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yeec近年来原创帖合集 本站基础知识下载汇总 yeec网站学习币充值链接 学习中心正式上线

[转帖]临床化学自动分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复制链接]
郑振寰 发表于 2008-8-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临床化学自动分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朱忠勇   作者单位:福州总医院全军检验医学研究所

在我国通常称为临床生化检验的,西方国家叫临床化学(c~nical chem~try)。顾名思义,临床化学,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辅助临床诊断的学科。起初,临床化学所采用的基本上是已在工矿业实验室的使用的分析技术。如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即滴定法),量气法(用于测定反应中所涉及的气体体积)和肉眼比色分析等。但生物样品中的血液和体液等,有些成分含量甚微,且不稳定,又不能像工矿品那样大量采样。所以工矿实验室的分析方法,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实验室的需要。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弃旧、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建立起适于临床化学分析的独立学科。
当今的临床化学已完全扬弃重量分析和量气法,滴定法也基本淘汰。而比色法,特别是发展到所谓“光电比色”以后,由于其灵敏度高,适应性强,操作简便,因而得到充分的发展。
比色(比浊)分析,确切地说应称为光度分析,是建立在测量样品与试剂进行反应后,对某一波长光(包括可见光、紫外及红外线)的吸收、反射,或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发射出来的光(如荧光、电化学发光)的基础之上的。基于这一原理, 目前已开发了各色各样测定各种光的强度的光度计。如一般的光电比色计、紫外、可见、红外光度计;荧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反射式光度计、化学或生物发光光度计、透射和散射浊度计等等。当代许多所谓的“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仪”,其核心部分,实际上就是一台高度自动化的光度分析仪。
临床化学自动化分析的初级阶段
临床化学分析自动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是从最费时的样品处理和比色两部分分开进行的。在此以前,量取样品和加试剂,都是用嘴巴经吸管吸取液体, 用手指控制吸管的吸取量,再在试管中用手工将二者混匀,进行反应。不仅效率极低,而且极不卫生,也不雅观。所以在上世纪6O年代,国外就研制出几种类型的自动稀释器,用于自动定量吸取样品和吸加试剂。
早期的光电比色计,要一个一个地将比色液倒入比色杯,并逐个进行调零、比色、记录、计算等等,极其费时。
因此,差不多在自动稀释器出现的同时,有些仪器制造厂家开始制造自动化比色计。例如,采用一种固定的“流动作比色杯”,将比色液自动吸入比色杯中,比色完成后。自动吸走比色液,冲洗后,再测定下一个。后来,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在这种流动比色计上装上了微处理器。添加了很多功能,并自动将测定结果记录、计算并打印出来,实现了比色过程的自动化。这种仪器目前还有一定市场,有人称它“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其实它不过是一种自动化的比色计,与真正的自动分析仪还相差甚远。
早期的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仪
按照一般的设想。有了自动稀释器和自动比色计以后,只要将它们组合到一起,就会构成一台生化自动分析仪。
这似乎是十分自然,水到渠成的事。但当时的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首先遇到的是“除蛋白”的问题。原来。2O世纪6O年代以前。血液化学分析首先要加蛋白沉淀剂,经过过滤或离心除去蛋白质后,取“无蛋白滤液”进行测定。这一步骤十分费时,且不能自动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上世纪5O年代,Skeggs等就已设计,后由美国Technicon公司开发成商品的连续流动式自动分析仪(continuous flow analyzer):它通过一套由蠕动泵和管道组成的液流系统,将血液样本吸入分析仪中,通过透析膜,将蛋白质滤除;滤液与从另一管道吸入的试剂混合,进入反应室行温育、反应,最后进入比色池进行自动比色测定。
