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Microlab AT & FAME 在少量标本酶免分析中应用改进 |
大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董克菲 邓雪莲 张传芳 徐洁 刘玉明 摘要:针对Microlab AT & FAME系统在少量标本酶免分析中易造成试验材料浪费及无省时优势的情况,将其应用过程进行了部分改进。以48份标本做HbsAg、Anti-HCV、Anti-HIV1/2三项试验为例。通过改变质控物加取的方式,对照品、标本的位置排放,板装载的方式和顺序,以及板装载时的确认环节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试验材料损耗,缩短了运作时间,降低了检验的成本。此改进措施是对Microlab AT & FAME系统的灵活运用,满足了少量标本酶免分析省时、经济的要求。 关键词:Microlab AT & FAME酶免分析 随着酶免技术的普及化及标准化,自1992年始全世界掀起了普及全自动酶免除分析系统的浪潮。在国家卫生部提高血液质量,实现检验过程标准化的要求下,国内已有大小血站几十家先后从澳斯邦公司引进了Microlab AT & FAME(全自动样品处理机及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这一系统的使用规范了操作过程,明显提高了酶免分析的灵敏度,重复性,大大降低了手工及半自动操作中的假阳性,为输血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分析过程中工作量大、耗时长的问题,日检量越大,这种优越性体现的越突出。显然,Microlab AT & FAME用于大中型血站,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 然而,在日检量很小的大多数中小血站,如果有采用大量标本分析的运作过程,非但不能省时,还会造成试验材料的浪费,提高检验成本。那么,怎样才能既保证检验过程标准化,省时、省事,又能减少损耗呢?这里,笔者就不足一套试剂盒测定量的标本应用Microlab AT & FAME运作过程进行了改进。以48份标本选用科华公司试剂做HbsAg、Anti-HIV、Anti-HIV1/2三项检测为例,分别进行阐述: 1. 减少损耗 从节约质控物、板条、试剂、洗液着手。 1.1 改仪器加质控物为手工操作 Microlab AT系统内部因液面传感而设置了吸样死体积。当液量小于此体积时,确认为无标本。在试管及管托规格不同时死体积不同,以CPU12×75Holder规格死体积最小,为300ul。从各级临检中心购买的质控物均采用小量分装,用前融化,4°C保存,严禁反复冻融并要求短时用完。如果使用Microlab AT吸取质控物,则需多支合装才能满足量的要求。在标本少的情况下,即使每板均做多孔质控,仍要使用相当长时间,从而可能导致污染及效价降低,失去质控价值。且量不足于死体积的部分仍因无法吸出而浪费。因此建议仍由人手工加质控物。为提高准确性,可同时增加稀释液及质控物的量,只要保证比例不变即可。本例,质控孔中加入的稀释液及质控物的量可同时增加3倍(稀释液300ul,质控物15ul),比例保持20:1不变。 1.2 对照品、标本的放置及ELISA板条的拆装 表1 .48份标本的排列方式表 1.3 板装载的确认过程 单击“Cancel”,即可重新编辑/删除未加样的空孔。这样,在以后的洗板、加试剂过程中只对定义的孔工作,减少了试剂、洗液的用量。在联机状态下,板在AT部分已经读码,信息直接传至FAME。当板装载时,取一无条码板代替条码板进入读码区。因读码无效而出现同样的板重新确认画面。此时将原板换回,输入实际条码,再按上述未联机状态相同的方法处理,同样可达到省试剂、洗液的目的。应注意的是这一措施并不能缩短试剂分配及洗板时间。此外工作表中试剂用量用为整板时用量,但实验者可在准备工作中的酌情减量。 2.缩减时间 因为样品分配时间及单纯洗板、分配试剂时间已由系统自定义不可改变,所以从板装载的方式及顺序两方面着手来缩减运作时间。 目前,输血系统血液免疫分析标准化、自动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从国外引进的成套设备因价格昂贵,损耗大等因素而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所以笔者认为研制、生产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已成为必要。 | |
看贴要回是本分,有问必答是人才,解决问题回贴是公德.
医疗设备维修.维修咨询(请尽可能在论坛提问),协助维修,上门服务. 电话:13991827712 yeec维修网视频培训资料购买链接: |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