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周期直接与各机构运行有关。用AU400举个例子,循环周期其实核心是反应盘的运行周期。AU400中,反应盘两个周期为一个循环,俗话说半圈一停(其实是先转60再转27个杯子),一圈下来转87个反应杯,比反应盘的杯数少一个,这样87个循环下来才能复位。反应盘初始位置的时候,冲洗站各针对应各自的反应杯号,如果位置不对,可以想象麻烦多大。初始位置不准,引发了位置报错,撞针,结果混乱(张冠李戴)这些情况,甚至出现漫盘。反应盘的初始位置,也是各针(样本针、试剂针、搅拌棒、冲洗站)的移动位置调整依据,这个位置不准,妄谈结果准确。初始位置正确的情况下,开始逆时针旋转第一个半圈,耗时9秒。这9秒当中,反应盘要完成旋转60个反应杯,停止后,试剂针从它的初始位置,也就是冲洗池位置转到试剂盘位置,同时试剂盘根据测试项目的需要,将相应试剂旋转到加注口,试剂针下降吸取定量的试剂,转到反应盘相应的反应杯上,下降分配,再回到冲洗池清洗。同时样本针从它的初始位置,也就是冲洗池转移到轨道或急诊位,下降吸取样本,再转到反应盘位置,在相应的反应杯上下降,分配。那么搅拌棒和冲洗站也是需要下降到相应的反应盘,这一切都在9秒内完成,当然,这一切最短的机型只有2秒。在这重复的9秒过程中,任何一个面板上你能看到的运动部件出现刮擦碰撞都是不应该的,都与相应的机械结构、码盘、传感器有直接的关系。根据观察到的问题出现在循环周期的顺序或时间,判断是哪一个传感器或者码盘有问题,这很关键。是位置不准需要调整还是有故障需要维修,都据此判断。一般认为随机误差是故障,系统误差需要调整。
这是面板之上你能看到的,下面看不到的泵、阀、管道、注射器等等,也能在这个循环里体现出来。该出水的针不出水意味着什么?该吸水的针不吸水,不该溢流的地方出现溢流,不该响的有异响,这些都把故障和隐患点指向一个明确的地点。
有人说循环周期只对应用有作用,是的,咋看起来是这样,循环周期直接给出了读点时间,根据这个就可以设置参数安排实验。其实,对维修的帮助也很大。但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大多数人认为维修只需要看懂管路图,找到各部件的位置,知道怎么拆卸就行了。电路好点儿的再把各个板子的调整和框图看懂就行了。其实做到这些,你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但离更高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我见过两位工程师,有一个人就是上面所说的样子,冲洗站一根针不出水,把整个冲洗站做处理,一直处理到后面的液腔、阀、泵、直到清洗剂桶和纯水桶,可谓彻底。机构异响,整个机构解体,彻底处理后重装解决。而另一位工程师,根据机构异响出现在周期里的时间,直接判断出哪一个码盘的哪一个传感器脏了,轻巧的用镊子清理干净这个传感器,同样解决问题。但遇到所有针都撞反应盘的时候,前者几乎无计可施,按照他的做法要重做整个机器的定位,这几乎不可能的。而后者先去查反应盘的旋转机构,重做反应盘传感器定位,上坡快下坡慢导致的。遇到温度问题,无论是反应温度控制还是冲洗温度控制,还是试剂温度控制,根据待机、隔夜、工作时的表现,直接判断是损坏维修更换,还是仅仅是除尘即可。
要我说,两位工程师都是高人,但我更推崇后者,颇有大将风度,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但做到这一步,得先做到前者的程度,才能再次提高。其实,除了循环周期外,应该熟悉的还有时序,不过这个时序很少有厂家提供,只能通过已有的机型时序,熟悉之后推导到另外的机型上,这个更难。
所以,哪有问题修哪儿,而且修好,是所有人都希望做到的,也就是前面讲的那位工程师的做法,这只到了能修和会修的地步。后者才是精通,当然,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