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系列生化仪的部分参数界面及名词解释
AU系列生化仪进入中国后,颠覆了以往国人对生化仪盘式进样的理解。AU自带轨道的设计显得高大上,而且速度一直是AU系列的看家法宝,让先期进入中国的贝克曼和日本毫无招架之力。不过,随着自动生化仪的普及,人们发现AU的速度并非优势,结果的不可靠性开始出现,质疑声不断。AU的搅拌系统和杯冲洗系统一直成为问题,污染和滴落甚至漫盘让操作者伤透了脑筋,还为此被加拿大药监局召回。当然还有它的半导体冰箱问题。
不过,任何机器都会出问题,也都要保养,保养不够就会遭到报应。现在的中国人恨不得回到石器时代,拿起来就用,用完不管。要求所有的机器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但就是没有保养,也不想维护,更不用说维修了,那是花钱的玩意儿,而前者则是费时费力的事情,也是不愿意做。
其实,严格的保养维护作业,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时间也花费不多,却能得到稳定可信的结果。所有的生化仪结果问题,大多出在保养和对设备的理解上。而在设备的理解上,相关名词的理解最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引导你的操作,一旦理解错误,那么结果不好也就顺理成章了。
AU系列生化仪从速度上分为400、800、1600、2000速。从反应盘数量上分为单盘和双盘,也就是800速以下和以上的区别。单反应盘配套试剂针和样本针各一个,双反应盘则是双倍针配套。冲洗站都是一组,搅拌系统有两组和一组的区分,AU400/480和2700/5400是一组,AU640/680/5800是两组。800速以上的机型都是两组光度计,一个灯泡通过光纤分配使用。
以上是简单的机器上面板介绍,下图是AU系列反应曲线的示意图:
图1 AU系列生化仪反应曲线示意
上图可以看出,AU的读点间隔都是18秒,整个反应周期有28个点,也就是28*18=504秒=8.4分钟。R1+S+R2方式,只能双试剂。R1加入读点为P0,S加入读点为P1,R2加入读点为P11。R1至R2时间为11*18=198秒=3.3分钟,S 至R2时间为10*18=162秒=3分钟,R2至P27最后反应点时间为16*18=288秒=4.8分钟。
AU的反应时间是固定的,只有28个点,没有长程反应。搅拌一共进行三次,分别是R1、R1+S、R1+S+R2。
上图是两条曲线,下面那条是试剂空白,上面那条是样本曲线,
下面以AU680为例,解释一些AU系列的名词。
1 空白概念:AU的空白(Blank)的概念有杯空白,其实这是反应杯的检查,在Photocal里进行,也是水空白(Water Blank,WB);实时水空白;试剂空白(ReagentBlank,RB)。
1.1杯空白(Water Blank,WB):AU的杯空白并不是实时的,而是需要时测定,或者执行周保养时才测定。一般更换反应杯或者灯泡或者W2清洗后才执行。而杯空白的检查是用来判断反应杯是不是在使用状态,借此判断是否自动封闭超限的反应杯。
各型号AU生化仪都有Photocal光度计校准这个菜单或者选项,在这个界面下可以选择全部反应杯或指定反应杯号的检查:
图2 Photocal光度计校准界面
这是合格的光度计校准界面,全部反应杯都是黑色字体。
绿色CuvetteCheck Error表示杯检查错误,仪器认为是擦伤。判断依据是将一个反应杯分为前后两部分进行检测,前后部分吸光度值超过0.01Abs,则认为是有划痕擦伤。
红色Mean CheckError表示平均值检查,某一个杯子反应杯的吸光度值与所有反应杯吸光度平均值的差异不能大于0.03Abs,否则该杯将被红色标记,系统自动封闭该反应杯。
橙色Lamp CheckError是灯泡检查,这一项要经过两次比对,第一次是所有反应杯在所有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小于等于1.7Abs,第二次是将所有反应杯的光度计值与更换灯泡后的该反应杯光度计值做比较,两次的结果应该小于等于0.1Abs。这两次检查有任何一次超限就会被橙色标记。
要注意的是,仪器并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换的灯泡,其实是跟上一次的Photocal值做的比较。这一点与AU老型号的机器蓝色标记类似,新型号去掉了蓝色标记,改用橙色标记。
偶尔几个反应杯出现颜色标记时,可把该反应杯取出,人工清洗擦干后再行测试。或者干脆更换。出现橙色或者蓝色,可先行保存,然后接着点击检查,也就是说上次的数据可能是很久之前的,保存一次把数据库的数据覆盖,然后再检查,这样两次的比较就应该很接近,蓝色或者橙色就会消失。但如果这么操作还是无法消除橙色,就要尝试更换反应杯或者灯泡了。
大面积的出现红色,应该首先检查冲洗站,漫盘的可能性最大。大面积出现绿色或者红绿兼而有之,首先检查灯泡和灯泡供电,光源不稳可能性最大。
在Photocal检查里进行的杯空白是利用去离子水作为介质的,并不是空反应杯进行测试。所以这里的杯空白又叫水空白(Water Blank)。但Photocal并非强制性,也不是每天必须的。而且是个多合一的数据,同时是用来判断反应杯是否能够使用的依据。这个水空白的数据在定标、结果计算里会经常用到。
后面用到的水空白校正公式是:ODF(X)=OD(X)-F(X)
ODF(X)是水空白校正后的吸光度值;
OD(X)是水空白校正前的吸光度值;
F(X)是该反应杯的指定波长吸光度值;
X是0-27个读点。
1.2 实时水空白:是冲洗站每次清洗完反应杯后测定的水空白数据,这是实时的,每次清洗后的水空白数据与上次的Photocal光电校准里的水空白数据进行比较,误差太大则自动封闭,暂时不使用。
