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胡晓波
数十年来,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先后推荐了血红蛋白测定(J Clin Pathol,1996年),血细胞压积(J Clin Pathol,1980年)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Clin Lab Haematol,1994年)的参考方法。由于种种原因,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直到2001年才正式公布,成为传统CBC计数 校准、确定血液分析仪校准品靶值的可靠依据(Am J Clin Pathol,2001年)。现将ICSH有关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介绍如下。 一、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 ICSH曾经推荐过数种血小板计数的侯选方法,如(1)以草酸铵稀释-相差显 微镜法计数血小板;(2)电阻抗法测定RBC/PLT比率。但是,这些方法很难成为准确的、精确的、可靠的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 原因有二:(1)血小板很难与细胞碎片、背景噪音鉴别;(2)大量红细胞会干扰血小板计数。 随着流式细胞仪普及应用,使血小板直接计数成为可能。一系列血小板标志物(包 括静息或激活),如抗CD42,CD41,CD61等单抗,可以标记循环血液中所有血小板,包括独立血小板,黏附于红细胞的血小 板,黏附于白细胞的血小板等,通过恰当稀释,运用流式细胞术能很好将血小板群体分离出来,为准确计数血小板成为可能。 ICSH推荐的间接血小板计数,即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PLT与RBC相对数量 ,同时采用半自动、单通道、电阻抗颗粒计数仪准确计数红细胞,通过准确和精确的方法,可以确定血液中血小板数量。 (一)、方法学原理 无菌缓冲液预稀释的EDTA抗凝全血,用特异性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染色血小板 。溶液中被染色的血小板稀释成计数浓度,在流式细胞仪上根据荧光强度和散射光计数PLT和RBC。通过RBC/PLT比率测定值 ,和准确的RBC计数值就可得出准确的血小板计数值。 (二)、血液标本 EDTA抗凝的新鲜静脉血液标本(3.7-5.4μmol/ml血液),即K 2EDTA(分子量368.4)浓度为1.4-2.0mg/ml血,K3EDTA(分子量442.5)浓度为1.6-2.4mg /ml血。若需同时测定HCT和MCV值,推荐采用K2EDTA抗凝血。标本放置于室温(18-2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三)、玻璃器皿 贮存或稀释标本用的容器避免发生血小板黏附,不能采用平底玻璃器皿。推荐采用 聚丙烯或聚苯乙烯材料制成的容器。 (四)、仪器性能 对于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采用能测量前向散射光和荧光的流式细胞仪。仪器 必须有足够的敏感度来分析FITC标记的、直径2μm球形颗粒的散射光和荧光。 对于全血红细胞计数,采用半自动、单通道、电阻抗颗粒计数仪。仪器测量孔必须 直径80-100μm,长度是直径的70%-100%。容积误差1%以内,并可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标准。 (五)、试剂 1、稀释液:0.01mol/lPBS,pH7.2-7.4,含1%小牛血清 (BSA)。 2、染色液:FITC直接标记的能识别血小板GPIIb/IIIa复合物2种 表位的单抗:CD41和CD61。商品FITC标记抗血小板抗体有:抗CD61(clone RUU-PL7F12,Becton Dickinson公司)和抗CD41(clone P2,Beckman Coulter公司)。推荐采用双标记染色法.
