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微生物室SOP 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SOP之一)
文件编号:LAB-OP-XJ001 第1页,共1页 版本:1 生效日期:2004-04-20 细菌室工作守则 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3%来苏儿溶液中5-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8.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3%来苏儿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10.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1.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2.爱护仪器设备,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微生物室SOP之二) 文件编号:LAB-OP-XJ002 第1页,共1页 版本:1 生效日期:2004-04-20 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 1.每天工作前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上班前、下班后开紫外灯(最少半小时)进行空气消毒。 2.非必要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3.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4.试验后的血液标本用消毒液浸泡后煮沸消毒,所有用于试验的反应板、吸头等用消毒液浸泡(至少24小时以上)后清洗或丢弃。 5.所有微生物培养物(细菌、支原体、真菌等培养物),不管标本阳性或阴性均用消毒液浸泡后,经煮沸消毒,才能清洗或丢弃。 6.取材、最好采用一次性工具,不能采用一次性工具者,每次取材前均应彻底消毒。 7.用于浸泡各种器械如刮菌刀、持物钳、镊子等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8.不慎发生临床标本或培养物污染工作台,不要立即用水冲洗,应先用纸巾、布等敷料加上消毒液(如5%石炭酸、3%来苏儿等)消毒30分钟以上,然后再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再外用消毒药水,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微生物室SOP之三)
文件编号:LAB-OP-XJ003 第1页,共1页 版本:1 生效日期:2004-04-20 在工作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和存放食物及使用化妆品。 实验室里应保持整洁,不存放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工作台每天至少用消毒剂清洁一次,在溢渗传染物后要立即消毒、清洗; 进入无菌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在各种操作进程中均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气溶胶产生。 实验工作区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尤其要严禁儿童进入。 工作人员在处理传染性物质或动物之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时要洗手。 凡发生溢漏事故或接触传染性物质后,均应立即报告实验室监督员或实验室主任,并做好书面记录及采取相应措施。结核杆菌的培养及标本涂片务必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 9. 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如结核杆菌培养、感染性组织等。 10. 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它防护服。工作完毕后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 11. 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两副为宜)。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12. 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盐水,且易于取用。可配备应急药品。
细菌室内质控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四) 文件编号:LAB-OP-XJ004 第1页,共1页 版本:1 生效日期:2004-04-20
每位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质控意识,以质量控制工作为核心,认真做好各项质控试验和记录。 加强质量控制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规范操作,正确分析处理结果。 一旦发现失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失控结果。 每批自配或购置的培养基、生化鉴定等试剂必须用标准菌株ATCC27853、ATCC25923、ATCC25922质控。合格方可使用,并作好记录。 每周进行药敏试验质量控制。对每批微量药敏板、培养基、药敏纸片必须用ATCC27853、ATCC25923、ATCC25922菌株进行质控,并做好记录,出现问题及时分析,采用相应措施。 每天观察培养箱、CO2培养箱、冰箱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无菌间每周监测一次,三氧机、紫外线消毒灭菌情况,并做好记录。 每三个月用ATCC27853、ATCC25923、ATCC25922菌株对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质量控制。 认真讨论、分析每次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总结经验教训。
临床微生物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微生物室SOP之五) 文件编号:LAB-OP-XJ005 第1页,共1页 版本:1 生效日期:2004-04-20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6、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表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0、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检验科的管理要求.实验动物应严格管理,防止逃逸或造成人与实验室动物的交叉感染;实验后的动物必须焚化进行无害化处理。
细菌室操作技术规范(微生物室SOP之六) 文件编号:LAB-OP-XJ006 第1页,共1页 版本:1 生效日期:2004-04-20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操作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负责鉴定及签发报告的主管技术人员应通晓诊断细菌学的全面知识。 从事细菌专业技术人员,应了解医院监测知识,掌握其检测方法,定期统计分析医院感染细菌分布,耐药变迁,并将其结果反馈临床。 细菌室工作人员均应具备细菌传染、消毒、灭菌知识。 细菌专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了解细菌学检验新进展。 定期或随时与临床联系,主动参与病例讨论了解病情及治疗情况,达到细菌检验与临床的密切联系。 每天发出的微生物报告应认真复审,分析报告、评价报告。 工作人员加强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当工作环境被细菌污染,必须立即消毒处理,报告主管人员,采取必要措施。 10工作人员被细菌培养物污染应消毒处理,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并向主管负责人报告,采取特殊措施。
无菌间规章制度(微生物室SOPSOP之七) 文件编号:LAB-OP-XJ007 第1页,共1页 版本:1 生效日期:2004-04-20
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在无菌室内必须戴帽子、口罩,进行无菌操作。 每天早上8:00—8:30用紫外线消毒或在凌晨4-6点用多功能机消毒2小时,每月检查一次紫外灯的无菌效果。 无菌室内各种废弃物品必须煮沸消毒。 实验完毕后,用含氯制剂1000mg/L消毒桌面、地面。
菌(毒种)管理办法(微生物室SOP之八) 文件编号:LAB-OP-XJ008 第1页,共1页 版本:1 生效日期:2004-04-20
1. 菌种保管应有专人负责,保存于冰箱中,房门专人加锁,确保菌种安全。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 2、菌种应有严格的登记,包括形态,分离日期,鉴定日期,签发者,主要鉴定性能(包括形态、染色、抗原结构、动物致病力等),并注明使用、转移、销毁情况及原因。 3、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一般在接种三次后作一次全面的鉴定,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变异时,应及时更换。 4、菌种保存范围及向外单位转移,应按国家卫生部规定执行。 5、所有存在菌种应具备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