注意:如果上次Photocal检测的时候,水质出现问题,会导致所有反应杯的平均值偏高,这时并不会颜色标记。但当水质恢复后,实时空白会远远低于当初的的水空白,也不会报警。但由上次水空白记录的数据计算的结果或试剂空白可能会出现负值,导致结果错误或试剂空白失败。所以说这是一个考虑点,如果想排除这个因素的干扰,做一次Photocal保存然后再执行一次保存即可。当然可以反推,这次的水质不好也会造成结果的混乱。
1.3 双波长校正:在使用双波长的项目里,主波长的吸光度减去付波长吸光度。
双波长校正公式是:ODP(x)=ODM(X)-ODS(X)
ODP(X)是双波长校正后的吸光度值;
ODM(X)是主波长的吸光度值;
ODS(X)是付波长的吸光度值;
X是0-27个读点。
1.4 试剂空白(Reagent Blank,RB):以去离子水为样本,按照项目参数的设置进行测试,得到的整条曲线的各个读点的吸光度值,由于只有试剂参与,所以又叫试剂空白。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值是经过水空白校正的,也就是说减去水空白值。
试剂空白也是经过双波长校正的,根据测试方法的不同而决定是否采用试剂空白校正。END1、RATE1和FIXED1这三种方法不使用试剂空白校正,这三种方法是采用的水空白校正。
试剂空白的校正公式是:ODR(x)=ODP(X)-RB(x)
ODR(X)是试剂空白校正后的吸光度值;
ODP(X)是双波长校正后的吸光度值;
RB(X)是试剂空白吸光度值;
X是0-27个点。
图3 试剂空白示意图
由于END、RATE、FIXED三种方法都采用试剂空白校正,所以试剂空白变得非常重要。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甚至不同试剂瓶间的试剂空白可能会相差很大,所以在菜单Calibration Parameters定标参数里,Advanced Calibration选项有批号、换瓶等选项,更换批号或瓶号即会重新定标。而重新定标之前必须先做试剂空白。
试剂空白在定标参数里,可以单独测试,也可以与定标一起测试,但绝不可以单独做定标而不做试剂空白。
而有些实验室既不执行换瓶换批号定标,也不单独执行试剂空白,或者执行试剂空白时作为样本的去离子水有问题,导致保存在仪器内的试剂空白过高,由于不检查试剂空白范围,所以并不报警。但在样本测试或定标时导致负值出现。
所以在AU系列生化仪上,试剂空白和Photocal是经常要做的,是耽误了些时间,耗费了一些试剂,但保证了结果准确,还是值得的。每日开机,可以不做定标,但试剂空白是一定要做的。
试剂空白每次执行的次数可以最大到4次,一般要选择两次以上,这样可以看出重复性,继而推导仪器可能存在的问题。连续两次试剂空白则计算平均值,三次是取两次接近的值平均,四次的话则是去掉最大最小值,剩下的两次平均。
下图是站上上截取的一幅试剂空白的图:
图4 试剂空白示意图
由图可以看出,P0-P27所有读点的吸光度值都在数据库里保存。根据测试参数的设定,有三个主要值单独标示。P0就是R1加入的吸光度值,这个值理论上同瓶试剂不会改变,或者改变范围很小。Px是第一个测试点的值,如果只有单点,那就是这个点的吸光度。Py是最后一个点的吸光度。上图是ASO项目,END方法,读点分别是10和27,那么Px就是10点的吸光度,Py就是27点的吸光度。
批号和瓶号全部输入的是位置号,也就意味着不会变更,也就不会自动定标。
下图还是这个网友提问的图片,可惜拍照的不全:
图5数据监测常规界面示意图
由于只有14-27点的数据,那就有什么看什么了。而且是单波长,所以没有双波长校正。
图中的最大OD和最小OD分别是各个波长、反应吸光度和试剂空白的个点吸光度的最大最小值。
由于数据不全,我们看上图的试剂空白,最大OD出现在P12点,0.4079,而P11点更高是0.4093,但这一点不计数。最小OD值出现在P4点,0.0062。
而反应最大OD出现在P27点,0.4331。最小读点应该在P11点之前,图上显示是0.058,比试剂空白的最低点还要低。
反应OD是根据公式计算的,终点法大体是最后选择点的吸光度减去首先选择点的吸光度乘以液体比率系数。这个后面可能会有计算方法的解释。
下图是一个完整的数据监测界面:
图6 完整的数据监测常规界面示意图
这张所谓的完整图示,其实也没有13-27点的数据。不过屏幕左侧是完整的,上面清晰的告诉我们,样本测试的日期、校准日期、photocal日期和试剂空白日期。不过这个项目采用的END1方法,所以没有试剂空白数据。
这个结果的反应曲线如下:
图7 反应曲线示意图
上图绿色线条是付波长曲线,蓝色线条是主波长反应曲线,红色线条是反应曲线,也就是主波长减去付波长的拟合线,但图中没有设置显示。由于这是厂家说明书上的演示,所以measuring point-1 测量点1选择的是0-1,measuring point-2没有选择,因为是单试剂。这个读点选择的很有意思,P0点加入R1开始,加入样本后的第一点P1就结束,后面的曲线都是瞎忙活,早就测试完了。就算ALB反应快,但也不至于此。
2、测试方法:AU系列测试方法有终点法、速率法和固定点法。
2.1 终点法:终点法在测试方法选择里有END和END1两个选项。
END是试剂空白校正,也就是测定样本的吸光度值减去该点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值。
END1是水空白校正,也就是测定样本的吸光度值减去该点水空白的吸光度值。
当然,二者都可以选择或者不选择双波长校正,而且二者都可以选择一组读点还是两组读点,以形成一点终点法还是两点终点法。
图8 一点终点法示意图
图9 两点终点法示意图
R1.V是R1试剂的体积;
S.V是样本的体积;
