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yeec近年来原创帖合集 本站基础知识下载汇总 yeec网站学习币充值链接 学习中心正式上线

[转发]医疗用传感器

[复制链接]
郑振寰 发表于 2006-10-2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传感器的定义

正文:
  国家标准 GB7665-87 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对静态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所具有相

互关系。因为这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和时间无关,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传感器的静

态特性可用一个不含时间变量的代数方程,或以输入量作横坐标,把与其对应的输出量

作纵坐标而画出的特性曲线来描述。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有:线性度、灵敏

度、分辨力和迟滞等。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所谓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变化时,它的输出的特性。在实际工作中,传感

器的动态特性常用它对某些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表示。这是因为传感器对标准输入信

号的响应容易用实验方法求得,并且它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与它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

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往往知道了前者就能推定后者。最常用的标准输入信号有阶跃

信号和正弦信号两种,所以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也常用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来表示。

传感器的线性度

   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在实际工作中,为使

仪表具有均匀刻度的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的特性曲线、线性度(非

线性误差)就是这个近似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拟合直线的选取有多种方法。如将零输

入和满量程输出点相连的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或将与特性曲线上各点偏差的平方和

为最小的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此拟合直线称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

传感器的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 y 对输入量变化△ x 的比值。

它是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的斜率。如果传感器的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关系,则灵敏度

S
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

   灵敏度的量纲是输出、输入量的量纲之比。例如,某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变化 1mm

时,输出电压变化为 200mV ,则其灵敏度应表示为 200mV/mm

   当传感器的输出、输入量的量纲相同时,灵敏度可理解为放大倍数。

   提高灵敏度,可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但灵敏度愈高,测量范围愈窄,稳定性也往

往愈差。

传感器的分辨力

   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可能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输入量

从某一非零值缓慢地变化。当输入变化值未超过某一数值时,传感器的输出不会发生变

化,即传感器对此输入量的变化是分辨不出来的。只有当输入量的变化超过分辨力时,

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

   通常传感器在满量程范围内各点的分辨力并不相同,因此常用满量程中能使输出量

产生阶跃变化的输入量中的最大变化值作为衡量分辨力的指标。上述指标若用满量程的

百分比表示,则称为分辨率。

传感器的迟滞特?

   迟滞特性表征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间输出 -

一输入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通常用这两条曲线之间的最大差值 MAX 与满量程输

F·S的百分比表示,迟滞可由传感器内部元件存在能量的吸收造成。

传感器的分类

正文:
   目前对传感器尚无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但比较常用的有如下三种:

   1、按传感器的物理量分类,可分为位移、力、速度、温度、流量、气体成份等传感器。

   2、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霍尔、光电、光栅热电偶等传感器。

   3、按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输出为开关量()的开关型传感器;输出为模拟型传感器;输出为脉冲或代码的数字型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的定义和种类

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度、湿度、温度等这些物理量

转换式成电阻值这样的一种器件。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敏、气敏、

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具有金属的应变效应,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从而

使电阻值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电阻应变片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类,金属应变片有金

属丝式、箔式、薄膜式之分。半导体应变片具有灵敏度高(通常是丝式、箔式的几十倍

)、横向效应小等优点。

压阻式传感器

压阻式传感器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材料的基片上经扩散电阻而制

成的器件。其基片可直接作为测量传感元件,扩散电阻在基片内接成电桥形式。当基片

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形变时,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电桥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平衡输出。

用作压阻式传感器的基片(或称膜片)材料主要为硅片和锗片,硅片为敏感 材料而制成

的硅压阻传感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以测量压力和速度的固态压阻式传感器

应用最为普遍。

热电阻传感器

热电阻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来测量温度及与温度有

关的参数。在温度检测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场合,这种传感器比较适用。目前较为广泛的

热电阻材料为铂、铜、镍等,它们具有电阻温度系数大、线性好、性能稳定、使用温度

范围宽、加工容易等特点。用于测量 -200 +500 范围内的温度。

看贴要回是本分,有问必答是人才,解决问题回贴是公德.
医疗设备维修.维修咨询(请尽可能在论坛提问),协助维修,上门服务.
电话:13991827712

yeec维修网视频培训资料购买链接
BeckmanCoulter DXA系列培训资料
Ortho VITROS 系列培训资料
Ortho enGen_ThermoFisher TCA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培训资料
Roche Cobas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培训资料
Roche Cobas modular系列分析仪培训资料
Horiba-ABX Yumizen系列培训资料
DiaSorin Liaison系列培训资料
Advia2120培训资料
Inpeco-Aptio系列培训资料
Atellica Solution系列培训资料
Siemens Immunoassay系列培训资料 西门子化学发光系列
SIEMENS Advia系列培训资料 西门子生化系列
Toshiba/Abbott系列培训资料 东芝雅培生化系列
Abbott Architect 系列培训资料 雅培生化化学发光系列
ACL TOP 系列培训资料 沃芬TOP血凝系列
BeckmanCoulter Immunoassay系列培训资料 贝克曼化学发光系列
BeckmanCoulter DXH 系列培训资料 贝克曼DXH血球系列
BeckmanCoulter自动样品处理系统介绍性培训资料 贝克曼前后处理流水线系列
BeckmanCoulter AU系列培训资料 贝克曼AU生化系列
BeckmanCoulter DXC系列培训资料 贝克曼DXC生化系列
LaboSpect003/008/AS 7100/7180分析仪培训资料
Horiba-ABX系列培训资料 Horiba-ABX血球系列
Sysmex 血凝系列培训(CA/CS)
Sysmex 尿液分析系列培训(UF1000/5000/UC3500)
Sysmex 血球系列培训(KX21/POCH/XS/XT/XE)
Sysmex XN系列培训(XN-L/XN1000/XN2000/XN3000/XN9000)
Sysmex HISCL系列培训
可直接淘宝店铺购买https://yeec.taobao.com,或咨询手机/微信:13991827712,QQ:67708237
 

 楼主| 郑振寰 发表于 2006-10-2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压力传感器基础

摘要: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而我们通常使用的压力传感器主要是利用压电效应制造而成的,这样的传感器也称为压电传感器。

正文:
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而我们通常使用的压力传感器主要是利用压电效应制造而成的,这样的传感器也称为压电传感器。

  我们知道,晶体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某些晶体介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受到机械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就产生了极化效应;当机械力撤掉之后,又会重新回到不带电的状态,也就是受到压力的时候,某些晶体可能产生出电的效应,这就是所谓的极化效应。科学家就是根据这个效应研制出了压力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中主要使用的压电材料包括有石英、酒石酸钾钠和磷酸二氢胺。其中石英(二氧化硅)是一种天然晶体,压电效应就是在这种晶体中发现的,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压电性质一直存在,但温度超过这个范围之后,压电性质完全消失(这个高温就是所谓的居里点)。由于随着应力的变化电场变化微小(也就说压电系数比较低),所以石英逐渐被其他的压电晶体所替代。而酒石酸钾钠具有很大的压电灵敏度和压电系数,但是它只能在室温和湿度比较低的环境下才能够应用。磷酸二氢胺属于人造晶体,能够承受高温和相当高的湿度,所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现在压电效应也应用在多晶体上,比如现在的压电陶瓷,包括钛酸钡压电陶瓷、PZT 、铌酸盐系压电陶瓷、铌镁酸铅压电陶瓷等等。