这种仪器是生化自动分析仪的先驱,在6O年代,其SMAC系列是当时主要的自动化分析仪。但是这种方法分析速度慢,同时每份标本都在同一个管道进样,标本与标本之间的“携带污染”不可避免。特别是,血液中的大部分生物活性成分,都含于蛋白质中,它本应该是血液化学测定的主体,岂能除去!为此,7O年代在试剂和测定方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进,终于彻底抛弃了血清在测定前要除蛋白的方法。从此生化分析仪的开发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生化自动分析仪研制的全盛时期
2O世纪7O年代以后,各色各样设计新颖,技术先进的生化自动分析仪纷纷推出,连续流动式已逐渐让位于分立式(discrete)、离心式(centrifuge)和“干化学” (多层涂膜技术,mul6layer ram—d/de technology)式等类型,其中以分立式应用最广。综合这个时期的仪器的主要改进如下:
一、比色系统
光源与单色器一般比色分析,用普通的白炽灯作光源即可。但在酶反应中,经常涉及NADH (或NADPH)与NAD (或NADP)之间发生可逆性变化时。出现340 nm波长吸光度的消长的情况.故光源中应含340 nnq的近紫外波段。一般用强的白炽灯配合能透过近紫外光的比色杯可达到要求,无需用氢(氘)灯。目前大型自动分析仪,大部分用卤素灯或闪烁氙灯。
早期的仪器必须将光源灯发出的混色光,通过滤光板或经棱镜、绕射光栅色散后,选取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投射通过比色杯内的液体,测定液体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度。

这种方法问题很多。滤光板所得到的单色光,通常不够纯。虽然后来用了干涉滤光板,有所改善,但仍不够理想。而且滤光板的波长是固定的,一台仪器需要备很多不同波长的滤光板。此外,有些滤光板,易发霉,很难保存。棱镜和光栅虽可得到连续的不同波长的光,但装置较复杂,且装置受到外力作用造成光路移动时要重新校正。后来采用了后分光,即一束白炽光(而不是单色光),经比色杯内液体吸收后,投射到光栅分光, 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到一组(可多达十多个)固定排列的阵列式光电二极管测光器(photodiode detector)上。因此,可以同时测定多个波长光的吸收度。目前大部分生化自动分析仪已采用后分光。
另外,在一些小型、专用的仪器上,往往采用能发出单一波长的“发光二极管(1ight emitting diode)作光源,完全免除了单色器等多余装置。可惜目前发光二极管只能制造出有限的几个波长。
以往,为了使仪器尽可能安排紧凑,一般分析仪在光路上要经过多次反射,这不仅增加了仪器装置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加了保养的难度。目前有些仪器采用了光导纤维,将直线光路改向不同的方向传导。
比色(反应)杯 分立式生化分析仪都需要独立的比色杯,实际上现代的分立式仪器,化学反应都是在比色杯内进行的,所以也叫反应杯。早期的反应杯是一系列排列在轨道链上的玻璃试管,加入的样品和试剂反应后,还要移至可通过340 nln波长光的硬质玻璃或石英玻璃比色杯中比色。后来反应杯改用内径一致的有机玻璃(塑料)制成,并紧凑地排列在一个大的转盘上,构成一种可旋转的反应(比色)盘。有机玻璃制品价格低廉,可通过340 nm波长光,但易吸附污物,不耐用。近年来,很多仪器又改回到用固定的可反复使用的硬质玻璃或石英玻璃反应杯。由于玻璃不耐强碱,因此不能用含强碱的试剂。例如,不能用加了强碱和苦味酸的Jaffe反应测定肌酐,只能改用酶法测定。近年来为了节省试剂, 比色杯做得越来越小,往往用100IA左右的试剂即足够比色;而德灵(DADE BEHRING)公司的Dimension RxL型分析仪,则用一种透明膜片在仪器上临时做成比色杯,用完封闭后即弃。既免除了一般比色杯用完后要立即冲洗后再用的步骤,又避免比色杯间可能发生的交叉污染,达到安全、环保的目的。
离心式分析仪,则是一种由多个分隔为两个室的塑料反应杯,靠轴的一侧(内侧)室内装试剂。外侧一个室内装样品, 构成一个样品盘。当样品盘旋转产生离心力时,随着离心力的加大,内室内的试剂漫过室间的分隔冲入外室的样品中,并迅速混匀,发生反应。外室同时又是比色杯,故可同时进行比色测定。这种分析仪,在70和80年代颇流行。但因其速度较慢,现基本上已被淘汰。
由伊斯曼·柯达(Eastman Kodark)公司开发,后由强生(Johnson)公司经营的多层膜片技术,用含不同化学试剂的多涂层膜制成的膜片,在滴加血清等样品后,样品渗透进膜片中,与试剂反应,产生颜色。颜色的强度和加深的速率,用一个反射式光度计加以测量和计算。该仪器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即已推出,后不断改进,增加了电极膜片用于测定钾、钠等离子,至今仍然是临床生化广泛使用的一种仪器。不过,尽管它操作简便、无需水和别的试剂,几乎没有多少废物。但由于其成本较高、大批多项目检测时,速度上不去。所以限制了它大规模使用。但作为一种急诊仪器还是非常适用的。与此类似的由B.M公司(后归Roche公司)开发的一种半自动的仪器,如Renotron型,更适合一些中小医院急诊使用。
二、操作系统