R2.V是R2试剂的体积;
Pz是第一读点,也叫初始读点,在参数设置里是Measuring Point-1,在终点法里是R2之前之后各一个点;
Px是第二读点,也叫最后读点,在参数设置里是Measuring Point-2,在终点法里不使用这组读点。
在如果不使用R2,也就是单试剂,是图8的示意图,第一读点一般选择0-27,第二读点不选择,这样结果会扣除R1的空白。如果选择END方法,则两个点都要减去该点的试剂空白后再相减。由于第一读点本来就是R1的空白,理论上应该与试剂空白P0的是数值相差无几甚至完全相等,所以只需要第二读点减去该点的试剂空白即可。
如果选择END1方法,那么两点的数值均要减去水空白。理论上水空白的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所以两点减去的值都相同,然后两点间再相减,得出的吸光度值用于浓度计算。
要注意的是:AU640和AU680对Measuring Point的概念是不同的,前者Measuring Point-1是主读点, Measuring Point-2是前一点,也就是空白点。而后者正好相反。Measuring Point两组点都选择,是给双速率法和双固定点法准备的,终点法用不上。
在图9中,是双试剂终点法,需要试剂样本空白,也就是R1+S的空白,所以第一读点的Fist应该在R2加入之前的一个点,也就是图中的Pz,一般选择P10读点;Px则是第一读点的Last点,反应结束的点。
终点法的反应OD值计算公式是:
反应OD=(Px-K2*P0)-(K3*Pz-K2*P0)
K2是R1体积和总反应量的比值,也就是R1.V/(R1.V+S.V+R2.V);
K3是R1+S的体积和总反应量的比值,也就是(R1.V+S.V)/(R1.V+S.V+R2.V)。
图5中的光路校正其实就是这个K值,由于参数不全,无法计算反推罢了。
如果选择是END方法,而且Measuring Point-1的都选择上的话,那就是两点终点法扣除试剂空白,公式就成为:反应OD=(Px-RBPx)-K3(Pz-RBPz)
也就是各点的吸光度值减去各点的试剂空白吸光度值,再进行体积系数校正。
如果选择是END1方法,而且Measuring Point-1都选择上的话,那就是两点终点法扣除水空白,公式就成为:反应OD=(Px-WB)-K3(Pz-WB)=Px-K3Pz
我们常常习惯使用测量点吸光度值减去水空白(或者杯空白)的方法,并不习惯减去试剂空白,所以END1方法在国内采用的很多。而END减去试剂空白的方法,由于试剂原因和执行时间的问题导致一些结果出现负值,特别是低值标本。
闹得沸沸扬扬的免疫比浊项目用终点法都在R2之后的问题,大可不必使用两点终点法,直接使用一点终点即可,只设置Measuring Point-1(例如:Fist0-Last27)。而非要使用两点终点法,那就只能R2之前之后各一组点,这毫无疑问
见过很多实验室里的试剂空白都是空的,根本不做,因为方法都采用END1、RATE1和FIXED1。
在终点法当中,无论采用一点还是两点,亦或是END还是END1,都有一个先天不足,那就是样本本身的空白无法排除,有的样本本身的颜色就很深,加入试剂后反应度很小,可能会造成假阳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U可以采用样本空白校正(sample blank correction)。
在菜单Parameters>Common Test Parameters>Test Name中,选择点击下面的Sample Blank,就会出现样本空白界面,一共只能选择10个项目,分别选择每一个项目的颜色和空白项目名称,然后保存。在进行这个项目测试的时候,就会先占用一个反应杯,用去离子水做试剂稀释样本进行样本本身颜色的比色(样本空白),然后再占用一个反应杯,用参数设定的试剂进行比色(颜色反应),最后颜色反应的吸光度值减去样本空白的吸光度值。
样本空白的计算公式是:反应OD=ODC-K*ODB
ODC是该点的颜色反应吸光度值;
ODB是该点的样本空白吸光度值;
K是样本空白体积和颜色反应体积的比值,一般是1。
根据END或END1方法的不同,还要分别减去该点的试剂空白或者水空白。下图就是样本空白校正的示意图:
图10 样本空白校正示意图
2.2 速率法 Rate:AU中, 有Rate和Rate1两个速率法选项。
Rate,是扣除试剂空白的速率法;
Rate1,是扣除水空白的速率法;
速率法可以使用单速率法和双速率法两种方法。
图11 速率法示意图
当使用单速率法时,只有上图的△OD2,参数中只选择Measuring Point-1就行了,给出开始和结束的两点,仪器根据这两点计算每分钟吸光度变化。这也是最常用的速率法。
当使用双速率法时,就要在R2加入之前选择两个点,作为Measuring Point-1的值,然后在Measuring Point-2里输入R2之后的两个点,这样前者是△OD1,后者是△OD2,计算公式时:
反应OD=(△OD2-△OD1)/min
当然,Rate方法要减去各点的试剂空白再计算△OD,Rate1要减去水空白再计算△OD。
与终点法一样,大多采用Rate1方法。
线性范围(Linearity Limit):在速率法当中,线性检查是必要的。根据速率法选择的读点数不同,系统将全部读点一分为二,分前半程和后半程两部分分别进行△OD/min计算,然后二者再进行公式计算。
图12 速率法线性检查示意图
前半程的△OD/min为△E1,后半程的△OD为△E2,在菜单参数设置里面有个Linearity Limit选项, [|(△E1-△E2)|÷|(△E1+△E2)/2|]*100≤Linearity Limit为正常线性,否则判断为线性错误,结果有*号提示。这是第一个线性判断依据。
