肤色发白。(3)放平上肢,操作者手指松开解除对尺动脉的压迫,观察患者手部颜色恢复情况,0~6s表示尺动脉侧支循环良好,7~14s属可疑,≥15s属尺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禁止选用桡动脉穿刺置管[1]。
1.2.2 操作工具 (1)碧迪动静脉留置针,型号20G。(2)雅培一次性压力传感器1套。(3)肝素盐水(NS 500ml+肝素1500u)、加压袋、3M无菌敷料、弹性胶布(优力舒)。
1.2.3 操作方法 选择穿刺部位,前臂伸直,手掌向上并固定,腕部垫以小枕,使手背屈曲60°,在桡骨茎突近端定位消毒,同时消毒操作者左手示指、中指摸到患者桡动脉搏动,右手持套管针,在搏动最明显处进针,套管针与皮肤呈20°~30°角,看到针尾有血溢出,抽出针芯,顺势推进套管,血流通畅表示穿刺置管成功[2]。左手拇指迅速按压针尖上方血管,连接压力传感器及监护仪,观察动脉波形显示是否正常,用无菌3M透明敷料覆盖针眼,并用弹性胶布(优力舒)固定。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桡动脉置管38例,足背动脉置管10例,均无出血、感染、空气栓塞、血栓等并发症发生。
3 护理
3.1 保持测压管道通畅 (1)妥善固定套管针、压力传感器套管及测压肢体,防止导管受压或扭曲。(2)持续用加压袋以肝素盐水持续冲洗(3ml/h)防止血液凝固,保持管道通畅,冲洗时要严格控制冲洗入量,避免入量过多引起出血。
3.2 保持测压系统的准确性 首次测压前要先调试监测仪零点,首先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然后校正压力零点,调节压力换能器平齐于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即相当于心脏水平,低或高均可造成压力误差。同时检查导管内是否有气泡和凝血块,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3.3.1 预防动脉内血栓、气栓的形成 每次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均应立即用肝素盐水进行快速冲洗,以防凝血。管道内如有血块堵塞时应及时予以抽出,切勿将血块推进,以防发生动脉血栓栓塞。在调试零点、取血等操作过程中,严防气体进入桡动脉内造成气栓栓塞。
3.3.2 预防出血和血肿 动脉测压装置中任一环节连接松脱,都可导致快速出血,凝血机制障碍或应用抗凝剂后均增加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率,因此应将测压系统完全暴露,便于直观。穿刺失败或拔管后要有效地压迫止血,压迫止血应在5min以上,并用弹性宽胶布加压覆盖。必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以解除。
3.3.3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每天用碘伏消毒穿刺口并更换3M无菌敷料1次,如有漏血、漏液应及时更换敷料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置管时间不宜超过7天,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拔除插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