临床化学自动化具有大批量、高速度、多项目和序贯性的特点。大批量是指每日接受的标本量很大。只有批量大的常规检验项目适合全自动化,个别平时开展较少的特殊项目或研究性质的项目,仍可用手工或半自动化仪器检测。高速度是指为了完成大批量标本的检测,检验速度通常都很高,有的可达到每小时上千个测试。多项目是指每份标本要检测多个项目,有时可达几十个。序贯性是指每份样品从样品条形码识别、加样(稀释)、冲洗;试剂条码识别、加试剂、冲洗加样针;混匀、温育、反应、比色测定、计算、储存(打印)等步骤,都是按事先设计的程序,有条不紊,一个样品接着一个样品连续不断地进行的。连接以上各个步骤是靠计算机控制的样品盘、试剂盘、反应(比色)盘的转动和通过机械臂快速移动样品和试剂的“加样针”来实现的。其程序可通过屏幕上的显示、进行设定和调控。在手工操作的时代,化学试验多半采用终点法,即待反应完成(达到终点)以后进行比色测定。后来,由于酶法分析和散射浊度法大量用于I临床检验,动力学分析(又称速率分析或连续监测法)成为经常使用的测试方式。
这种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多次测定吸光度变化,然后通过电脑自动计算求得检验结果的方法,如果没有电子计算机的帮助, 是难以实现的。此外, 仪器运行状况的监控、病人资料和检验结果的储存、日常的质量控制等等,无不依赖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由电脑控制的操作系统,是自动分析的神经中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当代I临床生化自动分析的不断改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巨大进步。
三、试剂
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中,试剂与分析仪器同样重要,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早期的临床生化检验, 由于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不高,只能检测少数几种含量比较大的化学成分,如血中葡萄糖、总蛋白、尿素等等,能测的项目很少。特别是许多含量甚微、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 因其化学本质大都是蛋白质,过去用简单的蛋白沉淀试验、比色分析法(如双缩脲试验)或定氮法等,不可能将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区别开来和测定其含量。经过生化工作者多年不懈的努力,设计了许多灵敏、特异的测定方法,其中主要的是酶法和免疫学方法。
酶法分析原用于测定体液中的酶含量,因酶在体液中含量甚微,不能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法定量。根据酶能催化底物加速化学反应的特性.在被测样品中,加入人工配制的底物,在最适条件下,测定一定时间内底物或产物的变化量,来反映酶的含量。这种方法测定的不是酶的绝对量,而被称为酶的“活性”。目前虽然已有用酶作为抗原,免疫动物或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再用十分灵敏的免疫学技术,测定酶绝对量。但免疫学方法所用的抗体,识别的是酶蛋白分子中的抗原决定簇(表位)。如果一个酶基因发生了突变,其所表达的酶蛋白没有活性,但突变没有影响其表位的结构,仍可被抗体识别,用免疫学方法测定可表现为正常。故免疫学方法仍不能完全代替酶活性测定法。
只要设计、合成、配制适当的底物和优化反应条件,体液中几乎所有的酶,都可用化学方法检测。更有甚者,应用酶法分析的原理,还可以测定某些本身不是酶的物质。即以酶作为工具,被测定物作为底物或参与酶反应的辅助因子,测定酶反应后的产物量,或参与反应的其它物质的变化量(如NADH被氧化为NAD时,在340 nrtl波长处吸光度减低),以此为样品中许多物质定量。目前,甚至钾、钠等离子和C02等,都可以用酶法测定。由于酶法分析中
一个反应可偶联另一个化学反应,加以放大或循环放大,所以灵敏度极高。酶法已成为当今临床化学中的主要分析手段。
如上所述,酶的活性是以酶催化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达的。而反应的速度不仅取决于酶的浓度,同时也受底物浓度、pH值、抑制剂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只有这些因素固定以后,酶的浓度才与其反应速度成正比。因此,在酶法测定中,酶试剂的构成越来越复杂,不同的学者或学术组织提出的配方往往互不相同。除了直接参与反应的底物、酶、辅酶、激活剂和维持一定pH值的缓冲物质以外,往往还含有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例如。为了防止在制备、保存过程中被氧化、分解,要加入还原性物质和某些金属离子螯合剂 EIXFA、高浓度糖类等)等等。
而且有些成分含量很少,纯度要求却很高,各实验室根本无法像手工操作时代那样自己配制试剂。必须由条件很好的专门工厂进行商品化生产.由此催生了当代规模宏大的专门生产检验试剂的工业。