第二个线性判断依据是|(△E1-△E2)|≤0.003,否则也会判断为线性错误。这个0.003是系统默认值。也就是说前半程和后半程的△OD/min差值绝对值不能超过0.003(Q键菜单中的Decision of Linearity Check设置)。
逆向反应检查(Reverse Reaction Check):在速率法反应中,逆向检查也很有必要,如果在读点范围内有任何一个点出现反转,哪怕是整个读点区的反应趋势没有改变,都会被监测到,在结果中用* 号提示。
图13 逆向检查示意图
检查公式是:
正反应 (Pn-Pn+1)/2>0.002
负反应 (Pn+1-Pn)/2>0.002(Q键菜单中的Decision ofReaction设置)
所以,当结果出现*号提示时,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可能是某一点颠倒了方向,也可能是线性不好。
延迟时间检查(Lag time check ): 反应启动开始(P11点)到速率读点之前的这段时间都叫做Lag-time,(例如速率法读点P19-P26,P11-P19之间的时间就是延迟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如果高于动态(活性/浓度)范围(Dynamic Range)设定值的两倍,仪器会认为是过度反应,据此报告浓度转换值并带有“E”旗标。如果此处低于动态(活性/浓度)范围(Dynamic Range)设定值的两倍,则使用参数设置的速率读点(P19-P26读点)进行计算并报告转换的浓度值。 延迟时间检查(Lag time check )可以用来进行底物耗尽判断。 如果采用Lag time check判断底物耗尽,那么速率读点不要太往前,把P11-P18点让出来。 这是用于底物耗尽的判断用法。当然也可以用于读点前移的设置。 读点前移的设置要与MAX OD(最大吸光度)和MIN OD(最小吸光度)参数配合使用。 上升速率法的读点区吸光度高于MAX OD,下降速率法的读点区吸光度低于MIN OD时,会启用读点前移。但有条件限制,就是读点区只要有两个或以上的读点不在MIN OD或MAX OD之外,这个方法就无效。例如:读点区是P19-P26,全部在MIN/MAX OD之外,则启用。如果只有P21-PP26在MIN/MAX OD之外,依旧按照正常的速率法计算。此时已经底物耗尽了,结果自然假性偏低,所以并不可靠。 假如吸光度读点在MIN/MAX OD之外,浓度/活性计算按照延迟时间的速率进行。也就是P11-P19之间的速率用于计算浓度/活性。 当下降反应开启了LAG-TIME和设置了ODLIMIT的Min OD,速率反应低于Min OD设置值时,结果会用B提示。
当上升反应开启了LAG-TIME和设置了ODLIMIT的MAX OD,速率反应高于MAX OD设置值时,结果会用D提示。
图14 速率反应过快示意图
图中的a线是正常速率曲线,b和c都过快,而且低于Min OD设置的0.5的范围。
在速率法当中,也可以选择使用样本空白校正,利用单独的反应杯进行样本空白比色,然后再相减。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在速率法中,读点区域两点间的吸光度变化也要被监测,不然会漏报高浓度样本。而高浓度样本不完全会造成底物过剩。所以在动态范围里设置最低最高吸光度,用来监测两点间的吸光度变化。超过高值限制则用F提示,超过低值限制则用G提示。
2.3 固定点法(FIXED):在AU中,有FIXED和FIXED1两个选项。也叫做两点法。
FIXED,是扣除试剂空白的固定点法;
FIXED1,是扣除水空白的固定点法;
固定点法都可以采用单固定点和双固定点法。也可以进行样本空白校正。
图15 固定点法示意图
反应OD的计算公式是:
ΔOD = (Px - Py) - K1 X (Pw - Pz)
K1是体积校正系数,(R1 +S)/(R1 + R2 + S) ;
Px, Py MeasuringPoint-2的第一点和最后一点的吸光度值;
Pw, Pz MeasuringPoint-1试剂样本空白的第一点和最后一点吸光度值。
由于固定点法仅仅是主读点区两点间的差值,而且都在R2之后,所以无论终点法还是速率法都可以这个使用。
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免疫比浊项目用终点法都在R2之后的问题,换成这个方法即可,也可以说选点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方法上。而采用这个方法,Measuring Point-1和Measuring Point-2的间隔要相当远才行。例如,单固定点法一般这样选择:Measuring Point-1 Fist12, Last27;双固定点法一般这样选择:Measuring Point-1 Fist2, Last10;Measuring Point-2 Fist12, Last27;
3. 定标方法:分为ACAL自动定标和MCAL人工定标两大类。ACAL可分为AA、AB和7AB三小类,MCAL可以分为MB和7MB两个小类。
3.1 ACAL 自动定标:根据给定的定标液位置和浓度,以及计算公式进行的自动定标曲线绘制。
ACAL AA:是两点线性定标,给出两个定标液浓度,自动计算绘制一条直线(线性定标的曲线)。这种方法适用于零浓度值不过原点的定标,也就是说有截距。
ACLA AB:是单点线性定标,只需要给出一个定标液浓度,自动计算绘制一条经过原点的定标曲线。
根据直线公式:Y=KX+B得知,K为直线的斜率,B则是截距。
图16 AA和AB定标曲线示意图
上图坐标系是扣除水空白的,也就是说不考虑水空白的因素。