  压电效应是压电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压电传感器不能用于静态测量,因为经过外力作用后的电荷,只有在回路具有无限大的输入阻抗时才得到保存。实际的情况不是这样的,所以这决定了压电传感器只能够测量动态的应力。

  压电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加速度、压力和力等的测量中。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加速度计。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异的特点。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在飞机、汽车、船舶、桥梁和建筑的振动和冲击测量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航空和宇航领域中更有它的特殊地位。压电式传感器也可以用来测量发动机内部燃烧压力的测量与真空度的测量。也可以用于军事工业,例如用它来测量枪炮子弹在膛中击发的一瞬间的膛压的变化和炮口的冲击波压力。它既可以用来测量大的压力,也可以用来测量微小的压力。

  压电式传感器也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测量中,比如说心室导管式微音器就是由压电传感器制成的,因为测量动态压力是如此普遍,所以压电传感器的应用就非常广泛。

除了压电传感器之外,还有利用压阻效应制造出来的压阻传感器,利用应变效应的应变式传感器等,这些不同的压力传感器利用不同的效应和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场合能够发挥它们独特的用途。

大面积非晶体硅平板探测器

碘化铯(Cesium iodide,CeI)和非晶体硅(amorphous silicon,a-Si)的敏感基质平板X线摄影探测器可提供高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分辨率,探测量子效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ency,DQE)优于传统和荧光存贮X线摄影,是具有降低X线剂量潜能的数字X线照片。

??
成像原理

??数字X线摄影系统由X线球管、发生器、大面积非晶体硅平板探测器组成。此板由CeI闪烁器和装备在玻璃片基上的非晶体硅光电二极管阵列组成。涂有铊的CeI闪烁器将X线转换成可见光。闪烁器材料有一个象针一样的细微结构并将它置放在硅光电二极管阵列上。这种非晶体硅光电二极管阵列将光转换成电荷,由电子读出并转换成14b的信号。此探测器有一个2048×2048象素的矩阵大小,200um大小的象素。探测器测试的实际区域为41×41um。此探测器的最大空间分辨率达到2.5个线对/mm。数字X线摄影系统也包括标准的X线球管和标准高千伏80KW发生器。

??
也有矩阵大小为3000×3000,象素143×143um,实际成像区域43×43cm,理论上的空间分辩率为3.5线对/毫米。对于X线-光转换采用一层500um涂了铊的CsICsI:TI)。在自动水平和窗位进行密度和对比的整体调整后,此12-bit数字影像结果最终传递给工作站。

??DQE

??
这些新的数字探测器的一种特性是相对于屏-X线摄影有高的探测量子效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ency,DQE)。探测量子效率描述为输入信号转导成输出信号的效率。特别是,探测量子效率定义为探测器输出信-噪比的二次方与探测器输入信-噪比的二次方的比率。通常探测量子效率(DQE)是作为空间频率的性能来测定的。探测量子效率一般当作探测系统性能特性的最重要参数。在此研究中所使用的探测器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中显示显著高于屏-片系统的探测量子效率。这些平板数字探测器的高探测量子效率是潜在剂量降低的基穿?

??
影像评价

??
影像质量:用数字平板探测器系统所获得的影像质量明显优于用传统屏-X线摄影系统所获得的影像质量。对于数字影像的影像质量平均得分是4.113.93(分别为后前位和侧位),而屏-片影像则分别为3.743.51。二种系统间影像质量的均差为0.370.42(分别为后前位和侧位)。对于影像质量,通过Spearman秩相关显示与观察者间显著性一致(P≤0.02)。

??
在用数字系统所获得的影像上,除一个以外的所有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显著优于屏-片系统所获得的影像。例外的一个是在后前位中的外周肺血管。对于这些结构数字系统无显著优势。

??
肺实质:这两种系统间的最大差异是在侧位心后间隙的小的肺血管的显示能力。此结构的数字影像平均得分为3.73,而传统屏-片影像为3.09(△=0.64)。对于软组织结构,观察两种X线摄影系统间的最大差异为后前位片上的横膈的描述。此结构的数字影像平均得分为4.03,屏-片系统为3.54(△=0.49)。

??
骨骼:这两种X线摄影系统之间观察的最大差异是在后前位中上胸椎脊突的显示能力。数字影像的平均得分为3.38,屏-X线摄影系统的影像为3.09(△=0.29)。对于大多数解剖结构,由Spearman轶相关显示的与观察者间的有显著性一致。

??
纵隔:这两种方式之间解剖结构显示能力的最大差异为纵隔结构(如:后前位中降主动脉影)或高对比结构的差异(如侧位中的心后血管)。此发现可能归咎于这些数字探测器比传统屏-X线摄影系统有更宽的动态范围。这种宽的动态范围在穿透差的区域中可改善对比性能(如:纵隔),且能够使不同吸收特性的组织同时适当重显(如:骨、肺实质)。Garmer等报告了类似的发现:在使用平板数字X线摄影系统时比屏-X线摄影更能显著改善纵隔异常的影像。

??
限度

??
对于该系统曝光剂量降低有报告认为:对于骨骼X线摄影具有降低75%以上的潜力,但有人提出没能测试剂量下降33%以下效果的原因在于:首先,在后前位影像中十分短的曝光时间对于到达探测器剂量小于1.8uGy是必需的,这种曝光时间在使用CsI/a-Si探测器而又没有附加滤过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第二,探测器剂量少于1.8uGy时影像噪声可显示增加,可能会干扰影像质量,特别是在纵隔区。第三,应用剂量降低与临床询问无关。这样,由于影像噪声所致诊断特性的潜在降低是不能接受的。

??
数字系统的劣势在于它的象素大小与传统X线摄影的象素大小相比有一定限制。因此,在数字肺部成像的许多研究中都涉及空间分辩率的需要。200um的象素大小似乎可以接受。当前体模和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证实:探测器系统中使用143um的象素大小人们感觉可以满足要求。平板探测器影像的劣势是需要大的数字存储容量(每幅影像18Mb),远远超过荧光存贮影像的需要。如此大的存储容量使人们不得不考虑,一幅图像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系统中使用和计划将来的使用。此外,平板探测器的重量使得移动系统的生产不实际。因此,荧光存贮X线摄影或传统X线摄影对于床边胸片仍将需要。