试剂的商品化.极大地推动了医学检验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以往在中小单位,要开展一个新项目,往往受制于试剂。如果自己配制,由于买不到合格的原料药(或仅需少量但商家发售的却是大包装),甚至难以得到合格的溶剂—— 水,或不能准确称量.难以保证质量。自有了商品化试剂以后. 一些小单位都可开展非常先进的检验项目。
同时,商品化试剂一般质量都比较高.特别是一些只能由国家法定机关生产或标定的标准品的统一供应,不仅提高了检验质量,而且推动了检验方法的标准化。例如。以往认为最难得到标准品的一些酶和血清蛋白质.近年来已研制出一些可溯源的国际参考品。如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近年来已能提供ALT,CK,LDH,7一GT等几种酶和14种血清蛋白质的参考品,使全球的一些蛋白质测定的标准化和工作质量大大提高。
随着新仪器的开发,商品生化试剂也随之不断改进。由于酶类等生物试剂大都不够稳定,早期的液体试剂都要求新鲜配制,保存期很短。为此,开发了第一代冻干试剂,即将试剂的各种成分先溶于水中,然后用低温、干燥的方法制成干粉,使用前再加水复溶。此法制备复杂、试剂保存期较短(一年以内),性能也不够稳定,后被干粉试剂所取代。干粉试剂是将各种试剂原料(干粉)在相对湿度在15%以下的干燥室内充分混合。然后准确定量分装于充氮的小瓶中。这种试剂较稳定,复溶前可保存二年。以上两种试剂使用前都需要复溶,而基层单位不易获得合格的复溶用水和难以准确量取加水量,因此容易造成瓶问差并影响试剂质量,缩短复溶后的保存时间,有时也会造成试剂浪费。上世纪9O年代以后,由于液体试剂稳定剂的研究取得进展,许多可稳定一年以上的液体试剂又重新流行。早期的自动分析仪只有一个试剂针,许多要加几种试剂的检验。不得不将几种试剂临时混合为“单一试剂”。但有些酶
类试剂,组成复杂,如果许多成分共存于同一液体试剂中,会相互干扰,且影响稳定性。另外,在样品中除了有被测物以外,还可能存在少量干扰物质,影响测定结果。于是又开发了“双试剂”。即将相互之间可能发生干扰和影响稳定的成分分开。在试验开始时,先加第一试剂,使与样品中的干扰物反应.继加第二试剂,正式反应启动。目前不少生化试剂,特别是酶试剂,都已采用双试剂。但近年来又在研究开发一种稳定性好。抗干扰的单一液体试剂取代双试剂。
为了用户使用方便,不少厂家将测定某一个或某一类项目的试剂组合成一套,称为Kit(我国译为药盒或试剂盒),Kit中包括所有试剂、溶剂,甚至简单的配制工具,打开就可使用,十分方便。
四、仪器的扩展
原先的生化分析仪,基本上是一种比色分析仪。后来扩展到利用比色系统。进行透射免疫比浊,用特异性抗体来测定血中一些含量较大的蛋白质和治疗药物,如IgG,IgA.IgM :apo A,apo B,转铁蛋白和庆大霉素、巴比妥类,茶碱等。但透射比浊法不及速率散射比浊敏感和准确,在我国这方面实际应用不是太多。
血中一些钾、钠、氯、HCO3一等离子. 目前多用电化学方法(如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通常必须另备一台专用的仪器。目前为了工作的便利.大部分大型生化分析仪除了比色系统以外,都附加了离子电极部分,构成一个整体。
离子电极是一种对离子敏感的电化学传感器。目前对于传感器的研究很多,除了在血气和酸碱分析中广泛应用的pH,Co2(rico3一)以外,已研制出多种生物传感器,包括生物催化传感器、生物吸附传感器。如临床实验室应用已久的测定体液中葡萄糖的电化学传感器,就是利用葡萄糖氧化酶(COD)氧化葡萄糖时产生过氧化氢(H2o2),用氧电极测定o2,从而换算成葡萄糖含量的一种仪器。目前单酶传感器就已研制出几十种。用传感器(如酶电极)测定生物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方法简便、无需多少试剂。
但电极有一定寿命。目前尚未研制出可以大批量,多项目连续测定的这类仪器。
五、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伴随检验自动化后出现的事物。在手工操作时代。检验的全过程。包括试剂配制, 样品外观观察、加样、加试剂、温育、反应、比色、计算、填写报告等,每个步骤都是手工操作,并且在人随时监控之下,必要时可以随时调整、修改和校正。在用了自动化分析仪之后,大批量的标本都由仪器自动完成,如果一个步骤出错,很难及时发现,但影响的将是一大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 自动化分析过程必然要和仪器运行过程的监控和检验结果发出前的质量把关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仪器通常要用一套校准品定时进行校准i对于标准品。要用一套可溯源的国际或国家参考品进行定值。在监控仪器的稳定性方面。主要是通过一种与样品含同样成分且性质近似的所谓“质控品”,每天与样品一起检测,观察测定结果是否超出允许范围(即所谓“室内质控”)。同时还要参加实验室外部组织的质量评价活动(所谓“室间质评”),客观地评估本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资金,但又是自动化分析必不可少的付出。目前国内有些单位对质量控制作为一种制度还认识不够,将其视为额外负担。被动应付, 甚至弄虚作假,实在是短视和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行为。