如果选择了END1、Rate1和FIXED1这些扣除水空白的测试方法,又是线性定标的话,直接选择AB即可。如果选择AA,则会出现一个零浓度截距ODa,也就是试剂空白,当试剂改变,出现波动的话,可能低值标本会出现负值。因为有可能试剂空白发生改变,低于定标时很多,这样低值样本的OD会低于ODa很多,AA直线延长下来,浓度X轴的值就是负的,到了第二象限去了。
如果选择了END、Rate和FIXED这些扣除试剂空白的测试方法,又是线性定标的话,直接选择AA定标即可。因为每次定标前必须执行试剂空白测定,这个截距会自动被试剂空白校正过来,这样就会把X轴移动到X1位置,相当于AA也是过了修正后的原点。如果这个时候选择AB方法,则很有可能低值标本的吸光度是负值的情况下才能得出低值浓度,到了第四象限去了。
所以说,测试方法和定标方法要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并不是绝对的哪一个方法负值概率就低。
无论是试剂空白校正还是水空白校正,前提是要经常做试剂空白和水空白,不然依旧会导致负值出现。
ACAL 7AB:是多点线性或多点非线性定标,最多7个点,最少2个点,默认零浓度点为原点。
图17 7AB定标曲线示意图
7AB定标可选择的公式很多,后面会单独介绍计算公式。
3.2 MCAL 人工定标:根据跟定的数据绘制定标曲线,而不需要定标液。
MCALMB:给出线性定标的直线斜率,也就是K值,默认是过原点的。
MCAL7MB:多点定标,最多7个点,最少两个点。但每两个点间的斜率要人工给出,也就是说只能给出折线,做不了弧线。
图18 MCAL MB和7MB示意图
由此可以看出,MCAL是最不靠谱的定标方法,能不采用就不采用。
3.3 定标公式(Fomula):与定标方法配合使用,确立定标曲线的绘制方法。
在菜单Parameters>Calibration Parameters>CalibrationSpecific中,会见到下面的图:
图19 AU定标参数界面
上图中CalibrationType里就是选择刚才所讲的定标方法,Fomula就是计算公式。
Straight Line 直线线性,公式是:y = Ax 或 y = Ax + B
Polygonal Line 折线,公式是:y =Anx + Bn
Quadratic Type 二元二次方程,公式是:y = Ax2 + Bx + C
Tertiary Type二元三次方程,公式是:y = Ax3 + Bx2 + Cx + D
Tertiary Type (ReversedFunction) 反转的二元三次方程,公式是:
x = Ay 3 + By 2 + Cy + D
EIA-TYPE 1 对数曲线Logit-Log4P
EIA-TYPE 2 对数曲线Logit-Log5P
EIA-TYPE 3 指数函数曲线
EIA-TYPE 4 可能是同工酶多点线性
Spline 样条曲线
图20 部分多点定标曲线的计算公式
在AU系列中,定标公式使用最多的是线性、EIA-TYPE 1和Spline。这里不再给出各公式的曲线趋势图。
3.4 定标检查
在图19的定标参数界面中,有个Counts,这是每次定标的重复次数,最多4次,一般选择2次,这样可以验证仪器的重复性。
在线性定标中,可以选择是否进行斜率检查(Slope Check), 也就是与上次的斜率值进行比较,超过一定的范围则报告错误提示。而这个百分比范围是在Q键菜单里设置的。
定标参数中,允许范围(Allowable Range Check)检查也是有必要的,它规定了试剂空白和定标液的吸光度值不能超出多少范围。这一项只能是ACAL方法时才能设置。
高级定标(Advanced calibration)选择Yes时,可以选择LOT-LOT,LOT-Bottle,Bottle-Bottle等批号和瓶号改变而自动进行试剂空白和定标作业。
在这个界面下,还可以选择定标和试剂空白的稳定期(Stabilty),可以设置X天X小时的方式,超过这个时间范围,系统会提示重新定标。
MB type Factor其实就是人工定标的因数,也就是手工输入的K系数,当选择MB定标时这个参数必须输入。
1-point Calibration Point 是一点定标校正的点,也是两点或多点定标才能使用,要么不填,要么填写1-7的数字,表示要校正哪一个点,这个点一定是小于最高浓度的一个点。换句话说,不能校正最高浓度点。
with CONC-0 复选框是让操作人员选择是否使用零浓度定标液,如果使用就打上√。这个只在2AB-7AB的时候与1-point Calibration Point配合才能使用,在一点校正的时候,是否加上零浓度点,形成一个两点校正。
定标曲线修正:在多点定标中,由于最高浓度定标液缺失或者只有一个非最高浓度值的非上次定标所用的定标液,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修正定标曲线的话,可以采用一点定标修正,也可以采用拟合曲线校正。
图21 1点校正示意图
上图的曲线校正公式是:ODn'= ODn × (OD3'/OD3)
CONC3是修正的那一个点的浓度值,相应的通过计算OD3(原来的曲线该点吸光度值)和OD3’(修正后的该点吸光度值)的比值,计算其它各点,从而重新描绘定标曲线(实线)。
图22 带有零浓度点修正的1点校正示意图
上图的曲线校正公式是:ODn'= (ODn- OD1)*[(OD3'-OD1')/(OD3-OD1)+OD1’
用零浓度点和CONC3两个点进行曲线修正。
图23 拟合曲线校正示意图
在定标参数界面里,除了输入各种定标液的浓度值和位置外,在下面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在定标完成后的修正。