DR 探测器技术

 对于数字化X射线摄影 ( DR ) 技术来讲,决定其图像质量不仅仅是平板所采用的技术类型,同时还有平板的 DQE MTF、采集矩阵、采集灰阶、空间分辨率、最小像素尺寸等重要因素构成。

  探测量子效率DQE ( Detective Quantum Efficiency ) 是输入信号转导成输出信号的效率,高探测量子效率是潜在剂量降低的基础。数字平板探测板都具有的特性是相对于屏-X线摄影都有较高的 DQE ,目前很多公司公布的 DQE 过于集中在低端、低空间分辨率时的 DQE 。在低空间分辨率时,非晶硒的DQE比非晶硅的低,但随着空间分辨率的增加,非晶硒 DQE 实际上大于非晶硅,虽然它仍然是减小的,但是减小的不快,所以非晶硒在检测细节方面的能力较强。

  平板探测器的采集灰阶基本上都是 14 Bit 16,384 灰阶,只有 Canon 等少数公司的探测板为原始图像为 12 Bit 4,096 灰阶, A/D 转换为14Bit
在相同的图像尺寸时,采集矩阵越大,像素尺寸越小,图像分辨率越高,细小组织结构才能更好显示。目前,非晶硒14×17寸大面积探测器最小达到139 um2 ( 新医科技, Hologic ),非晶硅 17 寸大面积探测板最小为 143 um2 ( Trixell )

(一) 间接能量转换

  平板探测器的结构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涂上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晶硅层 (amorphous Silicona-Si) 再加TFT (Thin Film Transistor) 阵列或 CCD (Charge Coupling Device) 、或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构成。间接数字化平板探测器亦分两步完成工作:第一步,X射线经过闪烁晶体(碘化铯或磷)产生可见光;第二步,可见光经光电转换由TFT D转变为电荷。由于需产生可见光进行转换,有可见光必然会有光的散射,必然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由于工艺的改进,新一代闪烁晶体材料制作成松针状种植在非晶硅上,虽然比传统整块闪烁体材料产生的散射要少一些,但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仍需产生可见光进行转换,有可见光必然会有光的散射,必然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

  1、碘化铯 ( CsI ) + a-Si + TFT :当有 X 射线入射到 CsI 闪烁发光晶体层时,X 射线光子能量转化为可见光光子发射,可见光激发光电二极管产生电流, 这电流就在光电二极管自身的电容上积分形成储存电荷. 每个象素的储存电荷量和与之对应范围内的入射 X 射线光子能量与数量成正比。发展此类技术的有法国 Trixell 公司解像度 143um2 探测器 ( SIEMENSPhilips、汤姆逊合资 ) 、美国 GE 解像度 200um2 探测器 ( 收购的 EG & G 公司 ) 等。其原理见右图。Trixell公司(目前有西门子、飞利浦、万东、上医厂、长青、泛太平洋等厂家使用,成本约9.5万美金) 用的是Csl柱状晶体结构的闪烁体涂层,此种结构可以减少可见光的闪射,但由于工艺复杂难以生成大面积平板,所以采用四块小板拼接成17″×17″大块平板,拼接处图像由软件弥补。 GE、佳能(佳能、东芝、岛津使用)的平板是使用CslGd2O2S:Tb涂层,因不是柱状晶体结构,所以能量损失较Trixell 严重。

2、硫氧化钆 ( Gd2O2S ) + a-Si + TFT :利用増感屏材料硫氧化钆 ( Gd2O2S ) 来完成 X 射线光子至可见光的转换过程。发展此类技术的公司有美国瓦里安公司、日本 Canon 公司解像度 160um2 探测器等。 此类材料制造的 TFT 平板探测器成像快速、成本较低,但一般灰阶动态范围较低(12 bit 以下),与其它高阶14 bit产品图像诊断质量相比较为不足。

3、碘化铯 ( CsI ) / 硫氧化钆 ( Gd2O2S ) + 透镜 / 光导纤维 + CCD / CMOS X射线先通过闪烁体或荧光体构成的可见光转换屏,将X射线光子变为可见光图像,而后通过透镜或光导纤维将可见光图像送至光学系统,由CCD采集转换为图像电信号。发展此技术的ssRayWuestec、新医科技等公司。其原理可见右图。新医科技的CCD DR2K×2K12Bit图像输出,无论在图像上还是在价格上均是取代CR的最佳产品。

4CsI ( Gd2O2S ) + CMOS :此类技术受制于间接能量转换空间分辨率较差的缺点,虽利用大量低解像度 CMOS 探头组成大面积矩阵,尚无法有效与 TFT 平板优势竞争。发展此类技术的公司有CaresBuiltTradix公司等。

(二) 直接能量转换

  直接能量转换 TFT 平板 DDR ( Direct Digital ) 探测器的结构主要由非晶硒层 ( Amorphous Seleniuma-Se ) 加薄膜半导体阵列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TFT ) 构成。入射的 X 射线光子在硒层中产生电子空穴对,在外加偏压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在薄膜晶体管中积分成为储存电荷。每一个晶体管的储存电荷量对应于入射的 X 射线光子的能量与数量。材料非晶硒的是不产生可见光,而只是电子的传导,没有散、折射线产生的能量损失。

  早期的非晶硒平板存在的缺陷包括温度适应性差以及成像速度慢。发展此类技术的公司有收购了 DRC 公司的 Hologic 公司和和台湾新医科技。目前在国内我们最熟悉的平板为美国公司Hologic Hologic、柯达、珠海友通、沈阳东软、北京东健等公司使用 )生产非晶硒平板,由于直接能量转换图像质量极佳,深受医生的喜爱。但由于 Hologic 目前平板对温度等环境要求较为严苛稳定性不够好,容易被冻坏出现坏点(据说国内已有用户平板出现坏点),成像时间慢需10 秒以上(由于使用的Readout电子电路设计老式,数据读出慢)。
新医科技 , 联同众多技术创新合作伙伴,在DDR技术领域的主要突破推出新一代非晶硒探测板在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改变早期非晶硒探测板对温度环境敏感和成像速度慢的缺点,实现工作环境温度 5 - 40 和快速 3 - 5 秒成像,同时也成功开发出世界唯一直接能量转换便携式 ( Portable DDR ) ,可搭配床边机,实现了以前 DR 无法做到的灵活性及床边摄片的需求。
同时新医科技在Detector Housing 内置独家专利反馈热控制设计的新型感测盒能抵御严苛的温度环境变化(-10 - 50) 保护探测板稳定性和寿命,保证图像质量。

  专业普放升级方案提供科室以有限的资金条件,对现有设备进行量身定做 DDR升级。


线扫描技术

  1、由于采用狭缝式线扫描技术和高灵敏度的线阵探测器。球管发出的平面扇形 X 射线束穿过人体到达探测器,得到一行信号数据,在扫描机构的帮助下,球管和探测器平行自上而下匀速移动,逐行扫 描,将一行行的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重建后就得到一幅平面数字图像。采用此类技术的有我国的中兴航天公司。