当前临床化学自动分析的一些特点
一、传统的临床化学与其它检测方法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当前,临床化学与免疫学、血液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的界限已十分模糊。这可从国外一些传统上是临床化学的专业刊物上所刊载的文章看出来。像著名的美国<临床化学) (Clinical Chemistry)和国际上著名的<临床化学学报(Clinica Chimlca Acta)上所刊登的文章,涉及采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涉及血液学的部分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占了大部分篇幅。按传统的观点来看。它们似乎已失去临床化学的特点。但这恰恰反映了当前检验医学的特点之一——各种技术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现象。
I.免疫学技术当前的所谓免疫学检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参与免疫反应的物质本身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例如,检测细胞免疫的T细胞,B细胞、NK细胞以及这些细胞的亚群的数量和质量;检测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抗原、抗体和补体成分等。另一部分是以免疫学方法作为手段,检测体液中的某些微量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如激素(内分泌)、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受体及配体等等,由于含量极微,用一般建立在化学反应基础上的比色分析等无法与其它蛋白质——多肽类区分。所以必须用能特异地识别这些成分,并能进行放大显示,以提高灵敏度的免疫学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从这个意义上讲。免疫学方法像比色分析、电化学分析一样,是临床化学分析的方法之一。当前广泛应用的所谓“特定蛋白”测定仪、发光分析仪、放射免疫分析仪器、酶免疫分析仪等,都可视为生化分析仪。因为它们都是用来定量测定生物体液中的化学成分的仪器。.
2.血液学血液学检测技术,除了形态学和少数溶血试验以外,大部分都涉及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因此也属于临床化学范畴。例如。大部分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因子的本质是水解酶或酶的辅因子。(第Ⅱ,Ⅶ,Ⅸ,X,Ⅺ,Ⅻ因子都是酶,第Ⅲ,V,Ⅷ因子是辅因子。)以往, 由于未弄清其化学本质。都用所谓功能法(凝固法)测定。现在开始用所谓“发色底物法”检测。所谓发色底物法,就是用人工合成的带色原的底物。与相关的因子(酶)一起反应,酶催化底物水解,放出色原而显色,这与临床化学中某些酶法分析的原理是一样的。血红蛋白测定本来就是比色分析法,是典型的化学方法。
3.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本来属于生物化学的范畴,近年来发展很快,并在检验医学中开辟了基因诊断(或分子诊断)的新领域。临床基因诊断中最实用和常用的方法是PCR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近年来在方法上有很多革新、由定性为主逐步走向定量,且已相当自动化,有成套的仪器和试剂商品供应。分子诊断无论在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微生物的快速鉴定或是分子流行病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今后要大发展的方面。
二、临床实验室整体自动化和检验科组织体制的改变近年来。不仅在临床化学方面。在临床免疫学、血液学、尿分析以及微生物鉴定方面都已程度不等地实现自动化。有的将多个检验仪器串联起来,例如将血液学分析仪与自动推片一染色机(甚至凝血分析仪)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血液学检验整体;将尿分析中的全自动理化(干化学)分析仪与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连接起来。构成一台完全不用手工的全自动尿分析仪。将生化分析分成样品前处理系统(包括样品条码识别、自动离心分离血清、样品分杯)、比色分析系统、离子电极系统、免疫分析系统(如发光分析仪、散射浊度计)等分成几个模块(module)。每个模块既可作为独立单元。又可根据需要,将几个模块拼接起来,扩大检验范围和工作量。最后, 以临床化学为中心,将免疫学、血液学、尿分析等自动化仪器都用轨道连接起来。