(六)、操作方法 1、RBC/PLT计数 1)取5μl混合均匀血液加入100μlPBS-BSA稀释液; 2)加5μl抗CD41和5μl抗CD61染色液,孵育15分钟; 3)加入4.85mlPBS-BSA稀释液,使最终稀释度为1:1000倍; 4)计数最少50000个细胞,至少1000个血小板。流速设置小于3000 /秒。若出现红细胞散射光信号,而又有血小板荧光,应考虑RBC-PLT重合误差可能。 采用Quadrant或Bitmap软件分析,推荐采用Bitmap软件分析 。
2、RBC值测定 采用ICSH推荐半自动、单通道、电阻抗颗粒计数仪法计数红细胞。 (七)、血小板计数计算 根据流式细胞仪计数结果,可得出RBC/PLT比率(R)。 R=RBC/PLT; PLT计数值=RBC计数值/R。 如RBC计数值= ; PLT计数值= 。 实验研究表明,在357名健康人(包括不同性别和人种),R值为21.572 ±5.134。 (八)、重合误差 一旦试验设定最佳条件,就无需考虑重合误差。但是,在设置过程中,应考虑稀释 、流速等方面因素是否达到监测重合误差可能。 (九)、不精密度 标本中细胞数量决定了统计学计数的变异程度。公式如下: ,其中Nplt为流式细胞仪计数的血小板数,Nrbc为流式细胞仪计数的红细胞数;由于流式细胞仪计数的红细胞数相当于总流式细 胞仪计数值(Ntotal),而Nplt=Nrbc/R,所以,
按照上述研究表明,R平均值为20左右,Ntotal为50000,流式细胞 仪计数血小板的统计学精度就可达2%左右。实验同样也证明,血小板计数为 ,方法学精度为1.7-3%。 (十)、干扰 虽然单克隆抗体标记方法在大部分标本中是有效的,但也会产生干扰。
(十一)、评价 经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11个实验室运用抗CD41和抗CD61染色方法 对血小板计数研究显示,该方法的实验室内精度和实验室间精度很好。该法可以替代原来颗粒计数法,适用于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尤 其是血小板计数减少标本,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很高。 二、血液学质量保证 对于临床实验室来说,其提供服务有3个目的:(1)实验室检查结果必须准确; (2)所进行实验对疾病诊断、疗效观察、普查或流行病学研究有价值;(3)实验室必须快速、有效、经济的提供结果。为了达到上述 目标,实验室从管理者到操作人员的工作都必须纳入质量保证体系中。 血液学实验室的质量保证计划由4部分组成,(1)内部质量控制;(2)外部质 量评价;(3)分析前和分析后控制和(4)标准化问题。 (一)、质量保证计划 每个实验室必须建立自身质量保证计划。每个试验可根据不同实验要求,建立相应 质量保证模式,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参加EQA调查。 1、内部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计划中应考虑实验室设备,场地、人员技术水平,每日标本量等因素。 1)全天候纠正系统:累积报告模式,血涂片纠正细胞计数、纠正细胞计数与临床 变化关系。 2)每日:每批标本做质控;质控结果制成质控图;病人标本重复测试;病人标本 的delta试验;部分参数每日均值计算,如自动计算MCV、MCH、MCHC,或手工计算MCHC。 3)间隔性(每日或每周) 校准血细胞计数仪和血红蛋白测定仪。 (1)血红蛋白:氰化血红蛋白参考制品,溶血液。 (2)红细胞:贮存血,质控血。 (3)白细胞:质控人血,禽类血液。 (4)血小板:质控人血小板制品 4)间断性(首次和再次) 校准移液器和自动分注器。 5)间断性(首次和重复,至少6个月) 校准比色计和分光光度计。 2、外部质量评价(EQA) 目标是达到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当然通过一个或多个参考实验室测定结果,可 以提供准确的结果,即提供参考值。 大多数实验室都有参加地区性或局域性质量评价的计划。但是,实验室内部也可以 组织开展比对试验,属于局限性质量评价。 必须记住,虽然IQC和EQA非常重要,但也只能反映实验室性能的某一方面, 实验室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同样重要。 (二)、内部质量控制(IQC) 1、病人标本的重复试验 是一种最简单方法,如果每日工作量允许,每个标本均可做双份测定;如果标本量 太多,可对少数(4-5个)结果进行重复测定。