  2、采用条状 CCD 结构的探测器技术,由将 X 光子转换为可见光的闪烁体和四片 CCD 构成,利用线扫描方式完成数据收集。 发展此类技术的有 Fisher 公司。

  对于线性扫描技术来讲普遍存在的缺点是曝光时间过长,像素矩阵、空间分辨率等指标都不高等,已趋向于淘汰。

看贴要回是本分,有问必答是人才,解决问题回贴是公德.
医疗设备维修.维修咨询(请尽可能在论坛提问),协助维修,上门服务.
电话:13991827712
 楼主| 郑振寰 发表于 2006-10-2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传感器基础入门

生物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生物传感器是用生物活性材料(酶、蛋白质、DNA、抗体、抗原、生物膜等)与物理化学换能器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发展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一种先进的检测方法与监控方法,也是物质分子水平的快速、微量分析方法。在未来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中,生物传感器技术必将是介于信息和生物技术之间的新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的临床诊断、工业控制、食品和药物分析(包括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环境保护以及生物技术、生物芯片等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各种生物传感器有以下共同的结构:包括一种或数种相关生物活性材料(生物膜)及能把生物活性表达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物理或化学换能器(传感器),二者组合在一起,用现代微电子和自动化仪表技术进行生物信号的再加工,构成各种可以使用的生物传感器分析装置、仪器和系统。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待测物质经扩散作用进入生物活性材料,经分子识别,发生生物学反应,产生的信息继而被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换能器转变成可定量和可处理的电信号,再经二次仪表放大并输出,便可知道待测物浓度。

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1)采用固定化生物活性物质作催化剂,价值昂贵的试剂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克服了过去酶法分析试剂费用高和化学分析繁琐复杂的缺点。

2)专一性强,只对特定的底物起反应,而且不受颜色、浊度的影响。       

3)分析速度快,可以在一分钟得到结果。

4)准确度高,一般相对误差可以达到1

5*作系统比较简单 ,容易实现自动分析

6)成本低,在连续使用时,每例测定仅需要几分钱人民币。

7)有的生物传感器能够可靠地指示微生物培养系统内的供氧状况和副产物的产生。在产控制中能得到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传感器综合作用才能获得的信息。同时它们还指明了增加产物得率的方向。

生物传感器的种类:

1)按照其感受器中所采用的生命物质分类, 可分为: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组织传感器、细胞传感器、酶传感器、DNA传感器等。

2)按照传感器器件检测的原理分类 ,可分为:热敏生物传感器、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压电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声波道生物传感器、酶电极生物传感器、介体生物传感器等。

3)按照生物敏感物质相互作用的类型分类, 可分为亲和型和代谢型两种。


红外传感器原理及产品知识

红外测温仪工作原理


-
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再经换算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使用红外测温仪的益处
-
便捷!红外测温仪可快速提供温度测量,在用热偶读取一个渗漏连接点的时间内,用红外测温仪几乎可以读取所有连接点的温度。另外由于红外测温仪坚实.轻巧.(都轻于10盎司),且不用时易于放在皮套中。所以当你在工厂巡视和日常检验工作时都可携带。

- 精确! 红外测温仪的另一个先进之处是精确,通常精度都是1度以内。这种性能在你做预防性维护时特别重要,如监视恶劣生产条件和将导致设备损坏或停机的特别事件时。因为大多数的设备和工厂运转365天,停机等同于减少收入,要防止这样的损失,通过扫描所有现场电子设备-断路器.变压器.保险丝.开关.总线和配电盘以查找热点。用红外测温仪,你甚至可快速探测*作温度的微小变化,在其萌芽之时就可将问题解决,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开支和维修的范围。

- 安全! 安全是使用红外测温仪最重要的益处。不同于接触测温仪,红外测温仪能够安全地读取难以接近的或不可到达的目标温度 ,你可以在仪器允许的范围内读取目标温度。非接触温度测量还可在不安全的或接触测温较困难的区域进行,像蒸汽阀门或加热炉附近,他们不需在冒接触测温时一不留神就烧伤手指的风险。高于头顶25英尺的供/回风口温度的精确测量就象在手边测量一样容易。Raytek红外测温仪都有激光瞄准,便于识别目标区域。有了它你的工作变的轻松多了。


红外测温仪使用的主要领域在哪里
-
红外测温仪已被证实是检测和诊断电子设备故障的有效工具。可节省大量开支,用红外测温仪,你可连续诊断电子连接问题和通过查找在DC电池上的输出滤波器连接处的热点,以检测不间断电源(UPS)的功能状态,你可检验电池组件和功率配电盘接线端子,开关齿轮或保险丝连接,防止能源消耗;由于松的连接器和组合会产生热,红外测温仪有助于识别回路中断器的绝缘故障.或监视电子压缩机;日常扫描变压器的热点可探测开裂的绕组和接线端子。


如何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温度
- 下列为Raytek非接触测温仪的三种测温技术:
点测量:测定物体全部表面温度,像发动机或其他设备
温差测量:比较两个独立点的测量温度,像连接器或断路器
扫描测量:探测在宽的区域或连续区域目标变化。象制冷管线或配电室。


选择红外测温仪主要考虑
-温度范围: Raytek产品的温度范围为-500~3000度(分段),每种型号的测温仪都有其特定的测温范围。所选仪器的温度范围应与具体应用的温度范围相匹配。

-目标尺寸: 测温时,被测目标应大于测温仪的视场,否则测量有误差。建议被测目标尺寸超过测温仪视场的50%为好。

-光学分辨率(D:S: 即测温仪探头到目标直径之比。如果测温仪远离目标,而目标又小,应选择高分辨率的测温仪。


精确测量温度技巧
- 当测量发光物体表面温度时,如铝和不锈钢,表面的反射会影响红外测温仪的读数。在读取温度前,可在金属表面放一胶条,温度平衡后,测量胶条区域温度。
要想红外测温仪可从厨房到冷藏区来回走动仍能提供精确的温度测量,就要在新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以达到温度平衡后再测量。最好将测温仪放在经常使用的场所。
用红外测温仪读取流体食品的内部温度,像汤或酱,必须搅动,然后就可测表面温度。使测温仪远离蒸汽,以避免污染透镜,导致不正确的读数。

光纤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外形

  近年来,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确、适应性强、小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倍受青睐。光纤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例如:抗电磁干扰和原子辐射的性能,径细、质软、重量轻的机械性能;绝缘、无感应的电气性能;耐水、耐高温、耐腐蚀的化学性能等,它能够在人达不到的地方(如高温区),或者对人有害的地区(如核辐射区),起到人的耳目的作用,而且还能超越人的生理界限,接收人的感官所感受不到的外界信息。