并由一个电脑工作站统一控制,建立实验室自动化系统(1aboratory automatic system,LAS), 实现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在发达国家。TLA已达相当规模,但在我国刚刚起步,我院正在建立这样一个系统。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医院的检验科历来分成临检、生化、免疫、细菌等若干独立的检验室。随着全实验室自动化的实现,检验科大部分标本量大的检验项目,都在一个流水线上自动进行。因此就没有必要分那么多室,人员构成将发生显著变化。参与实际操作的人员必将大幅度减少,一些不能进入流水线的检验,如细菌学检验、血液分析的显微镜下复检、尿沉渣镜检以及分子生物学和部分免疫学检验等必将得到加强。而管理人员,特别是专职的质量控制人员、仪器维护人员、从事结合临床的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等将会增加,整个检验科的组织体制必将随之发生变化。
展望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惊人进步,也许仅仅是开始,更伟大的发现和难以想像的技术进步还在后面。但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是人创造的。人永远是先进仪器的主宰而不是附属品。有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仪器,对从事操作的人的素质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高素质的仪器要有高素质的人去掌握。今后的检验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目前必须掌握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全面知识,还要掌握生物仪器的原理、结构、功能方面的知识。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打好理论基础,用好当前的自动化仪器,积累经验。同时积极学习新知识,关注当前的新进展。

看贴要回是本分,有问必答是人才,解决问题回贴是公德.
医疗设备维修.维修咨询(请尽可能在论坛提问),协助维修,上门服务.
电话:13991827712

yeec维修网视频培训资料购买链接
BeckmanCoulter DXA系列培训资料
Ortho VITROS 系列培训资料
Ortho enGen_ThermoFisher TCA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培训资料
Roche Cobas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培训资料
Roche Cobas modular系列分析仪培训资料
Horiba-ABX Yumizen系列培训资料
DiaSorin Liaison系列培训资料
Advia2120培训资料
Inpeco-Aptio系列培训资料
Atellica Solution系列培训资料
Siemens Immunoassay系列培训资料 西门子化学发光系列
SIEMENS Advia系列培训资料 西门子生化系列
Toshiba/Abbott系列培训资料 东芝雅培生化系列
Abbott Architect 系列培训资料 雅培生化化学发光系列
ACL TOP 系列培训资料 沃芬TOP血凝系列
BeckmanCoulter Immunoassay系列培训资料 贝克曼化学发光系列
BeckmanCoulter DXH 系列培训资料 贝克曼DXH血球系列
BeckmanCoulter自动样品处理系统介绍性培训资料 贝克曼前后处理流水线系列
BeckmanCoulter AU系列培训资料 贝克曼AU生化系列
BeckmanCoulter DXC系列培训资料 贝克曼DXC生化系列
LaboSpect003/008/AS 7100/7180分析仪培训资料
Horiba-ABX系列培训资料 Horiba-ABX血球系列
Sysmex 血凝系列培训(CA/CS)
Sysmex 尿液分析系列培训(UF1000/5000/UC3500)
Sysmex 血球系列培训(KX21/POCH/XS/XT/XE)
Sysmex XN系列培训(XN-L/XN1000/XN2000/XN3000/XN9000)
Sysmex HISCL系列培训
可直接淘宝店铺购买https://yeec.taobao.com,或咨询手机/微信:13991827712,QQ:67708237
 

niaoke 发表于 2008-8-15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杨昴娟 发表于 2008-10-9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文章

风雨无阻 发表于 2008-10-9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手机版|小黑屋|加入QQ群|yeec维修网

GMT+8, 2025-1-25 03:47 , Processed in 0.96677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