Point Cal. for Master Curve 这一项就是利用拟合曲线修正点的设置,后面紧跟着的是No.of Correction Points选择,可以选择1-2个点,然后是User Master Curve,就是使用何种拟合曲线(MC1或MC2,也就是1点还是两点)。接下来就是输入需要拟合的1个或两个点的浓度值和名称,系统会在执行定标的时候自动拟合。
图23的虚线是原来的主曲线,给出的两个拟合点CONC1/2与原来的定标液浓度值可以是毫无干系的,通过这两个点,把整条曲线拟合校正。
计算公式是:OD(n)=[OD(n)m-OD(2)m]*{[OD(1)-OD(2)]/[OD(1)m-OD(2)m]}+OD(2)
图24 线性自动定标参数示意图
这是线性自动定标的示意图,与图19的手工多点定标可以比较出差异。
因数和吸光度(Factor/OD Range)范围检查:这是针对线性定标的AA和AB进行的检查,斜率和因数不能超过规定的范围,否则会报错导致定标失败,如果不进行该项检查,则最低最高值放到最大,因数范围是:±9999999,OD吸光度范围是-2.0000至3.0000。
多点斜率检查(Multi-Slope Check):这是内置的检查项目,多点定标中,根据反应方向的不同,各点的吸光度值应该依次增大或者减少,违背这个原则就会被认为出现拐点而报错,定标失败。
4. 测试参数设置:
图26 测试参数基本界面示意图
测试名称(Test Name):测试名称登记注册后,就可以设置参数菜单。
样本形式(Type):有血清、尿液等选择(“Serum”,“Urine”, “Other-1”, and “Other-2”.)
操作选项(Operation):是否启用这个测试项目。
样本相关参数:
样本体积(Sample Volume):非自动稀释样本的范围是1.6-25ul,如果要机内稀释,范围则是1.6-20ul,可以0.1ul步进;
稀释后样本量(Dilution):有0和10ul可供选择;
样本预稀释比例(Pre-DilutionRate):有1、3、5、10、15、20、25、50、75、100可供选择。选择比例后,仪器自动按照此比例加注稀释液。
此功能会延迟报告结果的速度,整机速度也会延迟一些,但可以大大减少高浓度样本警报的比例。
试剂相关参数:
试剂量(Reagent Volume):0,10-235ul之间,1ul步进。
稀释液(Dilution):试剂稀释液的量,有些浓缩试剂是可以稀释的。每种试剂和稀释液的量不能超过250ul;
R1+S+R2的总量不能超过450ul,不能低于120ul。
试剂吸光度范围(Reagent OD Limit):分为第一试剂吸光度高低限制和第二试剂吸光度高低限制,如果超过这个限制,会提示Y(y)和U(u),要么留空,要么放到最大:-2.0000和3.0000。
公共试剂(common Reagent):这是针对3试剂项目应用的,是在菜单Parameters>Common Test Parameters>CommonReagents中设置的最多10个试剂。不过,这里的三试剂与AU自有的糖化血红蛋白的三试剂概念不同。前者是采用三种试剂完成一个项目的测试,而后者是采用三种试剂完成两个项目的测试,两个项目的波长、方法甚至反应方向都不相同。
反应方法相关参数:
波长(Wave Length):主波长Pri.和付波长Sec.可以选择,主波长必选。
方法(Methed):就是反应方法,END、END1、Rate、Rate1、Fixed、Fixed1可供选择。
反应方向(Reaction Slope):有+和-可供选择,代表正负反应方向;
测量点(Measuring Point):分为Measuring Point-1和Measuring Point-2,每组点都有开始点Fist和结束点Last输入框。
该点的选择与反应方法有关。一定注意AU680的这两组点与AU640的概念不同。
AU640中,Measuring Point-1为主读点,Measuring Point-2为子读点。而AU680,常规使用时,Measuring Point-1是主读点,在双速率法和双固定点法时是子读点,Measuring Point-2则成为主读点。
举例说明:
Measuring Point的使用
单试剂终点法:Measuring Point-1 Fist(0),Last(Px)。Px是1-27点之间的读点,根据需要设置,这也是一点终点法。
双试剂终点法,带试剂样本空白的:Measuring Point-1 Fist(Pz),Last(Px)。Px是11-27点之间的读点,根据需要设置。Pz是1-10之间的读点,根据需要设置,也就是R2加入之前的一个点,这也是两点终点法。
单速率法和固定点法:Measuring Point-1 Fist(Pw),Last(Px)。Px和Pw是11-27点之间的读点,根据需要设置,Px>pw,都在R2之后。
双速率法和固定点法:
Measuring Point-1Fist(Pz),Last(Pe)。
Measuring Point-2Fist(Pw),Last(Px)。
Px和Pw是11-27点之间的读点,根据需要设置,Px>pw,也就是R2之后的一组读点。
Pz和Pe是1-10点之间的读点,根据需要设置,Pe>Pz,也就是R2之前的一组读点。
反应监测参数:
线性范围(Linrarity Limit),可以单独使用,详见前面的介绍;
延迟时间(Lag Time Check),与吸光度范围结合使用,详见前面的介绍;
吸光度范围(OD Limit),与延迟时间结合使用,详见前面的介绍;
以上只能速率法使用。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详见前面的介绍;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Factor):与动态范围配合使用,利用直线方程Y=AX+B,进行斜率A和截距B的修正,修改A、B值后,已经测定的结果数值实时改变。默认为1和0。在动态范围检查之后进行相关系数检查。