  光纤传感器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多种物理量,比如声场、电场、压力、温度、角速度、加速度等,还可以完成现有测量技术难以完成的测量任务。在狭小的空间里,在强电磁干扰和高电压的环境里,光纤传感器都显示出了独特的能力。目前光纤传感器已经有70多种,大致上分成光纤自身传感器和利用光纤的传感器。

  所谓光纤自身的传感器,就是光纤自身直接接收外界的被测量。外接的被测量物理量能够引起测量臂的长度、折射率、直径的变化,从而使得光纤内传输的光在振幅、相位、频率、偏振等方面发生变化。测量臂传输的光与参考臂的参考光互相干涉(比较),使输出的光的相位(或振幅)发生变化,根据这个变化就可检测出被测量的变化。光纤中传输的相位受外界影响的灵敏度很高,利用干涉技术能够检测出10的负4次方弧度的微小相位变化所对应的物理量。利用光纤的绕性和低损耗,能够将很长的光纤盘成直径很小的光纤圈,以增加利用长度,获得更高的灵敏度。

  光纤声传感器就是一种利用光纤自身的传感器。当光纤受到一点很微小的外力作用时,就会产生微弯曲,而其传光能力发生很大的变化。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对光纤的作用就是使光纤受力并产生弯曲,通过弯曲就能够得到声音的强弱。光纤陀螺也是光纤自身传感器的一种,与激光陀螺相比,光纤陀螺灵敏度高,体积小,成本低,可以用于飞机、舰船、导弹等的高性能惯性导航系统。如图就是光纤传感器涡轮流量计的原理。


光纤传感器流量计原理

  另外一个大类的光纤传感器是利用光纤的传感器。其结构大致如下:传感器位于光纤端部,光纤只是光的传输线,将被测量的物理量变换成为光的振幅,相位或者振幅的变化。在这种传感器系统中,传统的传感器和光纤相结合。光纤的导入使得实现探针化的遥测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光纤传输的传感器适用范围广,使用简便,但是精度比第一类传感器稍低。

  光纤在传感器家族中是后起之秀,它凭借着光纤的优异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在生产实践中值得注意的一种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凭借着其大量的优点已经成为传感器家族的后起之秀,并且在各种不同的测量中发挥着自己独到的作用,成为传感器家族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传感器选用原则

正文:
  现代传感器在原理与结构上千差万别,如何根据具体的测量目的、测量对象以及测量环境合理地选用传感器,是在进行某个量的测量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传感器确定之后,与之相配套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也就可以确定了。测量结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的选用是否合理。

  1、根据测量对象与测量环境确定传感器的类型

  要进行个具体的测量工作,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原理的传感器,这需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才能确定。因为,即使是测量同一物理量,也有多种原理的传感器可供选用,哪一种原理的传感器更为合适,则需要根据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考虑以下一些具体问题:量程的大小;被测位置对传感器体积的要求;测量方式为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信号的引出方法,有线或是非接触测量;传感器的来源,国产还是进口,价格能否承受,还是自行研制。

  在考虑上述问题之后就能确定选用何种类型的传感器,然后再考虑传感器的具体性能指标。

  2、灵敏度的选择

  通常,在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内,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只有灵敏度高时,与被测量变化对应的输出信号的值才比较大,有利于信号处理。但要注意的是,传感器的灵敏度高,与被测量无关的外界噪声也容易混入,也会被放大系统放大,影响测量精度。因此,要求传感器本身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尽员减少从外界引入的厂扰信号。

  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有方向性的。当被测量是单向量,而且对其方向性要求较高,则应选择其它方向灵敏度小的传感器;如果被测量是多维向量,则要求传感器的交叉灵敏度越小越好。

  3、频率响应特性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决定了被测量的频率范围,必须在允许频率范围内保持不失真的测量条件,实际上传感器的响应总有定延迟,希望延迟时间越短越好。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高,可测的信号频率范围就宽,而由于受到结构特性的影响,机械系统的惯性较大,因有频率低的传感器可测信号的频率较低。

  在动态测量中,应根据信号的特点(稳态、瞬态、随机等)响应特性,以免产生过火的误差。

  4、线性范围

  传感器的线形范围是指输出与输入成正比的范围。以理论上讲,在此范围内,灵敏度保持定值。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宽,则其量程越大,并且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在选择传感器时,当传感器的种类确定以后首先要看其量程是否满足要求。

  但实际上,任何传感器都不能保证绝对的线性,其线性度也是相对的。当所要求测量精度比较低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将非线性误差较小的传感器近似看作线性的,这会给测量带来极大的方便。

  5、稳定性

  传感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性能保持不变化的能力称为稳定性。影响传感器长期稳定性的因素除传感器本身结构外,主要是传感器的使用环境。因此,要使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传感器必须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选择传感器之前,应对其使用环境进行调查,并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或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环境的影响。

  传感器的稳定性有定量指标,在超过使用期后,在使用前应重新进行标定,以确定传感器的性能是否发生变化。

  在某些要求传感器能长期使用而又不能轻易更换或标定的场合,所选用的传感器稳定性要求更严格,要能够经受住长时间的考验。

  6、精度

  精度是传感器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是关系到整个测量系统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感器的精度越高,其价格越昂贵,因此,传感器的精度只要满足整个测量系统的精度要求就可以,不必选得过高。这样就可以在满足同一测量目的的诸多传感器中选择比较便宜和简单的传感器。

  如果测量目的是定性分析的,选用重复精度高的传感器即可,不宜选用绝对量值精度高的;如果是为了定量分析,必须获得精确的测量值,就需选用精度等级能满足要求的传感器。

  对某些特殊使用场合,无法选到合适的传感器,则需自行设计制造传感器。自制传感器的性能应满足使用要求。


看贴要回是本分,有问必答是人才,解决问题回贴是公德.
医疗设备维修.维修咨询(请尽可能在论坛提问),协助维修,上门服务.
电话:13991827712
 楼主| 郑振寰 发表于 2006-10-2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度传感器选用时需考虑的问题


