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做医疗设备维修有很多年了,有经验也有教训。其中体会最深刻的就是:好习惯比好技术更重要。
记得有一个老维修工程师曾经对我说:机匠机匠,拆拆装装;装不上了,换个方向。初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其实是一派胡言。你凭什么装不上啊?脑子被开水烫过了?拆的时候想什么呢?绝大多数的设备科里都是螺丝成堆,越修越多。哪里来的?设备上拆下来的,等装上了发现还有几个螺丝没有拧。算了,下回再说吧。于是就养成了收集螺丝的习惯。大家在医院工作,至少知道在手术室就是一块砂布都不能差的。我们工作虽然没有手术那么严格,但我们不能没有这个意识,没有这种严谨的精神。别小看一个螺丝,惹大祸的:前两年某机场机械师检修飞机的时候就不小心把一个螺钉掉到油箱里去了,怎么也取不出来。找波音公司,人家取出来要价几十万。最后还是咱们的医生帮了忙,用胃镜把这个小东西取出来了。要是掉进去没被发现,恐怕又是机毁人亡的惨祸。所以,拆下的螺丝一定要放到可靠的地方,拆下电线之前要先做好标记,千万别相信你的记忆力,也别相信图纸上画的,很多时候,上面画的和机器本身不一样,贸然拆下,等装不上了就抓瞎了。
感觉自己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最好别去修设备,容易稀里糊涂,颠三倒四。我几天前修一台血气分析仪的时候状态就不好,人比较急躁。修完,装上了,发现屏幕不亮,拆下来一看――屏幕电源的插头没有插上。再装上,打印机不能打印,拆下来一看――打印机数据线没插。再装上,还不能打印,拆下来一看――刚才装的时候又把打印机数据线碰掉了。再装上,这下没事了,也该下班了。晚上没用,第二天上午不能测量,一看,吸样泵不转,修完后装上一试机,废液泵也不转,刚才居然没有发现,接着拆吧……,反反复复拆了6、7次,终于弄利索了,也该吃中午饭了。我还是自认为比较认真仔细的,急躁的时候仍不免犯这种非常低级的错误。回来后仔细反省了一下,得出了结论:急躁的时候别去碰机器,越急越容易出问题,越出问题越着急,很容易出事的。以前净在论坛里说自己成功的案例了,今天也说说失败的臭事。
能够拿回来修的尽量拿回来修,你在那里毕竟对诊疗工作有影响。一定要自己去取,别大爷似的在办公室一坐等别人给你送过来。咱们是做服务的,得把前勤伺候好了,他们挣得多了,咱们才有饭吃。再者你一取一送,和他们见2次面,很快就搞熟了,以后办事就方便多了。我们医院很多医生护士来医院2年多了,只知道我们的电话,认识我们的维修人员,但我们的部门在哪里不知道,这是个值得吹嘘一下的成绩。
要有整洁的习惯。我修设备很大程度上是在清洁设备。接到电话,大概问一下情况,心里多少有点底了,拿起工具直奔现场。如果把握很大,就走得很快,到了那里三下五除二很快处理完走人。要是问题比较头痛,路上得慢慢走慢慢想,所以同事们如果看到我在慢慢走,就知道我碰到大问题了,离我远远的,免得我发脾气骂人。到了现场,打开机器,第一件事情:除尘。用毛刷和吸耳球慢慢清洁(有人用吸尘器,但我不习惯用),同时要仔细观察器件有无变色、焊点有无开焊、虚焊等迹象。很多让我们头痛的时有时无的故障是机器积尘过多,热稳定性不好造成的,往往除尘完毕后设备的故障也就消失了。如果电路板上有飞线,一定要小心,千万别把它刷下来,一旦刷下来你又不知道原来是焊到哪里的,那麻烦可就大了。做这种工作的时候我通常是不戴手套的。因为戴着手套,触觉几乎没有了,下手的轻重不易掌握,容易出事,但不戴手套对自己的健康可能会有潜在的威胁――和戴保险套的道理是一样的。戴与不戴,那就看个人的工作习惯了。修完以后,把机器的外部也擦拭干净,整台机器也焕然一新了。使用部门很高兴,对你竖起大拇指不住的称赞:“嘿!真是人干的活儿!”你自然也很受用,成就之感油然而生。就是修一个血压计,完事以后也要把玻璃管用通条擦拭一番。这个良好的习惯能有效地减少故障,让你受益多多。有的人修完机器后,外面全是黑黑的爪子印,还不够让人恶心的呢,一定要改正。
离开之前要仔细清点工具,清洁现场,别遗落什么东西在那里,否则会给使用部门留下你这个人丢三落四的坏印象,对你日后的发展不利。设备是修好了,但现场通常是一片狼藉,你要是一拍屁股走人了,给人家留下一个如同土匪洗劫过的栏摊子,人家能高兴吗?你维修的成绩也大打折扣了,怎么也得划拉一下呀。一般情况下,设备故障排除了,使用部门就很高兴了,通常在你扫地的时候会来抢你的笤帚,假装客气一下就让给他们吧,咱们负责机器内部的清洁,扫地就免了吧,我们又不是清洁工。如果他们实在不懂事很可耻地干看着,那你扫扫就扫扫吗,全当给自家扫地呢,又累不死人。
回到办公室先洗洗手,用肥皂洗,6步洗手法就不用我教了吧。然后坐下来写维修记录:大事小情都要记,给领导看也给自己看,也是自己知识财富的积累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