制造系数(Factor For Maker):与动态范围配合使用,利用直线方程Y=AX+B,进行斜率A和截距B的修正,在动态范围之前进行制造系数检查。
对于某些项目的结果,质控值与靶值总是相差一个范围的数值时,利用直线相关系数和制造系数校正很有必要。
试剂稳定期(Onboard Stability Period):试剂放入试剂仓后的稳定期,超过这个时间则报告试剂失效,提示更换试剂。
图27 LIH样本检查设置界面
LIH样本是脂血(乳糜)Lipemia、黄疸Icterus和溶血Hemolysis的三个首字母缩写,这三种样本对结果的影响很大,因为样本本身的颜色就很重。目前大多采取的方式是上机前人工判断,将这三种样本单独稀释后上机,或者将这三种样本单独修改参数,用样本空白通道的方式进行校正,还有的是上机自动稀释,还有的采用两点终点法和双速率双固定点法来尽可能的消除干扰。
AU自带的LIH参数设置,是机器自动进行LIH样本的定性判定,并在结果上给出提示。
采用LIH分析,需要在公共试剂里添加一个专用的或者非专用的LIH试剂。AU自己有专门的LIH试剂,而非专用的试剂一般是生理盐水或者水或者测试项目本身的试剂,这些都需要在公共试剂界面里进行设置。
在LIH参数设置界面里,LIHReagent要选择专用试剂(Dedicated)或者非专用试剂(Not dedicated),设置好样本量和稀释量,以及第一试剂的量,然后就是设置一个+到五个+的吸光度值。
LIH检测是内定的参数,无法进行更改。大致原理是用专用盐水(或者生理盐水、去离子水、项目R1试剂)与样本混合,分别读取410(主波长)和480nm(付波长)波长下的P1(主读点)和P0(子读点)点吸光度值,570和600nm的P2和P0点吸光度值,660和800nm的P3和P0点吸光度值。也就是说有三个内置的MB定标的终点法项目,分别检测LIH在P1、P2、P3点的数值。
吸光度计算方法是:
脂血(乳糜)Lipemia检测的吸光度值= P3(OD660-OD800)-P3(RBOD660-RBOD800)
也就是P3点的主波长660nm吸光度值减去子波长800nm的吸光度值,然后减去同点的试剂空白相应波长的差。
黄疸Icterus检测的吸光度值=P1OD480-P2OD570)-(P2RBOD660-P3RBOD800)
P1点的480nm吸光度值减去P2点的570nm吸光度值,再减去P2点的660nm和P3点800nm的试剂空白吸光度差值。
溶血Hemolysis检测的吸光度值=P1(OD410-OD480)-(P2RBOD660-P3RBOD800)
P1点的410和480nm的差值减去减去P2点的660nm和P3点800nm的试剂空白吸光度差值。
LIH检查的P0-P3点设置是在Q键菜单里,可以根据需要修改,不过默认的已经足够了,一般都是样本加入后的两三个点。
得到吸光度值数据后,还要经过公式计算才能得到检查值:
LIH检查值=[反应吸光度值*(R1.V+S.V)]/(300)*(18)/(S.V)
计算出的LIH检查值与LIH设置里的LIH判断水平(LIH Judgment Level)进行比较,符合哪一个范围就报告哪一个定性。
AU的手册上,除了说明专用试剂外,对于判断水平的设置只用了一句联系厂家服务人员带过。但在AU640这样的老版本手册中,提供了计算方式和公式。
设置LIH检查,这么多年我仅做过1次,当时是一家医院两台同样的机器,用生理盐水做了10个正常人的标本,计算前几个点的吸光度值,按照公式计算后,得到的检查值乘以20%输入到第一个+号那里,超过这个吸光度就报告一个+号,然后翻倍输入其余几个+号那里。后来几天的测试结果出来后,院方竟然比较满意,从一个+号到五个+号都有出现,重点复查了一个+号的标本,认为取值范围比较准确。
在AU640的说明书里,厂家给出了一个实例,但也声明仅仅是例子,并不代表标准,各实验室要自行确定数值或联系客服。
由于是定性检查,而且占用反应杯很多,每个项目都开展的话,生化速度势必会降低很多。而且并不多收费,所以很多医院并不启用这个功能。
图28 ISE参数设置界面示意图
ISE参数设置:安装ISE模块后这个界面才有效。
在这个界面里,可以选择血清或尿液的K、Na、CL三个电解质项目是否开启;样本量和稀释量的设置,中标液和高低标准液浓度的设置,以及动态范围和相关系数的设置等。
图29 糖化血红蛋白设置界面示意图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上图是AU专用试剂的糖化血红蛋白参数界面,如果第三方的试剂参数与此类似,照抄或稍微修改即可。根据这个参数做出来的数值有三个,其中T-Hb和HbA1c是直接测定出来的,HbA1c%则是((HbA1c/T-Hb)×91.5)+2.15计算出来的。
采用这个参数,需要固定三个试剂通道,也就是100、101和102,名称分别是HbA1c%,T-Hb和HbA1c,这是不可更改的。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T-Hb和HbA1c是两套反应,有各自的波长、方法、试剂以及读点。
图30 计算项目设置界面示意图
计算项目(Calculated Test):这是设置根据任意几个结果计算另一个结果的界面,给出根据哪几个测试结果(Test Name)和常数(Constant)的值(Value),再经过给出的公式(Formula)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
比如经常用到的AST/ALT比值项目,就可以在这里进行设置,计算后在结果里多出一个AST/ALT项目和数值。
图31 范围设置界面示意图