正文: 选择温度传感器比选择其它类型的传感器所需要考虑的内容更多。首先,必须选择传感器的结构,使敏感元件的规定的测量时间之内达到所测流体或被测表面的温度。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仅仅是敏感元件的温度。实际上,要确保传感器指示的温度即为所测对象的温度,常常是很困难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温度传感器的选用,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被测对象的温度是否需记录、报警和自动控制,是否需要远距离测量和传送。(2) 测温范围的大小和精度要求。(3) 测温元件大小是否适当。(4) 在被测对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场合,测温元件的滞后能否适应测温要求。(5) 被测对象的环境条件对测温元件是否有损害。(6) 价格如保,使用是否方便。 容器中的流体温度一般用热电偶或热电阻探头测量,但当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比探头的预计使用寿命长得多时,或者预计会相当频繁地拆卸出探头以校准或维修却不能在容器上开口时,可在容器壁上安装永久性的热电偶套管。用热电偶套管会显著地延长测量的时间常数。当温度变化很慢而且热导误差很小时,热电偶套管不会影响测量的精确度,但如果温度变化很迅速,敏感元件跟踪不上温度的迅速变化,而且导热误差又可能增加时,测量精确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要权衡考虑可维修性和测量精度这两个因素。 热电偶或热电阻探头的全部材料都应与可能和它们接触的流体适应。使用裸露元件探头时,必须考虑与所测流体接触的各部件材料(敏感元件、连接引线、支撑物、局部保护罩等)的适应性,使用热电偶套管时,只需要考虑套管的材料。 电阻式热敏元件在浸入液体及多数气体时,通常是密封的,至少要有涂层,裸露的电阻元件不能浸入导电或污染的流体中,当需要其快速响应时,可将它们用于干燥的空气和有限的几种气体及某些液体中。电阻元件如用在停滞的或慢速流动的流体中,通常需有某种壳体罩住以进行机械保护。 当管子、导管或容器不能开口或禁止开口,因而不能使用探头或热电偶套管时,可通过在外壁钳夹或固定一个表面温度传感器的方法进和测量。为了确保合理的测量精度,传感器必须与环境大气热隔离并与热辐射源隔离,而且必须通过传感器的适当设计与安装使壁对敏感元件的热传导达到到最佳状态。所测的固体材料可以是金属的或非金属的,任何类型的表面温度传感器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被测物表面或表面下层的材料特性。因此,必须对传感器及其安装方法进行适当的选择以便将这种干扰减到最小程度。理想的传感器应该完全用与所测固体相同的材料制造并与材料形成一体,这样测量点或其周围的结构特征就不会以任何方式改变。可用的这类传感器有各种各样,其中包括电阻(薄膜热电阻、热敏电阻)型,也包括薄膜和细导线型的热电偶。用可埋入的小传感器或带螺纹的镶嵌件进行表面玉的温度测量,应使埋入的传咸器或镶嵌件的外缘与所测材料的外表面平齐。镶嵌件的材料应与所测的材料相同,至少要非常相似。使用垫圈式传感器时,必须注意确保垫圈所能达到的温度尽可能接近欲测温度。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测量范围。当测量范围预计在总量程之内,可选用铂电阻传感器。较窄的量程通常要求传感器必须具有相当高的基本电阻,以便获得足够大的电阻变化。热敏电阻所提供的足够大的电阻变化使得这些敏感元件非常适用于窄的测量范围。如果测量范围相当大时,热电偶更适用。最好将冰点也包括在此范围内,因为热电偶的分度表是以此温度为基准的。已知范围内的传感器线性也可作为选择传感器的附加条件。 响应时间通常用时间常数表示,它是选择传感器的另一个基本依据。当要监视贮槽中温度时,时间常数不那么重要。然而当使用过程中必须测量振动管中的温度时,时间常数就成为选择传感器的决定因素。珠型热敏电阻和铠装露头型热电偶的时间常数相当小,而浸入式探头,特别是带有保护套管的热电偶,时间常数比较大。 动态温度的测量比较复杂,只有通过反复测试,尽量接近地模拟出传感器使用中经常发生的条件,才能获得传感器动态性能的合理近似。


传感器的选用


正文: 传感器千差万别,即便对于相同种类的测定量也可采用不同工作原理的传感器,因此,要根据需要选用最适宜的传感器。 (1) 测量条件 如果误选传感器,就会降低系统的可靠性。为此,要从系统总体考虑,明确使用的目的以及采用传感器的必要性,绝对不要采用不适宜的传感器与不必要的传感器。测量条件列举如下,即测量目的,测量量的选定,测量的范围,输入信号的带宽,要求的精度,测量所需要的时间,过输入发生的频繁程度。 (2) 传感器的性能 选用传感器时,要考虑传感器的下述性能,即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模拟信号或者数字信号,输出量及其电平,被测对象特性的影响,校准周期,过输人保护。 (3) 传感器的使用条件 传感器的使用条件即为设置的场所,环境 ( 湿度、温度、振动等 ) ,测量的时间,与显示器之间的信号传输距离,与外设的连接方式,供电电源容量。


发展中的生化传感器

摘要:作为传感技术领域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前沿,近十多年以来,随着各种新原理、新技术的发展和出现,生化传感器的发展呈现出商品化、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等许多新特点。 本文将介绍当前生化传感器发展的新特点,并对其发展的新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化传感器;商品化;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生物芯片   中图分类号: TP212.3/TP212.2 文献标识码 : A一、引言 生化传感器是指能感应(或响应)生物、化学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信号(包括电信号、光信号等)输出的器件或装置。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生化分子识别元件(感受器),由具有对生化分子识别能力的敏感材料(如由电活性物质、半导体材料等构成的化学敏感膜和由酶、微生物、 DNA 等形成的生物敏感膜)组成;其二是信号转换器(换能器),主要是由电化学或光学检测元件(如电流、电位测量电极,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压电晶体等)。然而,随着当前各种新材料、新原理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机械系统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 MEMS) 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的出现,目前生化传感器的概念已经跳出了原来狭义的圈子,扩展为以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和芯片化为特征的生化微系统。 生化传感器已经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发展历程,最早的化学传感器可以追溯到 100 多年前的 H + 离子选择性电极,而生物传感器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60 年代英国人 Clark 发明的酶电极。近些年来生化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更加迅速和深入,表现出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有: ( 1 )在广阔市场前景的驱动下,实用化、商品化的生化传感器与系统越来越多; ( 2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和纳米技术不断渗入到传感技术领域,微型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的生化传感器进入全面深入研究开发时期; ( 3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一种具有信息检测、信号处理、信息记忆、逻辑思维与判断功能的智能灵巧型生化传感系统开始出现; ( 4 ) 自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以芯片化为结构特征,以系统集成为最终目标的各种新型的生化微系统(包括微阵列基因芯片、微流体生物芯片等)应运而生,把生化传感器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下面将就这些特点作些简要介绍。二、生化传感器的商品化、实用化 血糖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中最先商品化和实用化的一种。自从 1990 年英国首先研制成功了一种用于糖尿病人自我检测血糖浓度的葡萄糖酶生物传感器之后,这种传感器在制造中采用了丝网印刷技术印制电极和酶层,已实现了大批量生产;这项研究在我国也获得成功,并已商品化、产业化。除此以外,能快速分析葡萄糖、谷氨酸、乳酸、乳糖、半乳糖的多功能生物传感器以及测定生物肌体内三磷酸腺苷( ATP ) 变化的新鲜度传感器也都已得到实用。图 1 所示为一种小型血糖测试仪。 近些年来无标记检测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它是直接利用抗原与抗体反应的生成物所引起物理、化学参数变化来检测的。这种无标记检测不仅操作简化,而且可以实时、在线检测,光、声、电、热等多种敏感元件都可以作为这种生物传感器的转换元件,如表面等离子体谐振 SPR (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椭圆偏振光 EPL ( Ellipsometry and Polarized Light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LAPS ( Light Addressable Potentionmetric Sensor )、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 ISFET ( Ion Sensitiv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表面声波 SAW ( Surface Acoustic Wave ) 和石英晶振微天平 QCM (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 等。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近些年表面等离子体谐振( SPR )生物传感器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实际应用。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生物传感器是利用固态表面上生物敏感膜的亲和反应检测光学参数变化的一种具有高灵敏、快速、稳定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时,样品不需要标记,可以直接、实时、原位地检测,且需要量少;其可以监测吸附过程的连续反应,监测可逆性程度,也可以详尽地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 SPR 分析技术的出现,大大加快和优化了免疫测定过程。几十年来, DNA 和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反应动力学测定一直没有简便快捷的方法,而 SPR 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现今,瑞典 Phamacia 公司的 Biacore 系列产品已占据国际市场主导地位,英国的 Iasys 公司、美国 TI 公司以及日本、德国也都有自己的产品。 中科院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行设计研制的谐振角调制型 SPR-2000 生物传感器,性能稳定,特点突出,调制范围宽( 40 ° ~70 ° )、精度高( 0.001 ° )、折射率测试范围宽( 1.04~1.47 ) , 可对液相和气相样品检测;反应池温度可以调控,高温达 95 ° C , 满足 DNA 扩增要求,系统智能化程度很高,也已商品化。图 2 所示为 SPR-2000 型表面等离子体谐振生物传感器及分析仪照片。