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重复测定结果差值的平方;n=重复试验的标本数。 解释:重复试验每个标本的测定结果不能超过2s,是鉴别随机误差方法。若实验 结果s很大,该方法就不够敏感。 2、核查试验 与重复试验相似,但使用的是原先检测的一批标本。 解释:试验结果必须在2s以内。能检出检测过程中仪器和试剂变质情况。这些实 验适于Hb、RBC分析,不太适于WBC和PLT分析,不适于PCV分析,因为这类标本放置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 3、Delta试验 指同一病人当前结果与近期原先结果比较。不适用于经治疗病人或临床导致结果变 化的情况。考虑昼夜节律变化时,计数中相对大的差异必须引起注意。
4、质控标本的重复试验 单个标本的重复测定将确定重复性误差(精度),是评价技术好坏或仪器不稳定的 方法。适用于任何血液标本,但是最适于质控物,可得出重复测定结果s,然后用于质控图的制作。 解释:结果的s和CV提示精密度。精度水平表明测量操作的这种误差不会明显影 响临床结果判断。如当血红蛋白水平比原先下降10%后临床可诊断出血,就要求该方法的CV小于5%,意味着测量s不能大于4g( 80g/L)或8g(160g/L)。 对于某些试验,如血细胞计数板计数RBC,是不能达到预期精度水平,CV通常 为10%。而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精度可达2%左右,仪器就具有很高精度。 5、质控图 根据质控物均值和s(溶血液或质控血),临床实验室可制备L-J质控图。通常 横座标代表天数或批数,纵座标代表±2s或3s。 失控见于系统误差。如更换新批号试剂。当更换试剂后,应重新建立质控图。 解释:试验结果在控,所有测量结果均可报告。质控规则如下: (1)1个控制值超过±2s,警告; (2)1个控制值超过±3s,失控: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 (3)2个连续控制值超过±2s,失控:系统误差; (4)4个连续控制值超过±1s,失控:系统误差; (5)6个连续控制值超过1侧均值,警告:系统误差。 应记住的是,失控后首先检查质控物本身是否被污染或变质。 6、累积和(CUSUM)控制 这是显示试验精度的方法。CUSUM是测定值和均值之间的总差异,表明技术或 设备有缺陷的较敏感方法。可用于检出持续性变化,如漂移或倾向。 7、病人标本 在大医院,若每日血液分析标本数量超过100份,天间或周间红细胞指数均值变 化(MCV、MCH和MCHC)不会有明显差异。适于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实验室,当结果发生明显改变时,应校准仪器。较复杂 自动血细胞分析系统都有计算机程序帮助分析连续测定数据。 同样采用相似原理的手工方法是计算MCHC。每日计算所有测定结果MCHC均 值,正常情况下,均值不会超过任何1天的2s。采用此方法需先计算s,一般是计算11个工作日的连续测定结果的s, 8、纠正核查 任何未预测到的结果,实验室必须核查临床资料或用其他试验来纠正结果。例如, 血红蛋白异常增高或减低,应考虑输血或出血。低MCHC值应在血涂片上可见低色素红细胞;高MCV值与大细胞增多有关。同样,血 涂片也能证实白细胞增多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或血小板减少,但必须注意血涂片也可能导致错误。 (三)、外部质量评价 即使实验室内开展的室内质量控制已能取得可靠得结果,但只有室间评价是检出系 统误差最好方法,也是使结果具有可比性的重要方法。外部质量评价得结果统计处理方法如下: 将参加者的结果,计算均值或中位数和s。除去2s外数据,再计算均值和s。若 采用中位数,s等于中央50%÷1.35。 为了使计算的s有意义,每组至少有15名参加者,且至少一半参加者质量优良, 避免影响加权s。 计算每个参加者的"偏离指数"(DI),也就是"z积分"。表明单个实验室与 其他实验室加权均值或中位数的差异。 结果解释: <1.0=性能满意; 1.0-2.0=仍可接收,但临界; 2.0-3.0=需要复查技术,校准核查; >3.0=有缺陷,需要改正。 上述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几个重要环节,其他影响质量因素,如分析前,分析 后,实验室内规程,仪器设备、原辅材料采购、使用,和标准化等都是血液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应考虑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