范围(Range)设置:这个功能目前很少使用了,因为都用LIS进行设置。在这里,可以设置正常范围,根据年龄段和性别设定正常范围,危急值设定,还有项目结果的单位。当然也可以设置是数值还是旗标,也就是定性还是定量。
5.自动重测参数(Repeat Parameters)设置:自动重测功能十分有用,特别是针对特异样本,比如浓度极高的样本非常有效。但自动重测功能设置很有琢磨劲儿,不是简单的超过高低值就重测这么简单。首先要了解一下旗标
5.1旗标(Flag):下图是AU680的旗标,以及旗标产生的范围,不做翻译,可自行翻译或对照中文手册。
图32 旗标Flag列表
5.2 自动重测公共参数(Repeat Common):
图33 自动重测公共参数示意图
在这个界面中,Data Flag数据旗标里有两个选项(是否启用旗标自动重测和是否将重测结果覆盖原始结果),和三组选择。
第一组选择是等量重测,20个旗标可供选择,可以全选也可以部分选择。当选择的旗标出现时,自动等量样本重测一次。这个意义不大,首先仪器要保证的是重复性,如此重测数值差别不大,其次是重复性不好的仪器,无论怎么重测都无法保证准确。
第二组是减量重测,比如速率法的D、B旗标有可能是底物过剩,所以要进行稀释。还有@旗标和高于危急值的样本等等。
第三组是增量重测,比如低于危急值的样本等。
在Group组中,可以选择一旦某一个项目重测,处于该组中的其它项目也一并重测,比如AST和ALT一组,Tbil和Dbil一组等等。
5.3 自动重测基本参数(Repeat Specific):
图34 自动重测基本参数界面示意图
在这个界面里,可以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自动重测设置。等量、减量、增量的设置,一般等量不采用稀释,减量是配制稀释比率,而增量一般是增加样本量。
重测判断范围(Repeat Decision Range)和反应能力范围(Reflex Range)是结合重测组使用的,如果超过这两个范围的设置,整组其它项目一同重测。
如果进行动态范围检查,那就勾选Dynamic Range Check。
由上我们看出,启用自动重测的前提是将有关旗标的选择都设置正确,例如定标检查和反应检查以及质控检查的各个参数,如果都放到最大,那么旗标就不会出现,而不出现旗标,也就不会自动重测。
大多数实验室是不启用自动重测的,但也见过多个实验室启用,确实做到了省心,结果可信。但人家在设置参数的时候,也确实费了不少功夫。试剂档案里,将每个厂家每个批号每个点的试剂空白都做了记录,由此算出正常的范围。几乎每天都将每个项目的最高最低值以及吸光度值记录,日积月累下来,超限范围也就有了。所以这样的实验室利用自动重测的增量和减量,得到了非常准确的结果而不用人工干预。
6. 相关性(Correlation) :相关性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同一标本的两个测试项目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判断试剂和仪器的性能。在AU中,数据监测(Data Monitor)菜单有自动相关性图表(Correlation Chart)功能。
图35 相关性数据浏览示意图
图中给出的相关项目是ALB和Glue,当然也可以自行设置,设置是在相关性设置的主屏幕里。
图36 相关性主屏幕示意图
在X轴和Y轴分别选择相关项目,设定统计日期范围。
有了项目和数据,那么绘制相关性图表就变得容易很多。
图37 相关性图表示意图
X轴和Y轴的坐标可以在Gragh Scale里设置。系统会自动计算出r值,也就是相关系数。
7. 数据输出
由于生化仪本身存储了大量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后期处理是某些专业人士的必须。
最简单也最常见的方法是联机输出(Online),但这种方式只输出数值并不给出吸光度值,所以仅仅用于LIS结果报告和数值的简单统计。
7.1 联机(Online)输出:
图38 联机设置界面示意图
这张图是选择哪些结果将被输出。
图39 联机协议界面示意图
这张图可以选择通讯协议、接收到错误后的动作以及开始结束码的设置。
图40 联机测试号界面示意图
这张图可以进行测试名称和测试号的查询,联机输出的是测试号,而不是测试名称。
7.2 保存数据(Save Data):就是将病人数据、重测数据和定标质控数据另存为CVS文件的方法,好像这个方法也没有吸光度数据。
图41 外部存储数据示意图
7.3 导出数据库(Export database):这是是要进入Q键菜单才能操作的。
进入Q键菜单后,出现主菜单界面:
图42 Q键主菜单示意图
点击Export database,可以选择将SQL数据库导出到另外一个目录或者盘符,也可以导出到CVS、MDB、TXT等其它格式。
图43 导出数据库界面示意图
在这个界面里,可以选择质控、试剂空白数据和反应数据以及报警日志、开机设置等各项数据库导出。
7.4 MSSQL2005直接操作:
如果使用MSSQL2005的sql server managementstudio管理工具,或者干脆会MSSQL的编程,那么直接操作即可。操作前注意备份原数据库。
要提示的是,AU安装的MSSQL2005仅仅是简版,没有全版的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和查询分析器,以及VS等。如果需要直接在这台电脑上进行操作,那就要升级。不过这么做的后果可能会导致AU软件的错误,所以还是建议把数据库复制到别的电脑上操作。由于涉及到基本的MSSQL操作和编程,这里不过多讲述,会者不难,不会的如同天书。
当然,也可以在MSSQL2005里对数据库全部或者任意表进行导出作业,导出格式也要丰富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