[1,2] 三、生化传感器的微型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 各种新型加工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出现给当前生化传感器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电子集成电路( IC )工艺技术,特别是 MEMS 技术在生化传感器中的应用,加速了生化传感器的微型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 MEMS 技术是在微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微机械加工技术,并把两者结合起来的微制造技术。它包括了平面工艺中的光刻、氧化、扩散、 CVD 生长、镀膜、压焊等,又增加了三维加工工艺,如双面光刻、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化学腐蚀、等离子深刻蚀、 LIGA (光刻、电铸、铸塑)技术、硅—硅键合、硅—玻璃键合等等,加工尺度在微米级。 以生物传感器为例来说,继第一代传统的酶电极和第二代便携式实用性葡萄糖酶电极之后,现在正在研制第三代阵列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器件。把血糖、血酯、酮体和乳酸等四种参数的检测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这样对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检测血糖指标,还检测血脂(高血酯不仅引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还将诱发糖尿病加重)、酮体和乳酸指标。把检测四种参数功能集成化,而只采一滴不到 5 m l 的血样,就可以给出全面结果,这是新一代血糖检测仪。同样,检测血液中 pH 、 pO 2 、 pCO 2 含量的血气检测仪也正在向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不久的将来就会商品化。 与传统的生化传感器相比,微型化、集成化的生化传感器系统表现出了许多独特的优点:小型便携、分析速度快(可以提高 2 ~ 3 数量级)、所需样品量少(只需几微升)、污染大大减少(可以采用一次性使用器件)、实现临床实时分析、性能价格比高、便于批量生产制造等。 微米技术( MEMS 技术)给生化传感器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成为当今发展生化传感器的核心技术;而纳米技术的出现和兴起将为生化传感器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生物学、纳米医学诞生了,生化传感器在纳米技术的推动下也带来了的新的革命;一些纳米传感器和纳米执行器应运而生。例如有一种为糖尿病人研制的超小型的、模仿健康人体内的葡萄糖检测系统的智能药丸,即为纳米智能药物,它能被植入皮下,监测血糖水平,必要时释放出胰岛素,使人体内的血糖和胰岛素含量总处于正常水平。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的分子马达,也是一种纳米系统,它包括线性推进和旋转式推进两类。 DNA 解旋酶是线性分子马达,而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三磷酸线苷酶( ATP )是旋转式分子马达。近年来科学家利用 ATP 酶作为分子马达(被称为纳米机电设备——“纳米直升机”)进入人体细胞,完成在人体细胞内发放药物等任务。图 3 为 ATP 酶分子马达示意图。 纳米传感器目前已有多种型号,比如,有种能探测单个活细胞的纳米探针,可插入活细胞内,探知会导致肿瘤的早期 DNA 损伤程度;还有一种 DNA 纳米传感器,很容易把锌、镍、钴等离子并入 DNA 的双螺旋中心,从而获得新的 DNA 导电体。由于其能够选择性结合,从而可探测遗传 DNA 畸变或鉴别环境毒素等。另外,利用纳米技术的两大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把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到新水平,使其不仅体积更小、而且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和可靠性更好。基于表面效应的纳米结构敏或膜是当前气敏传感器研究的热点,如把纳米金颗粒引入敏感膜制备中,则生化传感器灵敏度等性能有极大的提高。 Mirkin , Lin 等采用金纳米— DNA 探针识别靶基因的成功表明,纳米技术能对 DNA 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及专一性发挥重要作用。 [3] 四、生化传感器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被认为是当前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在近 20 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们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和习惯。与之相比,传感技术相对滞后,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 当然它也是最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领域。就生化传感器而言,由于其主要的应用范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临床医学、环境检测等领域,这就给生化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并能够自检、自校、自补偿。传统意义上的传感器已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另外,为构建高性能的生化传感器系统,仅仅依靠当前的生化技术来改造生化敏感材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把当前已经成熟的计算机技术与生化传感技术结合起来,弥补其性能上的不足,由此,智能型生化传感器诞生了。 所谓智能型生化传感器,就是一种带有微处理机的,兼有信息检测、信号处理、信息记忆、逻辑思维与判断功能的生化传感器系统。 大家熟悉的“电子鼻”就是一类非常典型的智能型生化传感器系统,它是将不同气敏传感元集成起来,利用各种敏感元对不同气体的交叉敏感效应,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先进数据处理技术,对混合气体的各种组分同时监测 , 得到混合气体的组成信息的。从 20 世纪 50 年代首次提出“电子鼻”概念,到 80 年代英国沃威克大学 Dodd 研制出早期的“电子鼻”系统,今天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均已有电子鼻产品问世。如美国 Cyranose 320 “电子鼻”就是由 32 个传感器组成的阵列,英国的 Osmetech 、 Neotronics 等公司均有“电子鼻”产品。图 4 为 Cyranose 320 “电子鼻”照片。 “电子鼻”系统通常由一个交叉选择式气体传感器阵列和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并配以恰当的模式识别系统,具有识别简单和复杂气味的能力。其敏感材料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导电聚合物,配置阵列单元数量则从几个到数十个不等,由阵列响应模式来确定其所测气体的特征。阵列响应模式采用关联法、最小二乘法、群集法以及主要元素分析法等方法对所测气体进行定性和定量鉴别。“电子鼻”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目前用于质量控制和在线检测的较大型“电子鼻”系统一般售价达 6 ~10 万美元,而手持式“电子鼻”产品,售价仅为 5000 美元左右。其市场额增长迅速,具有超过气相色谱分析和质谱仪等传统技术的势头。   味觉是同时捕捉多种物质的复合感觉,能探测味觉的传感器就是“人工舌”,一个完善的“人工舌”必须包括不同种敏感材料的膜电极阵列,以感受不同味道,进而对味觉信息进行编码,综合图像处理和进行味觉识别。图 5 为一种“人工舌”芯片样品照片。   

国外学者采用胆固醇油酸脂与人工合成的氯化乙烯脂质混合成味觉敏感膜,因膜电位在不同的味道中不同,因此可测定酸、甜、苦、辣以及啤酒、咖啡等味道。这是用人工合成仿生脂质膜来模拟“人工舌”的一个例子。巴西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舌头”, 电子舌上共装有 4 个化学传感器,每个都有薄膜高分子聚合物沉积在金质电极上并与电路相连。电子舌接触待测溶液时,薄膜吸收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电极的电容值发生变化。 4 个传感器的状态组合与包含有甜、咸、酸、苦等标尺的图谱对照即可以确定溶液的味道。由于非常精密,它能够发现水中极少量的杂质,能取代品味专家的职能,精确可靠地测定饮料和食物的味道,评定酒、矿泉水及其它食物的质量。 [3] 五、生化传感器的芯片化 生物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尽管生物芯片这一概念并不是在生化传感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自从 1990 年瑞士科学家 Manz A. 提出微全分析系统( Micro Total Analytical System , m TAS )这一概念以来,生化传感器从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如今,生化传感器的发展思路不再仅仅局限于其自身的微型化和集成化,而是朝着以分析化学和分析生物化学为理论基础,以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为技术依托,以微管道网络芯片为结构特征,以系统集成为最终目标的生化微系统方向发展。所以,以芯片化为结构特征的生物芯片系统不仅是当前生化传感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未来生化传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纵观当前的生物芯片技术,依据芯片结构及工作机理不同,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微阵列芯片( Microarray chip )和微流体芯片( Microfluidic chip )。 微阵列芯片主要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等,其中基因芯片是微阵列芯片中最先实现商品化的产品,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微阵列芯片大多数是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是微阵列芯片研制中极有潜力的一种芯片,因为它是从蛋白质水平去了解和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图 6 是 Affymetrix 公司研制的一种平面阵列 P53 基因芯片,由 50000 个 DNA 探针组成,试图监测 400 个以上的 DNA 突变。通过分子生物学,表面 / 界面化学,分子电子学和仿生学的发展与结合,基因检测技术得以完善,最终达到能快速、准确、特异地揭示分子异常事件,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的目标。

此外,美国 Motorola 公司发展了一种基于电化学传感器阵列的基因芯片,他们巧妙地把基因芯片技术与 DNA 生物传感器技术结合起来,大大减化了检测仪器,同时也加快了分析速度。事实上,无论是基于光学原理还是电化学原理检测的微阵列芯片,芯片点阵中的每一个单元微点都可以看作生化传感器的一个探头,所以生化传感技术的精髓已经应用到了当前生物芯片系统的发展上。 微流体芯片通常又称为芯片实验室( Lab On a Chip, LOC ) , 按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样品处理芯片、生化反应芯片以及结果检测芯片,但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把上述三种具有不同功能的芯片集成化,实现检测过程的连续化和一体化,最终达到微全分析的目的。中科院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硅微加工技术和塑性材料加工技术,已制作出 DNA 样品处理芯片, PCR 芯片和集成毛细管电泳芯片,如图 7 所示。 在各种单一的功能芯片得到充分研究的基础上, 1998 年 Burns M. A. 等人构建了一个集成的纳升级 DNA 分析系统,如图 8 所示,该集成分析系统融合了多项芯片技术,具有较高智能度和集成度。其大小为 47mm × 5mm × 1mm , 采用标准光蚀刻技术和微细加工技术,在硅片基上构建了各种微流体网络及各种复杂的功能器件。在计算机控制下,流体由芯片外围的空气泵进行驱动,流体定位和计量由微沟道中的疏水区带来完成,集成在芯片上的加热子和温度传感器对扩增室的温度进行精确监控,扩增后的 DNA 样品通过压力输送到电泳注样口,然后在电场作用下实现电动进样和电泳分离。整个系统除了激发光源、压力源和控制电路部分外,其他部分都已经制作在微芯片上了。这种整合了纳升进样器、温控反应室、样品混合及定位、电泳分离和荧光检测等系统的高度集成装置的出现,表明复杂系统可缩微到微纳米大小,推动了实验室的微型化和芯片化。 [4] 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介绍一下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电泳芯片实验室系统,其结构如图 9 所示。 Wang J 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工作,并对其进行了非常系统深入的研究。他们首先构建了一套基于柱前生化反应、柱中电泳分离和柱后电化学检测的生化微系统分析平台。实验时,首先让样品溶液中的葡萄糖与葡萄糖氧化酶在入柱前发生衍生化反应生成具有电活性的 H 2 O 2 , 接下来生成的 H 2 O 2 与尿酸、抗坏血酸在微毛细管柱中进行电泳分离,最后在电泳柱末端丝网印刷碳电极分别对它们进行电化学响应,从而实现对尿酸、抗坏血酸的直接电化学检测和葡萄糖的间接电化学检测。该芯片实验室系统既有效地利用了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的高灵敏度和酶反应的高特异性,更是充分发挥了毛细管电泳芯片分离的高效性,由于该系统从芯片本身到电化学检测的外围设备都可以全部微型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便携式系统。所以基于这一理念设计的芯片实验室系统,在未来床边检测( point of care test , POCT )芯片的开发方面将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5] 六、结束语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大大加速了与生物学、医学、卫生、食物等学科息息相关的各类新型生化传感器的发展,这给当前生化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种新型的生化传感器微系统将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将在疾病诊断、生物信息学和基因检测分析等方面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看贴要回是本分,有问必答是人才,解决问题回贴是公德.
医疗设备维修.维修咨询(请尽可能在论坛提问),协助维修,上门服务.
电话:13991827712
auctcuk 发表于 2006-12-4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完了。收藏起来再看两遍
isaac 发表于 2006-12-22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提供的资料太丰富了,多多学习啦!谢谢
陆文琦 发表于 2007-2-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拉,提供的资料很难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手机版|小黑屋|加入QQ群|注销账号|yeec维修网

GMT+8, 2024-11-23 20:58 , Processed in 0.60284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